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山記事中篇第七章
作者:刘艳英
为了父母盖房子,荷花忙忙碌碌地折腾又住院了。刘智愁得一夜没睡,上次老婆住院欠的钱还没还上,如今谁愿意再借给他钱?无奈之际便去了老丈人家,求老人帮忙借点钱,他要等着送医院交医疗费呢。老丈人说:“你等一会儿,俺去村里试试看。”不一会功夫,老丈人借来两百元多元钱,又把自己家唯一的十几块钱找出来给了女婿,时不宜迟,让他赶快去医院交医疗费。这次荷花被确诊为严重的缺血性心脏病。据医生说,如果保养不好,恐怕她活不过五年。这个消息在家里公开后,刘雪哭了,弟妹们闷闷不乐,脸上挂着失望和惶恐。三张面孔焦虑又无助地看着姐姐。刘雪把他们拦在怀里大哭一场。《妈妈,我用什么办法留住你的生命?》刘雪的作文,让每个高中生都流泪了。这一年,农村实行了责任制。妈妈的病使她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分的八亩责任田急需劳动力。爷爷扶着犁,爸爸没命地拉着,肩头勒下道道缰绳血印。每当下地,刘智都推着小木车“吱呀吱呀”地送粪,一次就送两筐还要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把粪推到地里。透支了体力,他把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暴滚。一个男人,过日子跟不上别人的脚步本身就消极,加上老婆病歪歪的,动不动发脾气!丈夫干事不利索就唠叨;没米下锅也埋怨;自己遭罪更要数落他。刘智终于忍耐不住了:“让雪儿弃学吧,回家帮忙干活。农闲时还可以搞点小副业,挣点钱添补家用也好。你不能干活了,即便累死我也还不上欠的债呀。”荷花不让,俩人便开始激烈地舌战,以致“咔嚓咔嚓”的摔东西声频起。刘雪听到了,没有表态。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爸爸始终不和她说话,脸上阴冷阴冷的,仿佛全世界的烦恼和压力都给了他,让人看着心寒又难过。妈妈又呻吟起来,胆绞痛在发作…… 爸爸的情绪让刘雪的心里有了重重的压力,她决定弃学。刘毅一听:“什么?你疯了?还有几个月就毕业高考了,你想自己的努力白费吗?我去说服叔叔,让他再忍一忍。”荷花还是同意让女儿继续上学,可她拗不过丈夫的驴脾气。自己的身体眼看着不能再生气了。奄奄一息的她动不动看着刘雪掉泪,眼里流露着万般的无奈。自己说不定真的不行了,越是这样想,病情就越严重,饭也吃不下几口。很快,她下不来炕了,胆绞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次发作,肚子都疼得大汗淋漓,甚至昏厥。刘雪安慰说:“妈,您一定要坚强,有坚强的意志和快乐心态才会战胜疾病。我不上学了,考大学没指望,干脆回家帮爸爸干活,闲下来我想办法挣钱去,日子不一定比城里人差。”想不到,女儿违心的话对妈妈来说真是莫大的安慰。荷花开始下床走动了。她知道女儿弃学委屈了,爸爸容忍这么多年也够意思了。刘智说得有道理,女儿迟早要嫁人的,上大学也是要嫁人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最重要。男孩则不同,男人顶天立地志在四方,考上大学对家族来说是荣耀,对外来说也风光。刘智的封建观念让刘毅下不来台,谁料他这会和叔叔讲大道理,他听不进去还振振有词:“让雪儿读书考大学?你有把握她能考上?她上学,我家的活谁来干?我也读过不少书,可是,我还不是在家与黄土打交道?”刘毅被问得发懵,他觉得刘智太封建、太固执、太自私、太不够意思了……总之,刘智那才子形象呼啦啦似大厦倾!刘雪要弃学回家,临走,她来到班主任办公室:“老师,我要弃学。”“啊?为什么要放弃读书呢?”老师愕然起身。她来办公室,无非想多留一会儿。“老师,我读够了书,没有什么原因。”老师苦口婆心好话说尽,最后商量的口气:“留下来好吗?”“谢谢老师,我意已决,还是走吧……”她低着头走出办公室,站在校园里,深情地看了看曾经陪伴自己撰写希望的教室,恋恋不舍地走了。老师追到院子中央,急切地喊:“刘雪你……就这么走了?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学生啊,再考虑考虑行吗?