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平(媒体人、作家)
南京四位女性书画家,在这个春天,以畅快淋漓的笔墨描绘生活,激起艺坛浪花滚滚。
四位书画家与嘉宾留影。
从左至右依次为柳正梅、姚媛、王岚、潘东篱。
周学主持中。
2021年4月10日下午,“梅兰竹菊——柳正梅、王岚、姚媛、潘东篱书画作品展”在雨花美术馆启幕。省巿有关方面领导出席。
这么一个清新脱俗的展览开幕式,由儒雅的周学主持,非他莫属。
这个时代,需要高雅的、主旋律的艺术相匹配。“梅兰竹菊”展顺应了这个要求,因而开展之时,人头攒动,高朋满座。
书画界名家宋玉麟、管峻、高云、刘灿铭、徐乐乐、卢立彬、阎揆、李双阳等纷纷莅临。大局上看是同道捧场,其实是他们对四位书画家艺术上的认可。
四位书画家平日里多有交集,彼此间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与追求。
她们携手办展,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呈现,艺术目标是纯粹的,容不得一点杂质。所有展出作品中,观者能强烈地感受到四位作者对艺术对人生深深的顿悟。
柳正梅作品。
王岚作品。
姚媛作品。
潘东篱作品。
启幕前,我在展厅邂逅江苏省国画院原院长宋玉麟先生,和他一起观展。他看得非常仔细,不时给予点评。看过柳正梅书法《陶渊明诗两首》、姚媛画作《早春浅唱》、王岚书法《宣和书谱•白居易》和潘东篱画作《戏曲人物》后,宋院长直言:“她们的作品在传统技法上皆有变化、有创新。”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铭致辞,他对四位书画家的艺术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现实生活中,书画艺术家往往会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不断自我解构,甚至是清空自己从零开始。四位书画家一直专注于内心真实的需求,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知行合一,体现着精神的厚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安源教授在展序中认为:
柳正梅书画兼擅,她的书法以行草见长,其笔法果敢爽利,结体法度严谨,又天然自带一种简朴归真的书卷气;王岚的楷书笔法工丽,结体端庄典雅,从其从容不迫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书者心态的丰盈与优游;姚媛的绘画,如梦如幻,渲染着一层春色撩人的六朝金粉,仿佛是古琴江南春或昆腔牡丹亭的意境;潘东篱的人物画,画中人物茕茕孑立,透有一种独立遗世的清高……
“梅兰竹菊”作品展,记录着时代画面,实际也在为时代作一幅肖像。熙攘间,四位书画家没有忘记初始,每个人都是坐在时代的车轮上不断扬鞭的驭手。
四位书画家被同业者誉为书画界“金陵四美”。周学在主持中吟诗赞叹:幽园居奇客,湘管写素心。四壁尽空谷,吐翠挹馥芬。
此时,掌声四起。伫立台口一侧的四位女书画家,犹如众星捧月一般,脸颊绯红。以至于姚媛作为代表上台发言,都有些局促不安。这是启幕仪式上美丽的花絮。
“梅兰竹菊”作品展,留下艺术追梦者的纯真与渴望。
柳正梅、王岚、姚媛、潘东篱用精湛的艺术作品与观者对话,让书画爱好者愈发读到了她们在作品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心灵絮语,这也成为了众多书画爱好者慰藉自己艺术情结的密码。
作者与宋玉麟等观展。
作者与管峻(中)、刘灿铭(右)在展厅留影。
卢立彬等观展。

据悉,“梅兰竹菊”作品展展至4月22日。
摄影:素丽
作者简介
新闻从业34年先后供职于《扬子晚报》《周末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日报》,先后担任部主任、专刊主编以及《文化徽商》杂志总编辑。策划《百家湖》《中国钱币邮票》等期刊创刊号。
著有《央视春晚纪事》(报告文学)、《我所知道的马季》《姜昆家事写实》《冯巩眼中的南京》、《邓在军传奇》《可以披露的聂卫平尘封往事》《<中华之剑>摄制始末》《近观刘洪》《大国良医》《向往百年》等书作、报告文学。开辟过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新闻专栏《梁平爆料》,迄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
先后获得江苏省、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当选南京报业集团“感动人物”“十大读者喜爱的记者”。获得60余项国家、省、市各类新闻奖。其新闻、文学作品除刊发所供职媒体外,还发表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家庭》《知音》和香港《文汇报》等数百家媒体。目前系央广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网媒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