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
文/心似海蓝蓝
生活的本质是冲突,冲突的核心是出现了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对象形成了二元对立。
譬如,我感到社交恐惧,我想要控制我的社交恐惧,就启用了思想,我不应该社交恐惧,我应该尽量去接触别人,人就陷入了焦虑,到底是逃避社交恐惧?还是迎接社交恐惧的挑战呢?我害怕去工作,同时,我又知道自己应该去工作,如是,我就被两面煎熬了。我知道人心叵测,没有爱,只有现实的残酷与功利,可我又渴望被爱,渴望去爱,我又被恐惧与渴望深深折磨着。
凡此种种,都是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的区分,产生了二元性。我们去看任何一种烦恼和痛苦,都有这种不变的规律。如何消除这种冲突呢?
就是去掉观察者,只剩下观察。每当我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作为观察者,在看着这个恐惧,并且以为恐惧是被我观察的对象,可你想过吗?你与你的恐惧,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一旦你觉知到,恐惧就是你,你就是恐惧,这个恐惧就消失了,冲突就不见了。
譬如,我感到自己很抑郁,这时候抑郁就是被我观察的对象,蛋是,只要我觉知到,我就是抑郁,抑郁就是我,辣么,观察者不见了,只剩下观察,我与抑郁是同一个人,冲突就没了,恐惧、厌恶、痛苦也不存在了。我没必要恐惧我自己,也没需要去战胜所谓的抑郁,甚至不需要与抑郁相处了。这就把二元对立,统合为我的整体生命,我用的只是我的全部觉知,不涉及任何思想的运作了。
反过来讲,假如你以为你是观察者,你在看着抑郁这个病魔,立刻产生了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你的思想就会立马启动,你会思考,我要不要吃药?我要不要接受心理治疗?我该去哪里寻医问药呢?一切冲突,应该与不应该,起源于你把自己与抑郁割裂了,造成了冲突,你一系列的行动与情绪变化都与最初的分裂正相关,有木有?
进一步,因为你割裂了主客体的关系,你就会用别人的思想来对付自己了,用医生的药物观念,用心理学的知识对付自己,用父母、社会上的道德与价值观残忍地对付你自己,这就造成了更深一层的对立冲突。你会发现,自己被孤立了,陷入了孤独无助的处境,到处都充满了冲突,你还怎么能感到自由与幸福呢?
解决冲突的办法,不是用别人的思想来对付自己,而是要真正运用你自己的全副身心去觉知到,没有观察者,而只有观察,我就是抑郁,抑郁就是我,so what?这时候,你就获得了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机会,而且是必然的,你超越了抑郁,也超越了一切别人的思想。
我们所谓的学习,知识,统统都是旧的,没有新鲜的知识可以学习。你去网上查资料也好,你去问一声也好,那都是别人嚼烂了的旧思想了,有木有?你觉得新鲜而已,人家早就烂熟于心,才毫不费力的给你洗脑。真正的新的知识,必然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只能靠你自己觉知。
换言之,你去学了什么知识,你就被那个知识制约,被那个知识洗脑了。本来你没有病,医生告诉你一些知识之后,你就会充分相信你有病,是个精神病,如此而已。因为,你在用医生的旧的知识,观察你自己,你失去了对自我的全然觉知了。
所以,要消除你的生活中的一切冲突,你要了解你自己,真正认识你自己,就是要去掉观察者,而只剩下观察,弥合主客关系的二元性,抑郁和双相情感,当下就痊愈了。
♦海蓝蓝简介
网名:心似海蓝蓝,本名:赵宇航,1979年生,双鱼座,沈阳工业大学法学院毕业,荷兰萨克逊大学管理学研究生,西班牙欧华报记者、编辑、广告部经理,金钥匙国际教育学校讲师,2014年6月回国,从事电力工程造价咨询工作,2017年9月离职,投身自媒体,创办公众号海蓝蓝双相情感工作室。





传承祖德,仙居正道;
德行天下,道满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