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谭旭东,男,1969年10月生。先后在沽河街道办事处、水集街道办事处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社区工作、史志编撰工作,期间共在中央、省、市发表新闻、通讯、散文、诗歌、摄影等题材作品300余篇,并有多篇作品获奖。2011年9月被青岛市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麒麟杯”《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
诗歌散文有奖征文
谭旭东参赛作品展示
编号:117
大舅那年17岁
作者:谭旭东
莱西湖,又名产芝水库,位于中国山东省莱西市。最大水面积56平方公里,总库容3.798亿立方米,是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如今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胶东大地上,滋润着沿岸近百万人民,为莱西市城区及青岛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每当谈起产芝水库,我大舅说:“产芝水库大坝是民工用一个个窝窝头堆起来的!”。
大舅今年79岁了。他在1959年春天参加过兴修产芝水库的水利工程。那年他17岁。因为家里兄弟姊妹多,大舅又是长子,加之家境困难,因而早早辍学,承担起了抚养家庭的重担。不过那年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大家都吃食堂,大锅饭,好孬都是公家的人,称为人民公社社员,大舅想格外关照一下生病的姥姥、辛苦的姥爷和兄弟妹妹也不成。因为那时是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的,一切都听公家的安排。经过了1958年的大炼钢铁,社员们把门上锁门用的门链子都拿去炼铁了,真正是外出不闭户了。所幸那时间小偷少。听说1958年秋天粮食大丰收,因为大家都忙着大炼钢铁,顾不得秋收。玉米、地瓜等秋作物都烂在了地里。没有粮食储备,造成了来年的吃饭困难。大舅去参加兴修产芝水库时,姥姥正患手病,一只手上长疮,用布包着。姥姥语重心长地对大舅说:“小什么啊,去了一定好好干,为咱们人民公社争光!”
大舅很是感动,信心百倍。能被派往水库工地出工,就跟当年参军入伍一样,他感到无上光荣,全家人也为之骄傲。早年间穿鞋都是自己手工缝制,用碎布料和浆糊一层层粘在一起,晾干,再一针一线地纳起来,称作纳鞋底,然后用好布料剪个鞋帮,将鞋帮和鞋底缝制在一起,一双新鞋就做成了。穿这样的鞋子主要的缺点是鞋底不耐磨,鲁莽的走三里就开始坏了,俗称“三里扔”。当然那时能够穿上这样的鞋已经很不错了。因为姥姥手不好不能缝制新鞋给他穿,大舅只好将就着把原来的一双旧鞋穿上,其中的一只鞋底从中间断开了,就用一块胶皮从中间补上,结果垫脚,一只脚高一只脚矮,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大舅就是这样一步一颠的走70里路,来到了水库的建设工地。
此时大坝已经基本成形。还剩下坝内侧的护坡石堤和坝顶的石墙(俗称:挡浪墙)未砌了。站在大坝上,大舅眼界大开。只见大坝像一支巨龙延伸,又像长城一样雄伟壮观,它横亘在河道上,将大沽河拦腰斩断。“高峡起平湖,当惊世界殊!”雨季还没有来临,里边还没有多少贮水。但是大坝的雄姿却已经初见端倪。同伴中,有参加过大坝堆土施工的,对大舅介绍说:这边有往小推车上装土的,一个小推车上绑着两个“偏篓”,一边一个,中间是车毂轮,都只能装大半偏篓,在小推车的头上,拴着一根长长的绳子,一直引到高处的滑轮上,在滑轮的另一侧,有五六个人一起拽绳子,将小推车拉上来,卸了土,再下去推,那年月机械工具少,几乎全是靠人工,推的推、抬的抬、挑的挑。搬运土方的工程进入高潮时,这里人山人海的,跟蚂蚁搬家似的热闹。
那时将参加施工的人员编成了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实行军事化管理。跟大舅同在一个连队的二愣子就参加过上一年的大坝土方搬运。他比大舅年长一岁,却以长者自居,对大舅说:“年轻人,干活神气点,干不动,就换小家什!”据他讲,他那时推小推车嫌偏篓大了,将两个崭新的偏篓用铁锨砍去一大半,最后只剩下两个偏篓底了,这样就装不上太多的土了,推起来也就轻省多了。施工连长明知他在搞鬼,但念他年龄小,身子骨还没有长结实,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大舅跟胡家都还有另一个村的两位老石匠在水库西侧的小山上学习凿石头。那时负责运输的把石料运到这里,年纪大的赶着马车运石头,年轻人就用小推车推。然后石匠们用锤子和栈子将运来的石头开凿,整平,再由瓦匠砌到大堤上。大舅负责的任务是将石头凿成大小一致,一面是平的,其它的面是弧形的形状,用来砌在挡浪墙的顶上,既美观又耐用。
大舅起初不会干,就虚心地跟老石匠学,二愣子是胡石匠的本家侄子,有些基础,因此干起来不算费力,往往赶在大舅的前头干完。接着就在一旁漫不经心地抽着纸烟数落大舅:“我说你咋穿了那么一双鞋?装瘸子啊。快说媳妇的人了,要点好行不?”
