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到东湖忆苏轼》作者:孟兴华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春到东湖忆苏轼
作者:孟兴华
东湖的春天来了,柳绿桃红,花枝招展。鹅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玉兰花……可谓:风清湖畔织春柳,桃花滚滚荡春潮;蝶舞蜂醉卧花蕊,苏公祠联墨飘香。
公元一零六一年(北宋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那年他二十四岁,一路向西,踏上了他人生仕途的第一程。九百年前苏东坡结缘于凤翔府,留下神话般的传说和千年东湖。凤翔东湖,已成为凤翔的文化符号,更成为凤翔人心灵的憩息港湾。

苏轼初到西府,看到古陈仓有山秃岭如赭,有水浊如泔的苍凉,心境惶恐不安,愈加怀念家乡想念亲人。初春的一天午后,闲步漫行的苏轼来到城东城墙下古饮凤池,眼前突然一亮,感到"入门便清奥,恍如梦西南”。原来这里正是古时凤凰驻足饮水的地方啊。诗人在乱草丛生中找到了一缕家乡那种清幽秀丽的感觉,欣喜之余,便有了扩疏浚池的主张。于是乎,成百上千的雍城百姓挑担推车,抡镬挥掀、挥汗如雨的修建。苏轼在繁忙的政务之余,组织官员和民众,把雍城西北角凤凰泉水引来注入新湖,并建亭修桥,种荷植柳。城东这块了无生机的荒沼野地,成为湖光旑旎、美不胜收的北方园林,让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湖光美色的凤翔人感到新奇而欣喜。苏轼主持修建的园林,取名为"东湖”,湖水既可灌溉良田,又可游览休憩,还可以用来寄托情怀,这让年轻的诗人文思泉涌,吟诗挥豪一气呵成《东湖》长诗,列入《凤翔八观》,成为历代游览东湖游客的必读诗篇。

东湖作为苏轼情感与心灵的寄托,在暇闲之余,他邀友游览探幽。在湖边发出"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的担忧。诗人已三年任满,换个地方再也看不到眼前美景了,那种留恋不舍的心情令人感慨万千。位于湖北侧的喜雨亭,是苏轼勤政爱民的象征。亭内竖一方碑,上面镌刻着苏轼著名散文《喜雨亭记》。文章记述了一段路人皆知的佳话:那年春季大旱,眼见就要颗粒无收,苏轼心急如焚,四处奔走祈天求雨。时日不久,果然天遂人愿,普降甘霖,连下三天。苏轼在《喜雨亭记》中记述道:"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喜雨亭原是府衙内建起的一座亭子,有了这段传奇经历,便以"喜雨"为亭名。后迁入东湖,苏轼欣然挥笔题记,抒发了这位初任仕途的年轻政治家体恤民生的情怀。东湖正中,有一宛在亭。当年苏轼创建此亭皆因《诗经.秦风.蒹葭》给他的灵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苏轼有感于怀,在湖心建亭一座,亭名“宛在”就是取诗中"伊人宛在"之意,以寄托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如此,人如亭,亭为诗,人、亭、诗、湖相互映照,贯通古今的诗情画意尽收眼底。君子亭位于宛在亭以北,相传也为苏轼建造。疏浚东湖后于岸边植柳,亭旁种竹。柳、荷、竹均有君子之风,而苏轼常以君子自省自勉,亭柱上诗联:“两岸回环君子柳,一湖荡漾君子花",令人赏花余味无穷。位于喜雨亭西侧的苏公祠,创建于明代,恢宏典雅,门外联书:"道学寓风流当时帝许奇才一代文章高北宋,宦游同石隐此日人怀旧德百年笠履寄东湖"。给予了苏轼为官、为人、为文最贴切的评鉴。君子亭西侧,有一株数人方可合抱的"左公柳”,为清光绪年间爱国将领左宗棠亲手所植,左宗棠当年西御沙俄远征凯旋,途经凤翔,有感于苏轼的品性和才情,于东湖岸边亲手栽种柳树数株,以示纪念。湖东岸还有一株"徐公柳",也是来历不凡。一八四一年夏,民族英雄林则徐因"虎门销烟"遭贬,流放新疆伊犁,途经凤翔东湖,林则徐面对碧水微澜,想起自己和苏轼客居他乡,感伤不已,便亲手植下这颗柳树,寄托了一位爱国将士的心绪和情思。

苏轼“一生身行万里半天下",把浪漫的理想化为现实,是他一生为官与众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新筑的东湖南门,苏轼汉白玉雕像高高耸立,目视四川眉山方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凤翔府三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疏浚植柳,建亭楼阁,雕龙画凤,服务百姓,身受凤翔人民的爱慕与怀念。东湖南大门于2017年7月14日开园,千名学子颂读苏轼的《喜雨亭记》,盛况空前,万人观看,彩灯喷泉炫丽多彩。遥望苏轼吟诗泼墨,挥斥方遒,笔兴随美酒而生,笔力、笔韵随酒力、酒韵生花。苏轼的诗粗犷豪放,自谓"岂知入骨爱诗酒,举杯于亭上,畅饮柳林酒”,酒后惊世名篇巜喜雨亭记》,更有经典名句"花开美酒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苏轼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处,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唐代杜诗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苏轼来凤翔,有凤飞翔,看东湖似天上苏杭,断桥宛在祐东坡。诗人苏轼在巜荔枝叹》中,对贪婪暴政无情鞭挞,"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贱血流千载"。苏轼以奔放的热情,旷达的性格,渊博的学识,真挚的感情,在《进第》、巜思政论》等文中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仕途中四上四下的苏轼乃性情中人,仍不失豪放之气,活得潇洒奔放。他在京都相国寺与佛印和尚对饮的"酒色财气"诗为当今人们生活座右铭。酒意兴致的佛印和尚诗云:"酒色财气四赌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轼对云:“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王安石对道:"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富财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他的《水调歌头.中秋》更是脍炙人口,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不朽之作,终成千古绝唱,有情有味,酣畅淋漓。苏轼一生随遇而安,旷达豪放,如东湖南大门的卷轴一样气势磅礴。我仿佛又看见苏轼为民请命,又望见他勤政爱民,又听见遥远传唱千载不衰。

又是一年春草绿,凤翔东湖盛情相邀,弘扬苏轼文化建造大美凤翔,翔凤腾龙的雍城等你来!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2021年4月9日

作者简介:孟兴华,陕西凤翔人,本科学历,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业余爱好写作,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