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乡散游记
赫向军
谁不夸咱家乡好。当你漫步于西山陶乡,自会感受风情人文溢满心胸。桑干两岸绿树成荫,山泉纷涌溪水潺潺,犹如龙走蛇,伴着弥陀寺的晨钟暮鼓,鸟语花香。
正值清明时节,山桃与家杏怒放于山川大地,满山遍野烂漫一片,一派春意盎然,凡游者无不陶醉于心间。
踏青习俗,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随便走走转转,而是成了一种既潇洒又浪漫的对这方地的尽情游览。大多数的人已被当地的陶艺体验所诱惑吸引。
前来的第一站必是到体验中心进行观摩操演,来满足好奇,实实在在的玩一把泥,领略一下土陶艺术的制作流程。因为有正统老师傅亲手执教,更激发出游客的浓厚兴趣。有美女帅哥,大多是祖国的花骨朵,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这也说明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在进步升华。
车间里专用机器在旋转,速度可控简单易学,一垞泥圪垯,经过一双双妙手,瞬间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各种器皿,摆件随手而出。所捏物件还可现时烧制带走,不过还需另加费的哟!能让你真真切切的过足了一把玩泥的癃。
顺古街前行,更是妙趣横生。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平坦省劲,街的两侧尽是古建筑民居。这里原是一条沙沟,未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前,脏乱不堪,特别是雨季山洪暴发,沙石流翻流,浪声滔滔不绝,更是危险重重。
经过旅游资源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古老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一条九曲的弯弯之道,犹如一条腾飞的龙。灰色的砖,灰色的瓦增添着古老的神韵,一里多的行程,足以你领略这山村的神奇韵味。
最有名的是窑神庙,北有天地人三官殿,三宗神像并列供奉其中,两侧有东西配房禅房供有窑神财神之位,香火正旺,香炉中青香正燃袅袅升空,似乎向上苍禀报,有贵客临门。殿堂内侧墙壁画清晰可见,遗风犹存,足以证明当执笔之画师技艺高深。
院内有一棵合围近两米的古槐枝条繁茂,院落分上下两处,中间有石条拾阶而上,上院东西两侧各有鼓亭钟亭而立,上下院有砖花墙相隔。相传在古时侯看戏分男女看客隔墙而处,不可越雷池半步,当然了小孩子则是随母而处了。
过去这所古庙院被改做学校之用,共设七个年级即小学初中,我就是在这里读完初中的,很多的才子们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这所学校是个中心校,有附近的蛮子营,安家沟,牛家窑的孩子们来此借读,成为走读生,中午带干粮,行走的都是崎岖小路,读书不易成为可造之材更难,所以说努力是成就大事的根本。
紧挨窑神庙的是石猴铺都是富人家所建,一行五间西房,前廊用石条搭建,石栏立柱上雕有石猴形象各异,活灵活现,颇有一番情趣,也是一处独特的景象。
隔门大院便是古韵尚存且结构完整的候家大院,特别是院内的一间藏品小屋,面积不大,物件却是玲琅满目,保你见了以后,极会沉迷于美好而童真的回忆。
沿路行进皆是特色中的特色,街道两侧全是旧物利用,用各家各户闲置的陶缸陶罐,陶盆等等,来装饰古街风光,待到盛夏时刻,所种植的各种花卉鲜颜怒放,把山乡点缀。
由于原村貌是山地西坡东梁,民居因地制宜居高临下,错落无序,特别是夜暮降临,犹如高楼大厦之灯光与星空相烘托,甚是好看。

在这个美丽乡村,有几处复古建筑,风趣别致,二层小别墅略带欧亚风情。站在西山头干场边(当地地名)与东梁黄土堂遥相呼应,一处复兴古建小院映入眼帘,即可观赏又适合山人隐士居住,不失风雅之理想仙宅。
该方宝地经济还算富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冀中能源的牛西煤矿就开发于村东的四福沟。更有涿鹿工业系统的陶瓷厂,基于历史缘故在此落户。现在的正源有限公司就是转型酒瓶产业的原县办的陶瓷厂,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本地人,加之地处富绕的桑干河畔,工农业协调发展,百姓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不失为一方退休养老的安逸生活之所。
随着美丽乡村建没和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陶乡建设将会迈上新台阶,在原村办砖瓦厂的基础上,加之改造成为陶艺民俗博物馆,陈到着各种各时期的民俗物件,红色教育材料,和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当你浏览于此,绝对会让你沉浸在满满的回忆当中。
旁边的采摘园,春色满满,待到成熟季节,自由采摘自由选择,随口尝鲜,也会让你乐不思蜀。
如此美丽山水,确实难以停笔休墨,百闻不如一见,来转转吧。也可住宿几日,有农家乐食宿小旅馆,保你欣喜而来,满意而归。留几张风情照,把美好留在心中永存!

作者简介
赫向军,男,河北省涿鹿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诗歌专委会委员。中华诗友会、张家口市诗词协会涿鹿分会、张家口市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县民俗协会会员,非凡诗社成员。作品生活气息浓郁,雅俗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