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晓天下【克勒文苑】《曹操的用人之道(中.用人不疑)》作者/徐甡民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散文&知晓天下 →《曹操的用人之道(中.用人不疑)》作者/徐甡民

知晓天下【克勒文苑】《曹操的用人之道》作者/徐甡民
导读:一个领导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能否能够选对人才、用好人才。历代明君强人的治国兴邦,都有贤臣良将的辅助,比如楚悼王之于吴起,秦孝公之于商鞅,齐桓公之于管仲,秦始皇之于李斯,以及刘备之于诸葛亮,李世民之于魏征。但是在取人用人上形成明确思路和系统方法的,是曹操。
▲{上接→“【克勒文苑】知晓天下《曹操的用人之道(上.明达不拘&唯才所宜)》作者/徐甡民”}

☛中.用人不疑
==
曹操用人之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人不疑。。

曹操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曹军从袁营缴获了大量的文书信札,其中有不少是曹操大本营许都的官员和军队将领与袁绍的通信。这说严重了,是通敌背叛;说轻一点,是两头下注,脚踩两条船,毕竟当时,袁绍实力雄厚、兵强马壮,胜算的几率看起来更高。“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个时候有人建议,对照这些通敌书信,一个个收捕处死。曹操却说,当时袁绍十分强大,我自己都岌岌可危,何况别人呢?于是将这些书信全部烧了,一个都不追究。

要说曹操大度,不如说曹操睿智。如果按图索骥,搜杀相关者,那就有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会人头落地,以至全体惊悚,那又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曹操现在的做法,无疑令许多人在松一口气之后,对主公心悦诚服。曹操此举,极大地收揽了人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再看袁绍那边的情况,谋士将领本来也是阵容强大,但是袁营内部的勾心斗角、倾轧陷害,就没有消停过。从袁营投奔曹操的诸多高人强将,有的是因为诋毁谗言而为袁绍所疑,有的是因为家人犯事而恐遭到牵连,有的是因袁绍指挥失当而至败绩却很可能被问罪,于是才不得已而走人的。袁营内部这种谗毁掐架的风气,责任在领导,是袁绍为此提供了市场和空间。

当然,放任利用部属的不和争斗,常常是驾驭掌控部属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征战攻伐、争夺天下的非常时期,用人不疑应该成为主导并且也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用人方法。曹操的谋士程昱性子急,人缘差,直至弄到有人借机举报他谋反,但是曹操却全然看清其中的情势,非但没有因此对程昱生疑,反而对他愈加信任,这种做法的示范效应,就是极大地压缩了内部缠斗的空间,增强了团队的合力。事实上,曹操阵营很少内讧,也很少叛离。曹操所以能够成为三国期间的第一霸主,主要原因就在这里。而袁绍再怎么“四世三公”、家大业大,输也是输在这里。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率兵征讨刘备。袁绍的谋士田丰对袁绍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现在攻击曹操的后方,一战可定。军队应时而动,现在就是时候!”袁绍却说儿子生病,没心思组织军事行动。田丰用拐杖敲地:“咳,大事完了!本来的天赐良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啊!”袁绍听到后很是恼怒。曹操打败刘备,袁绍这才发兵攻曹,田丰极力劝阻:现在不能打啦!袁绍非但不听,还以田丰破坏军心将其下狱。曹操知道田丰不在袁军中,喜道:“袁绍必败。”袁军溃败,曹操叹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局面还不知会怎样呢。”袁军土崩瓦解之际,众军士捶胸而哭:“如果田丰在,何至于此!”狱吏对田丰说:“您这下要受到重用了。”

这要是发在曹操这边,基本上是肯定的,曹操曾经多次因为失败而主动认错担责,并向部下道歉。然而此刻的田丰却说:“袁公表面宽厚却内心猜忌,如果他出师得胜,我或许可以得到赦免;现在打了败仗,他心中怨恨,猜忌就会发作,我就不指望活命了。”果然,袁绍回来后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被他耻笑。”于是杀了田丰。袁绍为此背负了永久的恶名,自己也离彻底败亡不远了。

■■■未完待续*^o^*
▼{下接→“【克勒文苑】知晓天下|《曹操的用人之道(下.为我所用)》作者/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新近出版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下为本著照片)


徐甡民先生的《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知晓天下【克勒文苑】《曹操的用人之道(中.用人不疑)》作者/徐甡民
2021-04-07 16:19:00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