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社会
\ 【筑迹文学】煤炭城不是末日,太原古交作者 胡说胡又说
【筑迹文学】煤炭城不是末日,太原古交作者 胡说胡又说
精华
热点
21-04-07 08:32
80798
阅读
关注
《煤炭城不是末日,太原古交》
(一)
山西省城太原古
交
市,藏在吕梁大山的深窝里。
山西是煤炭大省,未来写山西20世纪的历史,紧紧地扣住“煤炭”二字,就能把山西省这个年代,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说清楚。离开了煤炭说事,就剩下没魂的壳。
山城古交,是和煤炭缘分最深的城,沒有煤炭,就没有古交市。这里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围绕煤炭,因煤生发,因煤了结。胡说靠想象力瞄准古交市的未来,当化石能源有一天划了句号,古交该怎么活下去。煤炭哥不在了,古交该吃啥喝啥。单一经济的城市很可怕,一旦这个产业走到末路,整个城就是毁灭性的命运。我们眼见到美国的底特律,几十年前艳光四射,全世界仰望的汽车城。一眨眼衰退的象无人欣赏的迟暮美女,市民纷纷逃离。哀伤。国内已经有几个专吃资源的城市,挖完了就算吃完了,前景也是十分堪忧。
宋朝文人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人百无一用,就是喜欢玩扎心的言词。胡说也是为古交攥着一把汗,将来炭没了,人还得往下活。
这不是危言耸听。记得早在五年前,世界的一些顶尖科学家,聚在美国奇点大学,讨论人类的能源趋势,曾经严肃的警告,在2025年前后,人类化石能源时代将走向终结。时间真不留情,一不小心5年就闪过去。再有5年就要到预测的节点了。
古交市眼下没事。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工业锅炉房,燃烧身体照亮了别人,污染了自己。不说天空中煤面子飞扬,脸上沾黑多。掏洞打坑,千疮百孔,最受伤是据说挖一吨煤,破坏两吨地下水。干旱的黄土高原,本来生态就很脆弱。煤炭在山西沾光不多。山西人沒象阿拉伯海湾地区,因资源富的流油。
煤炭啊煤炭,现在许多人反倒感叹,山西没有煤多好。捧着金碗讨不到几口好听的,反倒是吃中央财政的救济。每年各省市排名,总爬在“欠发达”一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化石资源终结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山西起飞的日子。
古交市是中国最大的焦煤基地。煤炭的种类细分有上百种。主要的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动力煤要求热能大,烧锅炉有劲儿。炼焦煤苛刻,钢铁工业的主粮。太原西山煤电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焦煤实体,主要矿区就在古交市。西曲矿,东曲矿,马兰矿等,这几个矿太原城的人耳熟能详。上个世纪末就在各类媒体上晃眼。炭老大在山西工业中举足轻重。人们工资挣几百块的时候,据说下煤坑的可以拿到上千块。电视新闻热火时代,太原电视台的画面上,老忽闪古交市煤矿建的一排排高层建筑。让一些住小院平房的省城百姓羡慕的眼热,啥时咱也能住进摩天大楼里。
山西闻名全国的煤城有大同,有阳泉,再次些有晋城,霍州等。但最纯粹的煤城当数古交。古交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几乎都和煤炭密不可分。
(二)
