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四清
春暖花开好时节,又到蒿子飘香时。想起家乡的美食,难忘蒿子粑。妈妈做的蒿子粑外酥里嫩,有米粉的醇香,蒿子的清香,又有腊肉的咸香,美味可口,吃在嘴里回味无穷。朋友说她和女儿都喜欢吃,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妈妈在老家呢。我说我能做,朋友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假的哦,我说等着瞧好了。
蒿子粑是我们家乡特有的美食。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次蒿子粑,一是因为这是传统美食,二是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蒿子粑是纯手工制作,纯天然。材料釆用柴蒿、腊肉、自己晒干的米粉。
接下来就是做蒿子粑的准备工作。米粉是之前趁着晴好天气将自家的米淘洗干净,晒干,研磨成粉储备侍用。

今天趁着有空,天气尚好,和朋友一起来到护城圩。我们俩边走边看边玩。朋友发现了蒿子,但她不认识,问我,听人说有一种蒿子做粑好吃。我说就是这种,不如趁着今天有时间,釆些回家做粑吃。朋友赞成立马找来方便袋给我采摘。
东流这里盛产藜蒿,柴蒿却不多见,不像我们家乡遍地可见,因此釆取有点费力。朋友看我只掐一点点嫩头,半天才摘了一小把。看着我很辛苦的样子,朋友说,你往下多掐点不是快些吗。我摇摇头说这可不行,不能将究,否则又苦又涩不好吃白费功夫。看我寻寻觅觅,过往的行人都停下脚步,好奇问我。我笑着大声说做粑,他们也会意地笑了。
我们俩寻了好大一会功夫,才釆了不到一斤的蒿子头,还搞得满头大汗。我想原来妈妈为了让我们吃上美食得费多大的功夫。我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了。好在我想要学会自己动手,方能丰衣足食。朋友在旁边提醒,你可别弄错了,搞个有毒的东西吃了。我说这你放心,柴蒿我还是认得的。但还是小心为妙,不能大意失荆州。

做蒿子粑的主要环节就是嫩头的釆摘,成品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釆摘了我认为合适的数量后回家,用盐水浸泡十分钟。然后揉搓漂洗六遍,直到无灰尘无杂质。
接着尽力揉出涩水。切碎,姑侄二人手工、机器相结合,差不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制成半成品。用开水煮熟,漓干待用。
再将腊肉切成小丁,备用。
事先将米粉装入盆中。
一切准备就绪。起火。锅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倒入切好的腊肉,炒香。加入蒿子再炒一下。倒入适量清水煮沸。趁热倒入放好米粉的盆中,用筷子搅拌,稍稍冷却后用手搓揉均匀。
做成小团。压成饼。用平底锅加热煎至金黄,成了。
朋友们闻香而来。吃后都说好吃。看着她们吃得开心,我感觉一天的辛苦没有没白费,自然很开心。哈哈,我也会做蒿子粑了!等以后有时间,我回家做给爸妈吃。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