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温馨提示:请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标题左下方蓝色字“青波访谈”关注“青波访谈”
《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聚焦众名家》本期 主推书画家徐梦泽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人生的价值
——访书画家、作家、诗人徐梦泽女士
写在前面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活的弱化、扩大。”
泰戈尔有过这样的话:“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大河,由于急流本身的冲击力,在从前没有水流的地方,冲刷出崭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我之所以选择“人生的价值”这一主题,并非因为我的主人公有多么的伟大,而是因为她也很平凡,平凡得似一条小溪。
尽管她曾出版了多部著作、诗集,尽管她创作了诸多的文学作品和诗作,尽管她集书画家、作家、诗人等于一身,但在我看来,骨子里的她,依旧没有个别“文人墨客”身上那种十足的傲气,相反却令人感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再看看她的言谈举止和朴实的衣着,这种感觉在我看来似乎就更加浓厚了。而我想要说的就是:只有平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她的人生有如池田大作所说的“人生中既有暴雨,也有大雪,但只要自己那博大的心胸中常是一片美丽的晴空,常有希望太阳般地存在,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写她选择“人生的价值”这一主题的原因之所在。或许,人生本该如此,这应该就是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
那么,这个她是谁呢?她就是我的主人公-----集书法家、画家、作家、诗人于一身的徐梦泽女士。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左)与书画家、作家、诗人徐梦泽女士合影。
坐在我面前的徐梦泽女士,中等身材,一头梳理适度的黑发,一张乐观豁达的笑脸,一双炯炯有神、不大不小的亮眼。透过那副架在鼻子上的眼镜,露出的并不清晰的一丝沟壑,告诉了我们她年龄的秘密。
走近书画家徐梦泽
我与徐梦泽女士实际上相识于差不多20年前,那时我在政府机关任职,她在省里的一家杂志社任职,彼此曾偶有交集。遗憾的是20多年再未相见。
直到去年抗击疫情期间的一天,我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一首令我震撼的诗作,署名为“梦泽”二字。我有些恍然大悟,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此梦泽绝非彼梦泽,一定是当年的那位长我十岁左右的徐梦泽大姐了。
于是我加了她微信,徐梦泽看了我微信头像后,瞬间回复给我:“你是青波老弟吧……”
于是,几个月后的我,便走近了徐梦泽大姐。
于是,徐梦泽大姐便成为了我今天笔下的主人公。
采访徐梦泽女士的时候,她呈现在了我面前一份个人简介。透过这份简介,我获悉徐梦泽女士生于辽宁,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曾就职于吉林省政府《农村天地》杂志社,副编审。曾任九三学社吉林省委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2008年在省老年大学学习书法7年,师从著名学者、书画家施永安、任中厚、任洪奎等名师。2014年毕业于本校书法研究专业。
谈及学习书法绘画的初心,徐梦泽告诉我说:“我对书画的爱好和兴趣始于少年时代,那时老师一手漂亮的板书引起我写字的兴趣。但因为许多原因令我无缘进一步深入接触书法。直白地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有意识地自我训练:描绿,刻钢板,写对联,大字报,办板报等等。”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梦泽似乎略有所思,接着对我说:“过了段时间后,慢慢地懂得了临帖,于是,我就买来了《
大盂鼎》《石门颂》《曹全碑》《书谱》《自叙帖》等,进行不间断的临摹。说心里话,退休后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时间也充裕了,学书绘画也更专心了。接下来我便进入了老年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还是那句老话,功夫不负苦心人,有耕耘必然会有收获。从2014年开始,徐梦泽便不间断地在相关媒体发表作品,还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各界组织的书画展览及笔会活动等。
据了解,徐梦泽对书画艺术、特别是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有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除了拜师学艺,向大家、名家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外,徐梦泽还博采众长、以长补短、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就有10幅书法作品先后发表在《吉林画报》杂志(共4版);2015年又有6幅书法作品发表在《东北人》杂志(共两版),还有部分作品分别获国家、省、市、区的各种各类奖项,并被相关外事部门收藏。不仅如此,徐梦泽参与结集出版的书画类专辑达数十部之多。
笔者还欣慰地看到,徐梦泽在书画方面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今,她已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兰亭书画院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员、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常务理事、吉林省道教协会书画院会员、九三学社吉林省委书画院会员、龙收书画院理事宣传部长、长春大公书画院院士等。
走近作家徐梦泽
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
歌德曾经说过:“知识越深化,我们就越是临近那不可知的事物。我们越是善于利用我们的知识,我们就越清楚地看到,不可知的事物是毫无用处的。”
我们的主人公徐梦泽女士,不仅是一位求知欲很强的女书画家,还是一位成就斐然的著名女作家。
我了解徐梦泽女士,她自幼就爱好文学与写作,尤其喜欢诗词、杂文、散文等,并有深入的研究和探析,他出版的诸多作品集,就是这种深入研究和探析的真实写照,更是她勤奋耕耘和辛劳汗水的结晶。
不仅如此,徐梦泽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那就是她曾经从事了足足20年时间的初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这对于一个书画家、作家和诗人来说,着实是人生难能可贵的经历。这与她后来屡屡发表文学作品和诗作,又出版了诸多文学类的书籍,不能说没有关联。
记得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
但丁曾经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我偶尔读过徐梦泽女士的著作,那里就有众多精美的语言。我知道在这里我说多少都显得苍白无力,还是读一读徐梦泽女士的著作吧!
