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峰——中国书坛的先锋
文/尚飞鹏
《中国书画报》1996年10月10日头版“先锋论坛”栏目在约发陈君峰先生《精品的期待——今日中国书坛缺少些什么》一文时,栏目特约主持人——被誉为中国书坛“陈旋风”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振濂教授在按语中称“陈君峰的文风向来凌厉,分析现象,揭橥底蕴,绝不含糊温吞,本篇一仍其惯。……”深知陈君峰的人,不难悟出,陈振濂先生的这一按语,不仅道出了陈君峰先生的行文风格,而且也道出了陈君峰先生的书法风格,更道出了陈君峰先生的为人风格,这正应了那句古语“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也。
我们知道,书法是一种纯粹的抽象艺术,它需要那种放纵情感的人和具有浪漫情怀的骑手去征服,而君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善于将爆发的全部激情投入到所钟爱的事业中,并把发现的美推向艺术性的极限。君峰性情开朗、直率,有富于激情的诗人气质。他的书法收放自如,在夸张的技法中既蕴涵着传统的功力又彰显着属于“这一个”的独特风格,他的文章旗帜鲜明,从不避重就轻,总是开门见山。他的艺术创造,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以感性思维为指导,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技法贯穿始终。
君峰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他很多年艰苦的艺术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果实。他从小受父亲爱好书法绘画的影响,便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8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他,现为陕西省文联创作评论部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书法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其名其作已被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等数十种典籍。多年来,他发表理论批评文字三百余万。当我细读了他的《书法本质论》、《批评的正名与超越》、《精品的期待——今日中国书坛缺少些什么》等文章后,对君峰的书法艺术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那就是创造,那就是理性思维的极限。对君峰来讲,理性思维的极限就是到达艺术创造的前提。他在1991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书学理论研讨会”上引起强烈轰动而成为其成名作的《书法本质论》一文中提出:“书法的本质是社会时代的集体情绪与书家生命主体的个人情绪相扭结的自觉不自觉的并非绝对自由的宣泄。” “并非绝对自由的宣泄”的言说,印证了君峰对理性思维的把握和驾驭。他的并非绝对自由的宣泄是一个走向绝对自由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就是理性思维。君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君峰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超越了自我的理性思维,达到了瞬间的绝对自由是一种必然。
当我走进他那堆满书籍和贴的满墙都是书法作品的工作室,一股强烈的宣纸味和墨香扑鼻而来,使我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他的房间正中挂着一幅近作,其上的字,我几乎一个都不认得,但这并不影响我和这件作品之间的情绪交流。我从君峰运笔的流向和自然潇洒的墨痕中,感受到了他心灵的图像所表达出的情绪——这是他的狂草吧!我认为,狂草乃中华书法之魂,是一种能将书法技法与书家情绪水乳交融于一起的高境界的艺术,书家一旦进入此番境地,可谓脱胎换骨之时。想来,君峰已经开始嬗变。文行到此处,我实在不想列举君峰的作品在哪里发表、获奖,在十几个国家展出,并被海内外友人、纪念馆、博物馆收藏,2001年受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之邀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赴新讲学办展等等。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名利确实是身外之物,玩名利者,名利必将断送他的艺术前程。君峰深明此道,多年来一直沉醉在书法艺术的创造之中,一直在苦苦地追寻、勤奋地耕耘。在君峰的大量作品里,我更偏爱具有现代意识的这一部分,它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创造性情绪,它自由奔放、随心所欲,最能反映君峰的独特个性和先锋性。这类作品被我称为先锋派书法作品,或曰现代狂草,是不是比较准确,也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君峰的这类作品具有探索性,因为追求纯书法的艺术境界,所以会自然地拒绝了许多读者,这正是君峰区别于当前那些一般的、通俗的和到处流行的书法作品之处。君峰的作品之所以闪光,就在于他具有精品意识,也正因此,他的作品才能唤起欣赏者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丰富想象。试想,如果他不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就很难突破传统书法的堡垒,因为在东方文化中,书法艺术最成熟、最完善,书家要超越它,就必然要超过它,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君峰的努力无疑给沉寂的中国书坛以活力,并起到了先锋的作用。他是开拓性人才,他的书法艺术已经构成了这个时代精神的心灵之舞,他已经完成了将内在张力转换成外在形式的美感。在他的书法布局中体现出一种协调的呼应,以及不协调的对比、夸张甚至撕裂,往往使他的作品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染力,或者某种大起大落的情绪悲剧和大幽默共存的局面。这也许是君峰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所在。
在这样一篇文章里,要将君峰的书法艺术评说得很透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本人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有待于更多的理论批评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推崇,以便揭示它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