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兰花开香飘远
文/沈五群
在这乍暖还寒的农历二月,我信步游览牛城街心公园,仰望那一株株含苞欲放的玉兰树,开心的惬意顿时浓郁起来。
仰望一树树玉兰半开末开的圣洁典雅,宛若玉石般玲珑可爱,心里油然缅怀优秀党员呂玉兰,一个个闪光的镜头,倏地在脑海里接连播放。

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吕玉兰在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呱呱坠地。
1955年,年仅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便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挑起“铁球”农业合作社的重担,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最年轻的社长。
她积极响应党的“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以身示范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咬紧牙关开荒植树,勒紧裤腰带打井修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甩一串串汗珠摔八瓣,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吕玉兰名副其实,她真的像一株玉兰一样朴实顽强,先于绿叶吐蕾,无意与群芳争艳,任凭乍暖还寒的冷风摧残,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孤傲地吐出一缕缕芳香,也要唤醒大美春天的紫千红万。

1958年,吕玉兰右手握拳,在镶有锤头镰刀的旗帜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自觉履行一个普通党员的神圣职责,严上加严地要求自己克己奉公,砥砺前行,用一个个闪光的足迹,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好评,逐步从一个农村“铁姑娘”,茁壮成长为全国女劳模和女省委书记,先后多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同时,吕玉兰还凭借着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接连当选多届中共中央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与常务委员,并从一个普通的村支书,一步一个台阶,一跃三级跳,于1977年被党中央任命为河北省委书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引人注目的年轻女省委书记而闻名于世。
玉兰花开馨馨飘香,虽说其花期较短,但玉兰花一株经典绚烂多姿,宛若玉石般玲珑,更像天外琼花一样皎洁,昂昂怒放,瞬间便把春色染香,顷刻便把春光衬托得更加美好宜人。
不同凡响的吕玉兰,何曾不是像极了这真正的玉兰花,名副其实地为大美中国添彩,为一方黎民百姓造福呢?!

1981年,吕玉兰愉快地按照党中央的安排,满面春风来到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
由于时代的变化,一代女强人吕玉兰的职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党的好女儿吕玉兰就是与众不同,不管职务如何忽高忽低的变化,但她心系人民情系百姓的夙愿始终如一。
到正定县工作时间不久,土生土长的吕玉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向喜欢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的她,很快便发现了一个严重而棘手的问题。
那时候,全国农民都把踊跃上交爱国粮当成一件光荣的大事。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正定县的爱国粮数额比例超标,造成全县广大农民负担过重。
于是,吕玉兰挺身而出,冒着风险为全县农民减少负担,冒着风险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减难,冒着风险为黎民百姓担当,果断写了一份特别汇报,详细向党中描述了正定县的实情。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党中央明智做出决定,实事求是地减少了正定县农民的公粮数额三分之一,真正为全县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

正定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1983年,以县委书记为首的正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酝酿发展旅游业。恰逢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择正定县新建一座“荣国府”。
最初计划花费57万元,筹建一个摆设景观应付拍摄。经过深思熟虑,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果断决定,抓住机遇新建一个真正的“荣国府”,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永久性富有生机潜力的旅游景点。
但是,这一引人瞩目的大手笔决策,需要增加投资300万元,这在当时可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此,正定县领导层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在这举足轻重的关键时刻,身为正定县委副书记的吕玉兰,挺身而出鼎力支持县委书记的明智决策,耐心动员说服持反对意见的班子成员,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齐心协力为开拓繁荣正定县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兰同志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风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上面这段精彩而到位的闪光文字,便是总书记对优秀党员吕玉兰的准确评价和赞誉!

从美好回忆的花园返回现实,我伫立在牛城街心花园,静静仰望一树玉兰蓓蕾妩媚多姿,深深缅怀一代女杰峥嵘岁月,顿时心潮起伏跌宕,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由衷为亭亭玉立的报春使者点赞,由衷为情系人民的优秀党员吕玉兰喝彩!
啊!玉兰,娇美的玉兰,你是唤醒千紫万红的报春使者,你是香飘人间的天下奇葩! 啊!玉兰,洁白似玉花香如兰的玉兰,你在华夏大地年年岁岁异彩纷呈,你在人民群众心里世世代代香飘久远……
作者简介:沈五群,邢台人。系《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文学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邢台诗人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