据悉,自1980年开始,徐梦泽就开始陆续发表作品。这里,我还做了如下记录:先后在《江城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城市时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消息报》《秦皇岛金融报》《经济导报》《时代姐妹》杂志、《今天》杂志、《吉林教育》杂志、《新长征》杂志、《经济视角》杂志、《吉林画报》杂志、《东北人》杂志、《农村天地》杂志等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杂文、论文、报告文学、小品等数百篇。目前已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梅花雪》《杏花雨》、散文集《心灵夜话》、大型画册(中英文对排)多部,如《中国北药基地》《走向新世纪的吉林农业》等等。作品还被收编成集的有《未来作家》《青春寄语》《悲情与力量》《世纪长街的交响》《时代.莫名.精蕴》等数十本。
走近诗人徐梦泽
我曾经借用他人(已记不起名字)写过这样一段话:“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装饰人的思想而存在着的。”
我曾经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这样说过:“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行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
前面我们简单地阐述了徐梦泽女士作为书画家、作家的一些“支离破碎的点滴”,依我之见,那些当然是她的优秀之所在,但说心里话,徐梦泽的诗更是令人感慨万端、心潮澎湃的,有些更是十分令人感叹和震撼的。
这里我引用一位厅长(评论家)对徐梦泽女士《英魂礼赞》诗评的一段话如下:徐梦泽女士的激情之作《英魂礼赞》,堪称激情四扬、酣畅淋漓。读来,令人动容、动情、感到振奋。品味思酌,谈三点体会。一方面开篇即以八个气势雄浑的推理句式,烘托出庄重、崇敬的情感氛围,令人瞬间产生一种对英雄的敬畏之情、景仰之心。以“能量、人性、正确、壮丽、强大、悲壮、感动、高尚”八个词所引领的、振聋发聩的八个句式,高度概括了英雄之魂的精神内涵,如同一座座丰碑,一道道彩虹,一面面旌旗,昭示英雄魂魄,慰籍烈士英灵,感恸天地日月,振奋来者激情。
这种诗作的开篇,立意高、气场大。另一方面,诗作是一篇传承民族精神的豪迈心声。全诗从始至终流淌着对日夜奋战在疫区一线的白衣天使和八方各界后援勇士的豪情颂扬。疫情来势汹汹,不负韶华使命,逆动出征、辞亲壮行、合力驰援、舍身救患,英勇奋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怀一腔忠诚,舍一己安危,卫一方晴空,守一方热土,保荆楚安宁”,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场景,一个个负重倾情的英雄形象,这就是舍身报国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国难当头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诗作是一曲彰显壮美人生的交响旋律。诗作者对牺牲了的英雄的情感抒发,是一种大情怀,不仅仅是泣痛伤感的,而且是礼赞敬扬的。诗句让我们感到烈士的英魂化作了永恒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英雄的生命再次绽放!
这里我们摘录一段徐梦泽女士《英魂礼赞》中的片段:
…… ……
她们
披一身圣衣,
怀一腔忠诚,
舍一己安危,
卫一片晴空,
守一方热土,
保荆楚安宁!
过度的劳累,
夜以继日地奋争
导致感染和心梗,
已然夺去四十九位勇士的生命!
英魂缕缕,
万丈豪情!
我的心中
已下半旗,
华夏民族洒泪!
祖国万分心痛!
这是战疫情的
重大损失!
这是亲人们的
无尽悲情!
请允许我,在这里不一一点名,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你们的赫赫战功!
共和国旗帜的色彩,
因了你们又一次加重,
颜色更红!
凯旋的队伍里,
虽然没有他和你,
但你们修成正果
辉耀了光荣!
获得了永生!!


















徐梦泽,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曾任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天地》杂志社副编审;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