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净化心灵
英若兰从武汉光谷乘521路公交到武昌丁字桥站下车,她按照手机网络交通导航的指引,来到仅距丁字桥公交站半站路、武昌洪山南麓的施洋烈士陵园。
英若兰从小就有很深的英雄情结。她在家乡山村小学读三年级的那年清明节,老师带她这个班的同学们去扫墓。他们来到山头上的一座墓前,老师向他们娓娓地讲述:
“同学们,这座坟墓里永远安息着一位无名女英雄,她牺牲的时候还不到满17岁,比你们只大七八岁,她是一名新四军女战士。
那是残酷的一九四二年,日寇和汪伪军经常在山乡搞'清剿',妄图彻底消灭我抗日的新四军。在一次反'清剿'战斗中,这位女战士负了伤,被部队送到咱们村里隐蔽养伤。但是这个消息被日寇和伪军知道了,他们几百人连夜包围了咱们的村子,把咱们的两三百父老乡亲驱赶到村头的打谷场上,点起熊熊的火把,在周围架起几挺歪把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都对准了乡亲们。
日寇的军官向黑压压的村民伸出三个手指头,用夹生的中国话凶狠地吼叫着说:
“我的,知道新四军就藏在你们中间,我的数三下,如果你们不把她交出来,统统死啦死啦的!”
但是那时候咱们没有一个父老乡亲害怕,大家自觉地围绕在女战士的周围,尽力想保护咱们的女战士。日本军官数到“一、二”,全场乡亲们没有一个人人理睬他,只听日本军官数到“三”、眼看他的手即将挥下时,咱们英勇的新四军女战士在人群中大喊一声'不许开枪!',女战士挤出人群,昂然挺立在敌人的面前。
日寇当着乡亲们的面把女战士捆绑在大树上拷打,逼问她咱们新四军的消息,她只是痛骂敌人,鼓动乡亲们与敌人坚持斗争,最后日寇放出几条大狼狗,活活地把女战士撕咬……
敌人走后,咱村的父老乡亲们就含泪把她安葬在这里。她牺牲的时候,大家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这位不到17岁的女英雄,用自己年青的生命保护了咱们全村的父老乡亲!
就从那年清明节起,咱村的父老乡亲开始给她上坟祭奠,几十年的风俗一直保持到现在。也就是从那一年的春天开始,在女英雄的坟茔周围忽然生长出许多束洁白的玉兰花,然后就开满了咱们的村里村外,花香满山村,一年比一年盛!人们说,这玉兰花是女英雄的魂魄,她继续陪伴和保护着咱们父老乡亲啊!”
老师讲述的新四军女英雄的事迹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深深地铭刻在了英若兰的心上。她于是每年的清明节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随村里的乡亲父老给女英雄上坟。随着她一年年长大,她每一年伫立在女英雄的坟前都会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英若兰由此还养成一个独特的习惯:她如果有机会去到家乡外的一个新的地方,她就有心地查访这个地方的英雄人物。因为她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的民族,尤其是从近代1840年起到现在,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无数的民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她认为可以这么理解:是无数民族英雄坚强的脊梁,托起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她要向这许多英雄致敬。
英若兰知道江城武汉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远的不说,仅从上个世纪1911年的辛亥革命开始,其中经历大革命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百余年以来,武汉英雄的城市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彭楚蕃、刘复基、杨洪胜、林祥谦、向警予、张自忠、陈怀民、高建成……而施洋烈士也是其中一位。
施洋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进步律师,积极支持和投身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1922年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在当时震撼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期间被捕,旋于2月15日在武昌惨遭杀害。
英若兰首先伫立在烈士陵园的大门口,见大门建得高大、宏伟,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象征出施洋烈士铮铮铁骨、坚贞不屈的精神,她的耳边似乎听到施洋面对反动派黑洞洞的枪口凛然喊道:
“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百个施洋!”
烈士墓前有几十级水泥阶梯 ,英若兰拾级而上,经过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种有许多高耸入云、四季常青的翠柏苍松,庄严肃穆。
英若兰崇敬地瞻仰烈士墓。烈士墓呈八方形,坐北朝南,边长1.9米,高2.5米。墓前有纪念碑,高5米,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纪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基座上刻有前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的题诗:
"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墓前安放着许多花圈,一些年轻的战士面对烈士雕像敬军礼,一些少先队员面对烈士雕像行队礼,还有一些老年人、中年人向烈士雕像深深鞠躬。
英若兰仰视施洋烈士的塑像,只见他深邃的目光欣慰地凝望着江城武汉的繁华,凝望着他为之献出一腔热血的国家的一天天走向富强,英若兰想:烈士应该瞑目了。
英若兰忽然想起她读过的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瞻仰烈士墓,引发了极其严肃和深刻的思考,他的这段著名的思考竟然跨越国界,曾经激励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无数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革命者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英若兰此刻伫立在烈士墓前也在思考,而英若兰不是英雄,她没有经历过保尔无数次血与火的战斗,她只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姑娘,一名从山乡来到江城武汉的普通打工者,所以她现在的思考肯定没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英雄保尔思考得那么深刻,但是她毕竟比绝大多数90后勤于思考,她现在思考的是:
现在很多人都常说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那么,我们为什么就忍心让别人为我们负重,我们自己就不能负重呢?我们每一个青年只要早立志,志向远大,洁身自好,踏踏实在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就有可能在未来也成为一名勇于为民族担当的负重人!
就这样,英若兰在施洋烈士墓前使她的心灵得到彻底净化,她在心底立下也要做负重人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