古交市的前生是建国后,1958年成立的太原市古交工矿区。从交城县,阳曲县以及娄烦县析出一批村庄和地盘,组合成县级行政区。在汾河流经的小片谷地,建起了一座城。1988年,工矿区人口迅速扩张之后,撤区建市。
古交是地道的山城,全域95%都是山地或丘陵,不到5%的平川。吕梁山的腹地,多是石头大山,上2千米的高峰有十多座。
现在太原市区到古交市,从万柏林区穿过一条长隧道,高速公路很便捷,直线距离也就20多公里。这也就6、7年吧。以前去古交很难,翻过好几座大山,盘山路九曲十八弯,路修的不宽,还有川流不息的大型运煤厢车,去了几次都皱眉头。钻在山窝里的古交人出来一次咋这么难。
古交的历史文化得和交城县一起阅读。春秋以来,这里一直是交城县管辖。古交镇一度还是交城的政治中心。后来迁大陵,才有今天吕梁山脚的新县城。
汾河流经娄烦,经古交弯弯曲曲东流阳曲县,折道太多,形不成一块整齐的阳坡地,所以称为阳曲县。
古交一名的来历,故名思义,可以理解成古代交城的地方。
穿城而过的汾河,是古交市天然的风景线。小片的河谷平地,汾河两岸顺势修建的滨河大道绿植美丽,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象一串链珠。到了夜晚华灯齐放,哇,你会惊叹这座山城太美了。
高耸的煤井矿架,电厂圆型的晾水塔,古交钢厂的炼铁高炉,山城工业的高度缩影。改革开放之后的古交市,GDP一度挺进到山西省县市的前10位。明星城的宿命与煤炭价格曲线连接着,煤炭紧俏供不应求时,古交的财政哗哗的票子流进来,各业兴旺,酒店的生意热火朝天。煤炭行业遇到寒流,古交市自然就打了霜,整个城蔫的没精神。
资源发财是双刃剑。从古交可以看山西。
从地下掏个洞,财富就水一样流出来,这叫伸手来钱,得天独厚。
1992年,笔者初次下海做企业,到古交常安乡转了一遭。那里没有煤炭,但有丰富的铁矿裸露,山皮还是灰褐色的。当地的农民有开小蹦蹦车的,小平车的,随便刨一车土就是蕴涵品位不低的铁矿。拉出山口议价,十块八块一车,便宜,收的是现钱。当时回省城汇报了总经理,想在常安乡路口临时租十几亩地,做个收矿点。屯集居奇,铁矿涨价是必然趋势。结果老板不同意建议。沒过3个月,一车粗矿土涨到百十元。直到现在说起在古交的这次时机错过,后悔的肠子疼。得不到的莫强求,道理也懂。但人的贪心属于天然的本性。
古交以及山西省的原始积累,就是围绕资源发起来。也需智慧,智巧,就是怎么样尽快挖出来变现。不象无资源的江浙人,一开始闯商海就得创业动脑子。
煤炭带来了古交市的辉煌,也埋下了可持续发展的隐忧。
虚云老和尚有句经典名言,智巧永远抵不过无常。轻易得到的东西,无常的变化也会让你轻易的失去。
当然,古交市短期不会遭遇滑铁卢。
古交的地下有丰富的煤炭储存,属于煤炭系列中的”太原组“。据资料,有近百亿的库存。如果每年挖2千万吨,再掏挖50年都不成问题。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年都是匆匆的一瞬间,子子孙孙要活下去。今天的古交已经想到了。
(三)
近几年古交被外界炒熟,是山窝里崛起的一座现代化煤城。
古交到太原市区,再不用艰难地爬山过岭,高速钻洞,一霎儿功夫来了。将来车辆雍塞的厉害了,再掏个洞。距离对现代人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古交出名还有些经典人物的传播。
煤炭是黑的,手抓的多了,有的人的心就被染黑。人世间有意思,鲜花栽种一院子,未必能飘出香气。可突然岀现一坨臭屎,臭气立即就穿过高墙。前几年,山西省的一堆大官儿因腐败进了鸟笼,据说好多与古交有名,都和炭黑有关系。