大舅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也不吭声,只管干自己的活,熟能生巧,慢慢地他干顺手了,凿的石头一天比一天多,竟成了快手。有一天他跟二愣子打赌比赛,看谁一上午凿的石头多,谁就将中午公家给每人分的两个窝头让一个给对方。结果大舅一连赢了二愣子三次。二愣子输的心服口服,到第四天,说什么也不跟大舅比了,他知道再比下去,就真的每天中午只能吃半饱了。
大舅和民工们吃的伙食是早晨晚上两顿煮地瓜干,中午吃一顿玉米窝窝头。那年月,窝窝头就是好东西了。白面只有在过年时用来包年夜饺子吃,平时是没有的。就是这样大舅还牵挂着家里,想起自己的父母身体孱弱,兄弟妹妹多,母亲正在家患手病,不能很好地操持家务,就痛心不已。公家每天中午发给大舅两个窝窝头,大舅舍不得吃完。总要省下一个来。这样每天积攒下一个,日子多了就攒下许多,他把省下的窝头用一个破偏篓盛着,上边还盖着一个破草帽,就藏在高脚床铺底下,预备有机会送回家里,给家人吃。可是因为天气越来越热,大舅年龄小,没有贮藏经验,反而都发霉长毛了,发出了酸味、馊味。被二愣子发现了,本来他就痛恨大舅上次打赌赚他窝窝头吃,于是汇报给了连长,揭发大舅贪污浪费窝窝头。大舅有苦难言,跟二愣子干了一架。结果在大会上作检查。幸亏有老师傅胡石匠、李石匠作保,这事才算过去了。最后大舅把馊了的窝窝头全都埋在了大坝的土里。
大舅和工友们住的是简易的草棚子,上边用茅草盖着,两边用木头支撑起来,漏雨透风是常有的事。临近夏天了,因为这里是河套,杂草丛生,加之潮湿,蚊子繁殖得很多。晚上睡觉成了一个大问题,经常要受到蚊子的骚扰。大家就点起柴草熏,围在一起讲黄段子,但是第二天还得干活,所以不能熬夜太深。
“他妈的,这是什么鬼地方!”二愣子早骂起了娘。
还是大舅想出了办法,将自家带的褥子的表层布扯了下来,用绳子揪住几个角,做了个简易的只能盖住头的蚊帐,将头钻进去,虽然闷热一些,但还能凑合着睡去。当然身上还要再盖些东西。
雨季来到了。大沽河上游的水不断流下来,因为在这里被大坝阻挡,所以水位开始不断上涨。那年月人们还是比较听党的话的。住在库底的村庄绝大多数都搬到了高处,有搬的离原来的住处很远的地方。大舅看到西山上就有成片的窝棚区,那就是一个库区搬迁村,因为来不及盖房子,只用木头叉成马扎形,上边再蒙上塑料纸,就算是住的家了。那时国家也没有太多的钱做补偿,只是靠群众的觉悟。比起今天的拆迁钉子户来,要少许多麻烦。
当然也有例外的。大舅当年在施工现场就碰到过这么两个。别的人家都搬走了,这两位老烈属就是想不通,说啥也不肯搬家,说什么儿子都死在战场上了,现在连个老窝也守不住了,死活不搬。
雨在不断地下,上游下来的水在这里滞留,水位不断升高,先是淹没了锅台,再接着就到了屋檐,两位老人站到了屋顶上,房屋是粘土墙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这天夜里,施工连王连长急急火火地跑到大家住的窝棚区,对大家说:“接上级指示,要把库区村中滞留的两位老烈属救上来,你们这里谁的水性好?”
大舅自幼生长在小沽河边,下河抓鱼摸虾是常有的事,就自告奋勇了。“不行,你一个人不行,得多去几个,有背的,有接应的!”施工连长说。
大舅望了望二愣子。平时闲暇时二愣子也经常下水摸鱼,大舅知他水性好。可是二愣子却直往后躲,嘴里嘟囔着:“别找我,我不行!”
“你个兔崽子,平常下水摸鱼倒行,这会儿打退堂鼓了!”老胡石匠朝二愣子直瞪眼。可二愣子就是不动弹。
无奈,老胡石匠只好出马了,与大舅一起下水去救人。水深,凉,加上雨水交加,老胡石匠渐渐支撑不住了。大舅一看,这怎么行,还没等救着人,自己人就先不行了。他干脆劝老胡石匠先上岸,自己孤身去救两位老烈属了。
大舅孤身一人在水中游着,就像一只矫健的海燕在向怒号的风雨洪水挑战。大舅先把老太太背上了岸,接着去背老大爷。快上岸时,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此时这位老烈属也是不想活了,要大舅放下他,不肯配合上岸,眼看要一起沉入水中。
老胡石匠又一次跳下水来,照着这位老烈属就是一巴掌,骂道:“你死不要紧,别拐离年轻的,人家还没有说老婆!”老烈属这才不犟了,被大舅救上了岸。
夜幕中,大水渐渐湮没了库区内村庄的屋顶,望着变为水泽的家园,老烈属在岸边老泪纵横。
大舅因为那次水中救人,被上级评为先进。他戴着大红花,欢天喜地把家还。回到家里时他看到姥姥的一只手不再用布包着了,只是大拇指断去了一大截,烂掉了。想起埋在大坝上的窝窝头,大舅的眼里噙满泪水,说:“妈,儿不中用。连点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带回来!”