刘雪——”老师越喊声音越大,可他只能无奈地看着她一步一步地走出学校大门,转过墙角消失了。她没有回头,并非对老师的呼唤无动于衷,而是不想让老师看到自己的泪眼。凄凄大风,刮的有点悲凉。依然是那条古老的羊肠小道,路两旁的艾蒿、狗尾巴草随风飘摇,昭示着冬日的结束,春日的来临。走在路上,她的心碎了,碎成一地湿漉漉的遗憾和惆怅,全然无视大好春光和络绎不绝的行人。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也是刘雪家闹饥荒的季节。妈妈拖着病身子去地里挖野菜做菜团。一大锅粥一碗咸菜,全家人凑合了一顿又一顿。爷爷已经没有几颗牙了,喝一口稀饭,舔一下咸菜疙瘩,爷爷那黝黑的脸膛更加深陷了,胡子全白了。田野深处,爷爷那弯弯的身子紧紧地跟着犁,嘴里不断地“呜啦啦——呜啦啦”地喊着牛别偷懒,那长鞭子一甩,声声打在她的灵魂深处。第三天,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来到刘雪家,他们不忍心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弃学。爸爸躲出去了,妈妈诉说着家中的难处和女儿不愿上学的理由。校长说:“嫂子,这样吧,刘雪以后的上学费用,我们学校全免了,千万不能埋没她的才能,她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啊!”荷花软了心,又和刘智商量此事,刘智态度生硬地反驳:“学校怎么早不给她免学费?再说上学费用才几个钱?耽误时间,耽误种地事大。读书能当饭吃?当衣服穿?你看看吧,近两年来“五中”一个大学生都没考上过。有什么希望?女孩子上十几年学的在农村就不多。看看咱家邻居的女儿,上了三年学就回家做买卖,现在在集市上卖布发了财。家里盖的房子都是玻璃窗,家有缝纫机,收音机。穿的是皮鞋,吃的是馒头猪肉。人家父母那小算盘扒拉的那叫一个精细,那好日子不就是沾了女儿的光了吗?嘁!头发长见识短。”荷花被批判得无言以对,她满脸愧疚地叹了一口气, “唉!谁叫俺病的一塌糊涂不像个人样呢?否则俺勤俭节约也要供着她读完书,考不上也不遗憾啊!可怜的雪儿,早知这样,那次就该让俞峰带她去北京。”第四天,高中校长和班主任又来到刘雪家。刘智应付一声,假装有事躲出去了。荷花无奈地叹着气,脸上的愁云一浪接一浪,让两个老师无可奈何。以后两周中,校长和班主任共来了六次,刘智躲出去六次。最后,老师只有放弃了。刘毅眼睁睁地看着她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无能为力,唯一可以安慰她的是星期天来帮忙做些繁重的家务活。晚上,刘毅拿来课本和她一起研究做题。刘雪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深深地感染着他,鼓励着他。弟妹们相继睡去,父母也安歇了。俩人还在学习,理想和希望使彼此忘记了疲惫。荷花一觉醒来,睡意朦胧地喊:“小雪,快睡吧。”刘毅这才悄悄说:“睡吧,宝贝,明晚见!”说完,轻轻地吻了她。顿时,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以前有过,但感觉不是这样的,缘于安心学习,心静则心安。现在,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心有点轻飘飘。学习对她而言只是爱好了,再也不敢想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她的心在流血!这一点,刘毅很清楚。他吻了她,并非对她有想法,而是他再也想不出别的方法来安慰,让她忘记痛苦和遗憾。 荷花的病让家人不安和担心。刘智动不动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这天,小女儿刘芳(香香)很是认真地说:“爸爸,咱们盖新房子吧?”爸爸不解地瞅着她:“为什么?你知道的,你妈妈刚出院,家里不但没有钱还有债啊!”“爸爸,你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借点钱盖房子,姐姐会有办法挣到钱的。盖了新房子,妈妈的病一定会好的,肯定会好的。”刘芳说这话时,态度是那样的坚定而充满自信。