古交出现过山西首富,张××,厉害了。出道沒几年,挖炭窑的农民,变戏法一样积累了几十亿资产。张还出入北京太原,豪阔生活,让山里人眼花瞭乱,和部省级干部同桌吃饭喝酒是家常,还戏称为“太原市的第二组织部长"。新到任的古交县太爷还得到他家报到。能不倒霉吗?游戏玩过头,就演成了历史的笑料。
紧接着,2020年,古交的另一个首富耿xx也被打黑扫恶了。也是挖炭出身,因炭把五脏六腑给染色了,为富不仁,欺负乡里,横行霸道。耿某也关进鸟笼里了。他儿子娶媳妇的故事,早被媒体当热料炒的蜚蜚扬扬。漂亮的儿媳妇过门,12辆悍马,花费过千万。给古交增加了百万干万的点击率。故事和戏料留下了,他的炭窑贴上封条。一个红的发紫的人家因为炭,因为不知天高地厚,给古交留下一出千古丑戏而终结。
早一代给古交人留下了美名传千秋的动人创业史,也不乏乌烟瘴气的沉渣浮起。古交是这样,山西许多挖炭的地方也如此。老天爷的丰富赐予便宜了一方土地生存的人,同时也限制了山西老乡的想象力。钻出窟窿挖出财富,何必冥想苦思,弄什么高科技。
古交人为了子孙后代,应该早做百年后的筹划。化石能源的终结,只是时间问题。躺在煤山上享福的时代很快会过去。
怎么办?领导早说过,绿水青山就是吃不完金山银山。让人知道咱是个好地方,还要有摸不着闻得着的文化和故事。
高兴地看到今日的古交人,已经这样干起来了。煤炭城市的聪明,就是别滥挥霍,把脏腑里挖出的财富改变粗糙的皮肤。老实说,古交市的山水相比中东的以色列好的多。汾水横穿,大山连绵,现成的生态,扮美的条件好。以色列把不毛之地都能弄成农业风景,依山傍水的古交一定有美好的明天。
一张名片亮出来,不一定头衔多就记住,最靓的名头很重要。说你这好那好,不如强烈记住一个好。
世界很大,区域经济牌如此,文化牌尤其如此。
谁家翻腾,老锅底都能抠出古文明。古交的历史一样悠久。打扮张罗几座庙,不如定位一种弘扬千秋的文化。
古交有十几座高出两千米的山峰,其中一座狐爷山,就应当成为古交永久的文化爷。
狐爷是说两千多年前的狐家父子。
狐突及其两个儿子狐毛,狐偃是春秋时代的人。晋文公的岳父、小舅子。晋国大王晋文公多经磨难,度劫之后成为春秋霸主。一路走来,狐突父子功莫大也。晋怀王逼狐突叫回两个儿子,不要追随重耳,否则杀掉他。刀剑架在脖子上,狐突毫不畏惧,高喊“忠君不事二主”,他从来是这样教育儿子的。狐突被杀之后不久,晋文公即位,把他及两个儿子厚葬在交城马鞍山,称狐家父子为"国之栋梁“,后老百姓口传,把古交葬狐突父子的地方讹传为“郭家梁”村。
之后几千年,中国官家和民间老百姓都膜拜的“忠”文化口号,浓缩成“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天”。狐家父子是文化源头。由此,古交境内的马鞍山称为狐爷山,以纪念铁骨铮铮的狐家父子。
忠孝文化是华夏民族的道德基本。狐爷山的故事,与山西盂县藏山拯救赵氏一门的"赵氏孤儿”壮烈史诗,构成了华夏忠文化的经典双篇。
有古人留言,读了诸葛孔明的《岀师表》而不哭的,谓之不忠。读了晋代李密的《陈情表》不流泪的,是不孝的人。读了韩愈祭奠侄子的《祭十二郎》没感觉的,不可以为友。
而忠孝文化不知道有“藏山赵氏孤儿”和“狐突父子”故事的,是知识的大缺陷。
古交市狐爷山忠文化园的开发已有一定基础,还有诸多的缺陷须完善。宣传重视也不足。这张文化名片打出来,会给古交未来的发展加持大力。
煤城古交故事多,以一个外乡人的眼光看过,一定是浮皮潦草的。你不妨来古交转转,会生岀不同的感慨。
————————————————————————————————————————————————————————————————————————————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94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