

悼念姑父
文/屈彦红
听到姑父去世的消息,内心异常沉重,和哥一同驱车赶回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
表哥家院子外面哀乐声声催人泪下,大地无语,梨花披孝,春风滴泪。姑父安静地躺在灵堂棺木内,细听着他平日里喜欢的戏曲。
姑父出生于1926年民国时的北洋政府时期,当时正值北伐战争的兵荒马乱,后又经历‘跑老日’,年轻时可谓饱尝了战乱的苦头,便立志报效祖国,于1950年,24岁,正是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投身到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正义之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为国家的安全于刀光剑影的疆场上洒下了一腔热血,留下了英雄气概,是我们后人的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姑父退役回到家乡,默默无闻,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从事着农业生产。
姑父的一生是乐观的一生,心态非常好。
记得小时候,姑父一家住在我家的北边500米左右,那是他们的老宅,住着老弟兄四个,很大的院落,离村较远,属于独宅,那时的姑父也很年轻,但总觉得他整天都很快乐的样子,甚至走路都是唱着歌。姑父又是多才多艺的,印象之中会拉二胡,会踩缝纫机做衣服,会木匠细木作……总之姑父是个百事通,见啥会啥。
姑父又是诙谐、幽默的,清晰的记得初次接触到的绕口令是姑父教的:‘车上有个盆,盆里有个瓶,车走了,不是盆碰瓶,就是瓶碰盆,就这样,瓶碰盆来盆碰瓶……’
姑父还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哪家有什么家具坏了,他就会帮忙修理。
姑父还很会总结农谚俚语,比如‘稀谷子不问稠谷子借米’,年轻时没有多想,现在想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姑父是在阐述种庄稼要讲究株距和行距,讲究怎样合理密植,粮食才能稳产、高产。
‘种庄稼要荒长而不要光长’,‘芝麻地里能坐下箩头(框)’……等,现在想来都是很有道理的。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好转,姑父一家舍弃老宅,举家搬迁到村里,几个表姐最初也可能是受姑父的言传身教,从事做衣服的行当,表哥则从事建筑行业,日子都过的顺风顺水,再后来,表姐、表哥、表妹都搞起了班车运输生意,成了客运专业户,由于善于经营,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姑父生于1926丙寅年,卒于2021辛丑春二月底,享年95岁高寿。教子有方,辛苦操劳一生,功成名就,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劳累一生,快乐一生,为人耿直,心直口快,不藏不掖,光明磊落,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愿姑父好人入土为安,驾鹤西游,一路走好,和慈祥善良的姑母再次重逢,天国安详!九泉含笑!和姑母在天重作比翼鸟,在地仍为连理枝!
辛丑年春二月二十九晚草书、敬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