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有过多次探访,但游香格里拉,永远都是向往的。
在人们的认识中,图片比实景美。然而对于香格里拉,我的印象是:摄影、图片、照片是不可能与实景匹美的。
神 秘 的 天 国
当汽车驶入“虎跳峡”,进入“香格里拉”景区,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山与众不同,这里的水与众不同,这里的一草一木与众不同。
这里的天,比哪里的天都蓝。清澈的蓝、蓝中又飘着躲着片片、朵朵、丝丝的白云,白云间时而又有几只苍鹰盘旋。人行其间越走越深,越走越隧,神秘的蓝天给人以神秘的遐想。这里的山与众不同,山大、陡峭高耸,重重叠叠,错落无致,老鹰也只能是在山腰盘旋。人置其间,声无音,行如尘埃。这里的山林与众不同,时而秘密,时而疏松,墨绿中又藏着片片金黄和点点红叶,无穷无尽。汽车在其间穿行,数公里凫无人烟。走着走着,神秘中又带着朦胧。没有风雨时,整个天地静得连一颗针掉落地下时也听得见,若有风吹草动,整个山林变成了呼啸山庄。人在其间,给人的感觉是:无穷的树木背后,象有无数双眼睛正盯着你,把你看得十分透彻,使人神秘和颤惊。
振 撼 的 仙 境
当汽车从中甸城驶向梅里雪山时,特别是沿金沙江往东竹林寺,到达白马雪山那段行程,使人终身难忘。路途艰难,汽车进入金河江大峡谷,车在江边行,两岸大山高耸入云,路下是稠密的江水,开车人是要慎之又慎的。然而这还不算,车过了东竹林寺后,车简直是在悬崖上行驶,远远一望,你所要走的路尽是在悬崖中,你所看到的车辆就象小壳虫在悬崖上爬。再侧眼一瞟,路下竟是万丈深渊,看不到底,不时还有几只老鹰在脚下盘旋。车只能放在二档,不知不觉,开车人手心只有了汗渍。振撼的感概:人车一旦出事,车影都是找不着的;老鹰是飞不过这山的。
圣 洁 的 雪 山
当你进入白马雪山,人就象进入了太虚幻境。说仙境,一点也不过份,一点也不夸张。给人的感觉是在森林的深处就有许多神仙住着。当汽车驶在白马雪山垭口,你会不自觉地让车子停下。情不自禁地眺望连片雪山。长绵的雪山时而高耸,时隔堆砌融连,天地湛蓝圣洁。那样的洁蓝,是无法用词汇来形容的。只感觉的是:亲临雪域,触摸到了神山,心灵一下子被净化了。再遥望梅里雪山,晶莹的雪峰直指苍穹,心中只有感慨,只有赞美,无法形容;大自然是如此神工,造就了幻梦中的绝境。
虔 诚 的 民 族
可能也有大自然的神威吧,才能解释平常人一旦进入雪域高原,大自然是神圣的,人是十分十分渺小的。我们的一举一动,只有服从于大自然,我的心灵才能有平静和平安感。
也许真正也只有因为这个缘故,才能解释我们的藏族同胞对佛教的虔诚吧。
在香格里拉,最好的建筑是寺庙,在独克古城,在松赞林镇,在德钦县,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最好最显眼的和风水最好的地方,建的都是寺庙。在寺庙中,最好最贵的金银珠宝是来塑饰佛祖的。
在藏族同胞中,佛是至高无尚的。修行念佛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终身转经念佛,年轻人的一生也至少要有一次嗑拜佛祖。即无论是多么遥远,无论花多少时间,也要去朝圣,去嗑拜,也要去朝拜心中佛祖。只要你一进入雪域高原,不时总能见到三五一行,身背干粮和行里的朝圣者,他们两手绑着麻布(作为手套),两膝捆着垫布,三步一嗑地朝他们心中的圣地进发,……。
游过香格里拉已经许久了,然而,雪域高原圣洁美好的的回忆使人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敬伟德,男,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大理地方史、党史、民族英雄周保中研究专家,研究员,民族英雄周保中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曾在《人民日报》、《团结报》、《云南日报》、《中国外资》、《中国纺织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经济日报》、《大理日报》、《大理文化》、《大理市报》等全国约50多家报刊、电台、杂志上发表刊登、播散文、杂文、经济论文、通讯等数百篇,约280多万字;并有《风雨滇缅路》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云南省报刊、大理日报、市报获奖;在大理州电视台《大理讲坛》主讲《民族英雄周保中》、大理人民广播电台《清风》栏目主讲《一生清廉 两袖清风》等。本人主要编、著的著作有:《民族英雄周保中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边陲漫记》、《滇西岁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