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问祖夙愿成
文/郑淑贤
我的爸爸,郑帮星,于1957年3月去世,享年50岁。爸爸比妈妈大20岁,我才8个月刚会爬,父亲长什么样根本没印象。我的母亲,苗凤英,2000年11月去世于乌马河,终年85岁。
2008年4月,我在山东省淄博市王村镇尹家村找了一份当保姆的活,那些日子里我不忘父母的遗训,不遗余力,寻根问祖,终于完成父母的遗愿。

我记得那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妈妈的话又在我耳畔响起:“淑贤呀,你爸爸病危时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把三个女儿和一个哑巴哥哥拉扯成人,到哪时候,我们郑氏家族就会封你功臣,等你过世以后去找我,老家的老老少少都会给你立功劳碑。”又听妈妈讲述:父亲去世两年后,是她用木箱子装着骨骸,从伊春市火车站经由哈尔滨站,转运山东火车站的,是一位叫郑运清的本家人氏到山东火车站接站、用自行车驮回故乡的。姚家庄大娘接到骨木箱时,看见自己侄儿回家来,嚎啕大哭,全村人帮忙埋到了老祖坟墓地。在爸爸运回老家安葬后,她求人给老家人写过十几封信都被退回来,从此杳无音讯。

母亲为了养育我们,吃尽了苦头,修鞋挣钱,起早贪黑上山捡柴……妈妈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一定找到你父亲的老家,把我送回你父亲老家合葬,实现你父亲的遗愿,认祖归宗,让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可在茫茫人海的山东,到哪里寻找父亲的老家呢?

父亲去世40多年,我根本不知道父亲老家的具体地址,我向人打听潍坊市的乡村、公社,也写了50多封寻亲信都没有结果。没事的时候到处询问姓郑的祖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听到昌邑县有个卜庄镇郑家波村,这里都姓郑,晚上休息马上给郑家波村委会写信。
村委领导郑波林在办公室接到这封信后,回家给父亲郑帮玉看,有爱心的郑帮玉找家谱,查询到是姚家庄,他骑自行车到姚家庄村委办公室,郑高顿接见郑帮玉,才知道郑高顿与父亲是哥兄相称。

郑帮玉马上写信与我联系。我高兴极啦!但是信上问我的家族史,我却一概不知,信上提到那些人都不认识。
第二天,我赶紧给郑帮玉回信,没过多久,郑帮玉回信,让我去认亲,一路上我心情忐忑不安,思绪万千……不知不觉车己到了郑家坡,下车一看,对面站着一对老夫妻,正东张西望,看到我写有“来自东北寻亲”字样的小红旗,二老直奔过来。我随着他们来到二老的家,隔壁住着他的儿子,听到声音也过来问候。

郑帮玉带我到姚家庄村委会见到郑高顿,我爸爸和郑高顿是一个辈份的哥兄,非常的热情,又找来爸爸邻居和最好朋友陪我吃饭,饭后所有郑家人闻讯赶来,亲人相见,热情似火,其乐融融。还有一位是九十多岁老人郑帮珍,说我父亲活着时候,她们在哈尔滨我家住过,夸赞父亲是位善良的人。老人特别认亲,记忆惊人,还能说出我俩个姐姐和哑巴哥的名字。
我把千里寻亲的本意讲给老乡们,他们被我的举动所感动,落叶应该归根嘛,于是郑高顿和乡亲们就预定了方案,决定次年清明节后,将母亲骨灰运回山东老家,和父亲合葬。
郑高顿叔叔和婶婶帮助把举行合葬仪式的日子订了,我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就这样我把一切事情商量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