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精品美文║《蓝印之星001》 作者/宗廷沼



▲作者/宗廷沼(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前任副主席)
【克勒文苑】精品访谈→《蓝印之星001》作者/宗廷沼

【克勒文苑】美文 →《蓝印之星001》 作者/宗廷沼
改革开放大潮中,上海推行过蓝印户口制度,俗称上海绿卡。我采访过长篇报道,报道了蓝印户口第一人和多位蓝印之星——

中巴穿过新建成的浦东杨高路,拐上了正在施工改建中的又一条交通干线沪南公路。这些公路我并不陌生,十多年前到川沙县城开会或者参加创作活动,是经常往返奔走的。我到市区工作之后,这条路已经有多年不走了,重走旧貌换新颜的老路,心里有一股久别重逢格外亲的感觉。
这次是慕名前往坐落在浦东的中美合资福海(木业)企业有限公司采访该公司电脑程序员、上海市蓝印户口第一人──001号彭晨阳。
蓝印户口是1994年2月在上海诞生的新名词,也有人称之为“上海绿卡”。这是随着近几年全国各类人才在浦东和全市的热土上大显身手,原有的户口观念和管理模式与之不相适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新规定。当年3月16日,上海市蓝印户口首发式在浦东新区东方路845号隆重举行。彭工等八位兄弟省市来沪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喜气洋洋地从市公安局领导手中接过了蓝印户口簿,荣幸地成为首批上海市“预备市民”。申城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个新闻。

彭工作为上海蓝印户口第一人,无疑是我追踪采访的重点。从浦东新区公安局治安支队五科张金标科长的介绍中获悉,25岁的彭晨阳三年前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自动化系,被分配在无锡市工作,后应聘到上海福海(木业)企业有限公司任电脑程序员。这样一位独身闯荡上海滩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自然是记者追踪的目标。
北蔡镇下车之后,连熟悉浦东道路的我也迷路了。到北蔡镇派出所一打听,方知福海公司坐落在三界车站南首。班车不多,我便边走边问讯,指路人皆说:“不远”,步行了半个小时仍不见福海露面,
再问当地人,仍答“不远,就在前面”。此时我才悔悟到自己忘了浦东人的习惯。老浦东讲的“一站路”、“不远”的含义与浦西不同,郊区公路的一站路往往是市中心一站路的二三倍,所谓“不远”的背后步行半个把小时是家常便饭。无奈已到中途,开弓没有回头箭,又走了刻把钟,方才寻到福海。

福海(木业)不愧是木业大王,踏进公司大楼,办公室内装饰皆是清一色优质木板,给人以木屋的情趣。顺着指点,我寻到三楼电脑房,将采访介绍信恭恭敬敬递给正在电脑前操作的工。
彭工笑嘻嘻接待了我。他纪律性极强,又将介绍信递给同一办公室的一位年轻人──公司办公室秘书李伟先生。李先生是忙人,电话、来人不断,扼要介绍一些情况后让我和彭工单独交谈。
我俩一见如故,交谈中得知,他是江苏兴化市人,《水浒》作者施耐庵和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生活过的地方,与我的祖籍相隔不远。他生肖属狗,与我又是同属,更添了几分亲近。他是独生子,独身闯荡上海滩,我对他的好感油然而生。

我说:“你作为上海蓝印户口第一人是有历史意义的,你怎么会想到从无锡来上海浦东的呢?能谈谈你对上海和福海公司的印象吗?
彭工胸有成竹,说话坦率:“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但在上海念过大学,对上海感情比较深,印象也比较好。上海所处特殊环境和地位吸引了许多人,许多有专业的人都想到上海闯一闯,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就职的福海(木业)是1988年8月8日创办的中美合资企业,生产国际流行的胶合板、宝丽板、木门、刀架及其木制深加工产品,产品远销日、美及欧洲市场,被广泛用于包装、家具制作、建筑装潢、室内装饰等,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双优企业,为全国五百家外商投资最大工业企业之一。”
我常年埋头于警刊的编辑、采访,浦东的发展也真快。彭晨阳接着说:
“福海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这么快,除了浦东的投资环境好,企业经营得法,还与重视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公司善于用人,对我委以重任。当听说实行蓝印户口时,率先为我申请了蓝印户口。公司善于用多种办法,吸引需要人才。尽管我刚来时工作量比较大,一个人主管全公司的电脑开发和系统管理,可是我干得很愉快,铁了心,一心一意地干,目前在电脑方面已经制成了流行的网络系统,在财务计算、仓库管理等方面提高了效率。”

我听得出,也感觉得到,彭晨阳与福海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也佩服福海决策人物的水平,能把员工的心与企业真正贴在一起,绝不是单靠金钱和高压所能奏效的。
话题回到蓝印户口上,我说:“你是位善于思考的人,能谈谈对蓝印户口这个新事物的看法吗?”
他不会转弯抹角,还是一言点破:“我作为上海蓝印户口第一人,是从心里赞成这个规定的。这个规定有利广招人才,对繁荣上海、开发浦东是有利的。回顾历史,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她为什么会成为远东繁华的大都市?除了地理环境优越,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她像个大舞台,什么人都可以登台表演,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优者留下,劣者淘汰,这样就促进了上海的发展繁荣。不仅是上海,国内外许多发达城市都有这个经验。如果没有人才的流动和竞争,城市就会死气沉沉。恕我直言,上海有的年轻人所以庸懒,上海户口是他们的资本之一。现在,蓝印户口吸引了不少向往上海的人才,这对上海人也是一个挑战。当然,蓝印户口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而不要让她成为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上海能引进这样的年轻人,是上海的荣幸。他使我想起了1997年3月已获得蓝印户口的2600多人,其中厂长、经理、高、中级工程师、会计师等人才济济,在繁荣振兴上海中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和彭晨阳一样,像早晨的太阳出现在东方,与大都市一起蓬勃向上!

【克勒文苑】美文 →《蓝印之星001》 作者/宗廷沼

>>>>>>>>>>>>>(END)
撰 稿:宗廷沼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本文撰稿人宗廷沼先生简介:




宗廷沼先生新近倾心铸造的精品力作《金穗美文》书作照片

【克勒文苑】美文 →《蓝印之星001》 作者/宗廷沼
2021-04-07 18:24:55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