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路
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150)

【150 】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春节过后没多久,天气就转暖了。
草青了,花开了,山上一片翠绿。
映山红怒放了,红的像胭脂,粉的像彩霞,满山遍野,大块大块的;夹杂在桃红柳绿李白之间,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

伴着金色的阳光,山水间轻轻地荡漾着不冷不热的春风,飘逸着丝丝甜淡的花香,仿佛连空气都是绿色的。
河边那一排排绽放着鹅黄色茸绿嫩叶的柳树,映衬着蓝天白云和黛色的远山。一眼看去,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美丽画卷。
黄河和宁新两台车在芷江东面的一个叫峈旧的地方施工,这里离县城大约十公里,是到怀化的必经之路。
听随车去的马建忠说,伍慧文家乡那个县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小魏那天没事,闲得无聊,看见天气这么好,也溜出来跟着黄河的车去工地玩了。
他们是在工地上拉道砟。
这个时候,整个湘黔铁路除了一些车站和桥峒还没有完全竣工以外,路基部分已经全部建成了。
他们从采石场拉上用机器粉碎和人工捶打出来的道砟,然后顺着路基一段一段地运过去卸下来,相当吃力,而且效率低下。

当时捶道砟的任务也非常艰巨。
那时候机器很少,加之机器打出来的道砟也不符合质量标准,只好使用大量的民兵用手工来制做道砟。他们所使用的道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人工锤打出来的。
打道砟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尽管每人都戴着厚厚的帆布手套,但几乎每个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许多人的脸还被锋利的石屑溅划得伤痕累累,甚至有些民兵的眼睛都被碎石渣给崩坏了。
民兵们在捶打道砟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个四、五磅重的锤子和一个厚实的橡皮皮带圈。
后来有些聪明的民兵对工具进行了改革。
他们把锤头部分改小了,把实心的木把改成了有弹性的两副竹片,这样捶打起石头来就省力多了。
经验是摸索出来的。
民兵们从一开始时每天只能打出零点一、二个立方的道砟到后来每天可以达到一个立方,有些厉害的人甚至每天可以打出一点五个立方的道砟,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中午饭照例是由县指挥部提供由机关食堂送来的优质饭菜。
几个人吃饭的时候,一个小伙子走过来说:“下午收工的时候别忘了叫我一声,我要跟你们的车回去。”
小魏说:“他是谁啊,好象有点面熟。”
马建忠说:“你这个天才是怎么当的?他是我们汽车一连的文书嘛。叫梁吉,最近被抽到工地上来搞统计的。”
小魏说:“噢,他就是梁吉呀?名字是早听说了。哎,他怎么叫这么个名字?特别是后面那个字,‘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那方面去。”
宁新说:“那方面,那方面?也只有你才想得出来!一天到晚像个猪郎公,只想寻个母猪来配种就好。”
小魏嘿嘿地笑着:“还说是老乡,讲起话来比别人还要挖苦得多。哎,我听伍慧文说,他们正在搞一种施工改革,想把罗马车放在铁路上跑。”
黄河说:“你莫扯乱弹好不好?罗马车在铁路上跑,那方向盘还有什么用?怎么刹车?”
马建忠说:“小魏这回还是没有讲鬼话,我也听朱连长讲过,老头子还专门跟他商量了这件事。”
又扯到伍慧文这次回家的事,说他家里一次就死了两个人,把伍慧文差一点没活活累死。
于是大家都嗟叹他的家庭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