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二十八岁。那年,为了掩护战友们的突围,面对国民党地方武装穷凶极恶地围攻和剿杀,身为长征时期中央苏区领导、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在阵地的最前沿,英勇顽强地狙击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而后,他义无反顾,决然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站在烈士陵园这面雕塑前,扑鼻的花香四处弥漫,萋萋的芳草嫩绿着脚下的每一片土地。听着烈士事迹的介绍,耳边仿佛响起共和国黎明前夜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前赴后继的呐喊声和冲锋陷阵的号角声。春日的暖阳缓缓移来,毫不吝啬地将满腔的热情倾洒在这张二十八岁的脸庞上。这是一张清瘦刚毅的面容,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镜后的眼神正炯炯有神地直视着前方,坚毅和果断、凛然与正气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二十八岁的青春,令人动容与惋惜,二十八岁的故事,使人感动和追寻,面向烈士,我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和同事们一道,神情肃穆,庄严宣誓,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低沉、有力、厚重,在心中久久盘旋、回荡、不息。

信仰与生死无关,信念与风月无缘,理想更是一种励志弥坚,直至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徜徉在一座座烈士墓碑前,读着和这位二十八岁烈士一样壮怀激烈的文字,一股股暖流不断涌上了身心,我感觉到初心的力量与伟大,感受到使命的光荣与坚定,这种信念犹如东方天际的一缕曙光,面对重重雾霾和压顶乌云,面临腥风血雨和意志摧残,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奋起、抗争、周旋,仍然艰苦卓绝地拉锯、斗争和冲刺,几度沉浮,几度飘摇,就是为了平等、民主与自由这一天光明日子的到来。

猎猎的旗帜在陵园里高高飘扬,和煦的微风在松涛间阵阵荡漾。沐浴着春日阳光的抚慰,品味着感天动地的壮烈,心中筑起了不一样的梦想与追求,肩上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为了社会公平正义,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红色沃土永远碧水蓝天,我们必须勇担时代重任,忠诚履职尽责,砥砺奋斗初心,追逐梦想前行,为现代化实力洛宁建设贡献出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似火的青春,如花的年龄,却在那个时刻倏然一瞬,如火柴般点燃,照亮了战友们冲锋的道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程,更如流星一般,划亮了共和国历史的天空,留给新发展阶段的今天仍是那么地璀璨、夺目和靓丽。

他就是李翔梧烈士,那年,他二十八岁。(河南洛阳市洛宁县人民检察院供稿)
【编辑 赵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