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序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中共洛宁县在礼村党支部也走过了八十三年的历程。通过走访在礼村老党员,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自己五十余年的耳闻目睹及亲历,整理出在礼村党支部党建史料,献给党的百岁生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此稿对年轻党员了解在礼村的党建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会有所收益。
由于自己阅历有限,此稿难免会有错误,敬请知情者提供详实资料,以便整理出更完善、更具体的在礼村党支部党建史实。
党建概况
在礼村党支部是洛宁县创建较早的一个党支部,分别经历了地下党时期、解放初期,大跃进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多个阶段,先后更换八位党支部书记。
一、地下党时期
中共洛宁县在礼村党支部创建于1938年,是当时创建的17个农村支部之一,当时我县有21个党支部。因此,在礼村党支部是洛宁县较早的党支部。1936年,首届洛宁县委委员贺崇升发展教员于朝儒入党,之后,又发展张俊智(张福龙)、李尚德、李长法(李圣龙)、马子健入党。1938年,洛宁县委创建了在礼村地下党支部。同时,于朝儒、李尚德还任王范区委委员(红色沃土第32页)。抗战时期,由于汉奸、国民党反动派追杀共产党员,张俊智、李尚德一起投奔延安,参加革命。于朝儒因有国民党党籍,没有撤离。建国以后,受国民党党籍的牵连,受到不公的对待,1979年平反。马子健、李长法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二、解放初期
1947年8月30日,洛宁县城解放,当时随军渡黄河南下的洛宁县党政机关就驻在在礼村。由当时陕州地委书记孙耀彩秘密发展教师刘满升,进步青年吴学智二人入党,组织农会斗地主分田地,刘满升任村长,吴学智任副村长,刘满升调任县公安员后,吴学智任村长。1947年12月21日夜,刘满升、吴学智被地主还乡团报复杀害牺牲。随后又发展张克勤、马天姓入党。1948年,洛宁县城二次解放后又相继发展王洪亮、翟申、王天芳、王西章(大)、马永平、张戊辰、王西章(小)、马素娥入党,组建了解放后第一届中共洛宁县在礼村党支部。张克勤任党支部书记,翟申任副书记,马天姓任农会主席,领导农会进行土改。因工作需要,张克勤、翟申、王西章、张戊辰先后调出。
1950年,张克勤调出后,第二届党支部书记由王洪亮担任,王西章(小)任副书记。合作化后,王洪亮调区里工作。
三、大跃进时期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在礼村改为城关公社在礼大队,王西章(小)担任第三届党支部书记,王天芳、马永平任副书记。
1956年,支部发展马么、王寿、马长河入党。
1958年到1960年,大炼钢铁、兴修水库组建青年突击队,当时火线入党的有:张根、张保寿、张戊申、刘来、李铁官、李妞知、锁延庆、马具才、马具卯、张文绪、吴怀奇、马成方、马黑丑等。
其间,在礼大队党支部先后接收部队退伍党员李锁林、马全喜、董富龙、李次耐等人,在礼大队党支部党员队伍迅速壮大。1962年,张克勤响应干部下乡支援农业的号召,由安徽公安厅返乡,担任第四届党支部书记,王西章(小)、马具才任副书记。
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党组织瘫痪。1967年年底,在礼大队党政合一的革命委员会成立,马么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1年,恢复农村党支部,张克勤仍接任在礼大队第五届党支部书记,先后由马么、吴怀奇、张文绪、马海治任副书记。
1975年,县委整建党的工作队进村,纳新马中立、翟石头、锁延学、刘玉祥、郭建伟、李海菊等十余名新党员。
五、改革开放以来
1975年,张克勤调城关公社任职,张文绪接任在礼大队第六届党支部书记,其间支部改选,连选连任,直到2004年告老离任,共任职30年。副支书先后由马么、吴怀奇、马海治、翟石头、刘玉祥、马同立、马中立、张新民、马生彩担任。期间发展张素娥、张四民、董金龙等六名党员。
2004年,张新民任第七届在礼村党支部书记,锁延学、张素娥、郭建伟任副书记。
2011年,张新民离任,城郊乡党委委派上宫金矿职工刘安国回村任第一副书记,主持在礼村党支部全面工作。
2013年2月,刘安国被正式任命为在礼村党支部书记。
2018年,在礼村党支部改选,民主选举刘元顺为在礼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伟担任副书记。发展李学飞、王兴彩、张利峰入党。
2021年支部换届,刘元顺连任在礼村党支部书记。李学飞等8人均为委员。
自2015年起,上级党委从河南省委统战部选派优秀党员到在礼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领导能力,加强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015年8月开始,王涛任在礼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
2017年11月,仇培建接任在礼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2020年3月,曹华伟接任在礼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委统战部驻在礼村工作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礼村党支部自创建以来,先后发展新党员、接纳部队退伍、教职工退休、大学生返乡党员120余人,现有正式党员69人。

共产党员的风釆
八十多年来,在礼村党支部所有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为农村建设辛勤工作,不懈奋斗,做出了不朽的业绩。我们应该向为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改变农村面貌、为农村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全体党员致敬,牢记他们的功劳。
在礼村的地下党员张俊智、李尚德同志,在白色恐怖的岁月,不怕杀头,毅然参加共产党,一心跟党闹革命。舍家抛子,背井离乡,奔赴延安,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扎根于外地。
解放初期入党的老党员,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刘满升、吴学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剿匪反霸,冒着生命危险同地主、恶霸、残匪进行斗争。并带领村民搞土改,分田地,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为改变农村面貌,操心尽力。
张克勤、张文绪两位老支书,两位好班长,几十年来率领在礼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全体党员,带领在礼村全体干群战天斗地,取得了巨大的业绩,使在礼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治河截流创造了解放以来洛宁县治河的先例,为洛河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确保了在礼村的安全,使村民能安居乐业。办农村小水电,使在礼村成为全县农村用电第一村。在礼村办工业,搞机械制造加工也曾有一度辉煌。这些功绩都渗透着两位老支书及老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全体参与的老一代干群的智慧和奉献精神,应记入史册。
在部队入党的党员,人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解放大西南,剿灭国民党残匪,抗美援朝,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人员为保卫祖国舍生忘死,奔赴战场。马全喜剿匪、抗美援朝多次负伤,被授予“荣誉军人”光荣称号,王新治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负伤,被评定为“伤残军人”。王治国、杨石民、董金豹等也荣立战功。在部队入党的同志,在人民解放军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为战备值班、国防建设、保家卫国奉献出青春最美好的时光。
派驻在礼村协助工作的党员同志,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群众为亲人,忘我工作,时时刻刻关心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处处为人民谋福利。城关公社原党委委员,驻队干部曹清伦,城关公社原党委副书记王贵斌,省委统战部驻在礼村第一书记仇培建是他们杰出的代表,有许多动人事迹,感人故事,留下美谈。
功劳属于过去,荣誉属于昨天。今天在礼村全体党员决心紧跟新时代,跨上新征程,紧跟党中央,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再立新功。决心把在礼村党支部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乐于奉献,把在礼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向党向人民交份满意的答卷。
马生彩2021年清明整理(节选自《在礼百年》)
马中立、郭建伟审核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