姥姥却很高兴。说:“小什么啊,你做得对,咱们就应该这样做!”看着大舅身上带回来的大红花和奖状,兄弟妹妹都羡慕得很。他们决心以哥哥为榜样,为人民公社做贡献。
那年大舅除了红花和奖状以外,唯一带回来的日用品就是穿在脚上的老胡石匠送给他的一双破皮鞋,他刚参加施工时穿的鞋实在是烂的不行,扔掉了。
时光荏苒,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在水库施工时教大舅手艺的老胡石匠、老李石匠早已作古了。因为家离得远,从那年施工回来,大舅再没有去过水库。看见我带去的照片,听了我的介绍。大舅说:“大变样了,有生之年一定去看看!”

“麒麟杯”《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
诗歌散文有奖征文启事
20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华诞。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中国辉煌崛起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充分展示我党百年风雨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硕成果,歌颂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伟大壮举,宣传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历程,由麒麟读书会、《大家风范》杂志、龍翰影业、麒麟读书会作家事业发展联盟联合举办“麒麟杯”《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诗歌散文有奖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主办单位:
麒麟读书会
《大家风范》杂志
龍翰影业
二、承办单位:
麒麟读书会作家事业发展联盟
三、总顾问:
姚卫东(世界华人联合会联谊委员会理事长、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慈善事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将军文化协会执行会长)
邱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副院长)
阎雪君(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
四、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董山峰先生(文化学者,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博览群书》杂志社社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原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协调小组成员)
五、组委会成员:
姚卫东、邱锋、阎雪君、董山峰、耿建华、孙春亭、赵林云、王培元、王景科、戴永夏、逄金一、林毅、李宗益、周慧玲、戴思翰
六、奖项设置:
1、一等奖:(诗歌、散文)各1名,奖品为价值150000元的精品国画一幅,另颁获奖证书,赠送三年读书会会员资格。
2、二等奖:(诗歌、散文) 各2名,奖品为价值80000元的名家书画一幅,另颁获奖证书,赠送两年读书会会员资格。
3、三等奖:(诗歌、散文) 各3名,奖品为价值60000元的名家墨宝一幅,另颁获奖证书,赠送一年读书会会员资格。
4、优秀奖:(诗歌、散文)各10名,奖品为价值30000元的名家书画一幅,另颁获奖证书。
七、征文对象:
面向全国诗人、作家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学爱好者,欢迎踊跃投稿!
八、活动说明:
1、获得诗歌和散文一等奖作者,除获相应奖品和证书外,将邀请光明日报旗下《博览群书》杂志刊发其获奖作品评论。
2、部分优秀获奖者参赛作品将择优在《大家风范》杂志上刊发。
3、2021年视国家对疫情管理有关规定,拟于2021年6月下旬在山东泰安市泰山景区隆重举办颁奖典礼和座谈会。邀请评委名家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邀请新闻媒体对获奖作品进行报道介绍。
4、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国内著名文学专家、文化学者、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担任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评奖结果。
九、投稿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须学风严谨,积极向上,紧密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以我党百年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为主线;参赛投稿作品体裁为诗歌(包括现代诗歌、古体诗词)、散文(包括游记、随笔等)的原创作品。
2、诗歌60行以内(含古体诗),现代诗最多2首,古体诗词最多3首;散文限1篇,3000字以内;投稿者每人限投一次,且须为原创首发。
十、投稿须知: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稿,作品请用4号宋体编辑好,以Word文档格式投稿,投稿请注明“建党百年征文”字样,并在文章后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电话、通联地址;无个人照片和个人简介视为无效参赛稿件。参赛作品凡合乎要求者将在线上《都市头条》济南头条新媒体平台统一进行参赛作品展示,作品赞赏量、留言量和阅读量作为入选决赛的参考依据。凡投稿者,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所有规定。
十一、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4月30日止。
十二、参赛作品评审颁奖时间:2021年5月5日至6月26日
十三、投稿邮箱:djffzb@126.com
十四、微信投稿:13791095007(微信/电话)(注:请加微信以便邀请进征文群交流)
十五、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麒麟杯”《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有奖征文活动组委会
2021年2月6日

编辑:寒烟 子墨
编审:慧玲 思翰
麒麟读书会 · 作家事业联盟
《大家风范》杂志
总顾问:姚卫东 邱锋 董山峰
阎雪君 肖霖生 许莎朗(香港)
耿建华 赵林云 孙春亭
逄金一 赵洪祥 张希木
柏承恩 李式法 戴永夏
李 浩 王培元 傅先河
编委会主任:戴思翰
编委会副主任:鲁先圣 周慧玲
总编:戴思翰
微信:CHINA-AN999999999
投稿官方邮箱:djff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