爸爸看着女儿,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溢着期望,眼里流下的是万分激动的泪。他何尝不希望妻子活下来?一直以来,他是多么希望有人给他指一条明路,这条路,能让妻子留下来 ,又能让全家有饭吃有钱花。今天,小女儿的想法督促了他,女儿就是他的指路人。这个决定在家里公开后,得到了全家人的高呼赞同。凄凄茅屋,冬不挡风,夏不遮雨。 刘雪和妈妈到处找人找车,借钱买料。村里老乡,亲朋好友纷纷帮忙,很快就把新房子上梁大吉了,剩下的活全是自己干的。刘智天不亮就起床做门窗,木匠工具是借来的,做好了窗框,买来玻璃,边量尺寸边镶玻璃,刷上油漆焕然一新。人的能力是逼出来的,加上他原本就心灵手巧,装修房屋,砌墙垒炕,无所不能。刘雪学着爸爸,亲自把院墙端端正正垒起来了。星期天,孩子们齐动手和泥搬砖,风风火火地盖起小门楼,亲戚会木匠,给安装了院子门。很像样的新房子就这样完成了。盖起新房子,粮草皆空,连烧火的草都没有了。刘雪一大早就背着竹筐去野外拾草,这种活她不陌生。自从来到刘屯以后,经常天不亮就跟着爸爸去野外拾草捡柴,或者去地里拔麦子、掰玉米,那苦涩的岁月不堪回首。 那一年,遇上天大旱,吃水成了火烧眉毛的急事。爸爸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挑着水桶下井底撇水。用小瓢舀上浑浊的带着红泥巴的水,挑回家沉淀后才可以吃。下井底很危险,于是他用绳子捆住腰,另一头系在扁担上,扁担横在井口,两脚攀登着井壁石头缝,慢慢地往井底下挪动。这要是任何一块石头松塌都会让他失衡掉下去,一旦失足,恐怕扁担也要崩断,后果不堪设想。女儿在井台上紧张地咬着牙,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一点声音不敢出。 这天早上,妈妈煮的稀饭是用红泥巴水煮的,想想都不想喝。爸爸把两根油条分成好几份给孩子们和爷爷吃,而他自己只喝稀饭吃咸菜,竟然还兴奋地逗大家开心:“这带着泥巴的稀饭含有矿物质,有营养呢。看看我们家的小猪崽整天就爱啃泥巴,那是补充微量元素。小鸡则爱吃墙上的石灰粉,那是在补钙。人和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 殊途同归。” 粮食不够吃,烧火的草都没有。凌晨,爸爸叫上我去拾草,拉着爬犁背着竹筐满野外地划拉,更多的是划拉的碎草末。我跟在爸爸身后,觉得喘气都沾鼻孔,要是在白天,可以看到刘海上结的霜冰,嘴里哈出来的白汽瞬间结成冰凝固在围巾上,手冻得又疼又麻。“爸爸,咱回家吧,等太阳出来暖和了再来划拉草。““你冷了吧?等到出来太阳时,草就被人划拉光了。”爸爸说着,把自己的厚围脖解下来给女儿蒙在头上,说他光着头也不冷。等到天刚蒙蒙亮时,划拉的草已经满筐了。要回家时,爸爸半蹲着身子,弓着腰使劲地背起草筐子,就在他一低头的刹那,我看见了他那冻得通红的脸和紫红的耳朵。就是这一次,严寒冻坏了爸爸的耳朵。几天后,他的耳朵生了冻疮,裂开的口子隐隐流血。我的心也在流血!我们依然要天不亮去野外拾草。烧不完的草粉碎成草面,可以卖给养猪户,用它换钱虽解决不了大问题,可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急需与方便。 从那以后,每当收获了一大早的心血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都会看看他血淋淋的耳朵小声问:“爸爸,疼吗?” “不疼,想想我小时候,为了吃到菜饼子跟着大人上山挖野菜,那次失足坠崖差点摔死哪!比起来,这区区冻疮能奈我何?” 那一刻,女儿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吃苦耐劳,懂得了有付出才有收获! 妈妈在灶间拉着风箱做饭,浓烟呛得她不断地咳嗽,继而泪流满面。土炕的破洞里冒出了缕缕生烟熏黑了被子,熏黑了墙壁。爸爸找来报纸一遍又一遍地糊着。孩子们小,不懂事地撕了一层又一层,爸爸没有责备,只是耐心地糊着,嘴里重复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就这样,糊了一年又一年。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