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丁继坤,网名民声,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干部,是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新闻、散文等写作。三十多年来,执着追求,笔耕不辍,先后在各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站平台发表各种题材文章尽千篇,先后两次荣获司马迁文化奖,有三十多篇散文获得各类征文奖。汇编了《春华秋实》、《岁月恋歌》、《故乡情怀》、《年华留痕》四本新闻、散文作品集。


古幕惊现北芮国.丁继坤
我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新建成的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正式接待国内外游客,便萌发了到此处欣赏参观的念头。

新建成的博物馆,高大宏伟、古今融合,风貌独特,十分壮观。我们拿着身份证,享受到免费参观待遇。走进馆里大厅,大型电子屏幕上“哗、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觉。我们乘坐电梯上到二楼,只见馆里装饰的古色古香,显得肃穆庄重,虽豪华但不失文雅,为韩城旅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资料介绍:2004年夏天,半夜里的一声巨响,惊动了熟睡的村民,发现了有人盗墓。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到韩城市文物保护部门,后经陕西省文物局探测,地下有文物古迹。到了秋冬之季,开始挖掘梁带村北冲沟内的古墓葬,这是1974年以来发现的唯一没有被盗掘的两周时期的高等贵族的墓葬群,这就是芮国墓葬遗址。芮之名号,文献上可上溯到商末的周文王时代。芮与姬周同姓,数代芮君都曾担任周王室重要职务,其活动见诸《尚书》、《国语》等史书。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所灭,从此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展室内主要展示了挖掘出来芮国时期的各种生活用具。

走进钟鼎齐备、礼乐俨然的展馆,介绍了博物馆的概况:梁带村芮国遗址整个墓地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经过大规模考古勘探,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300余座、车马坑64座。其中诸侯级大墓葬7座、士大夫级中型墓葬100余座,一般平民墓1100余座。整个墓葬群占地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是全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处两周古墓葬遗址。

几座诸侯级大墓依次发现的“芮公”、“芮太子”铭文铜器陆续出土,证明梁带村墓属芮国。而“仲姜”、“恒公”铭文铜器则进一步使墓主身份得以确认,尊贵豪华,颇具芮国传奇的芮氏贵族佛露真容。一个礼乐和合、金玉璀璨的芮国重现光华。在统一礼制下,各墓主现出的独特迹象,折射出墓主鲜活而殊异的个人色彩。透过诸侯之制埋葬的芮国君主,我们不难想见两千多年的那场堂皇壮严的赫赫葬礼,那个礼乐兴盛的辉煌年代。

紧临芮公大墓,埋葬着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墓主。在她的墓中不仅出土了象征诸侯夫人身份的王鼎四簋和七璜联珠,还出土了五百余件精美奢华的玉器。多件带“仲姜作为恒公”铭文的青铜礼器,不仅铭刻了她与丈夫的名号,也显示她可能来自一个国力强大的姜姓国家。种种迹象表明,墓主仲姜生前不仅有奢华尊贵的生活,更曾拥有执掌祭祀的无上权力。

仲姜墓共出土青铜器23件,部分铸有铭文。根据铭文显示,仲姜曾多次为祭祀恒公铸造礼器。这在祭祀权与军权紧密相关的周代社会中,无疑说明这位非凡女性曾拥有不同于一般诸侯夫人超出寻常的个人权力。

步入另一个展馆,我们参观了西周时期的葬俗。从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葬群和分布来看,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采取聚族而葬的形式,各区墓葬场均有特征相近的葬具及葬式。贵族墓葬相对集中。自国军至蔗人之墓的远近以直系统来区分,即史书上所说“生相近,死相追”的习俗。

与此同时,几座大型墓墓主与大量中型墓墓主之间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与经济地位的差异,显示出宗族同息生死相依的风俗习惯。紧密的宗系与严重的等级分化并存,构成了当时芮国社会结构的特点。

梁带村芮国墓地的发掘,让一个在地下埋葬数千年的古国重见天日。金玉璀璨的芮国遗珍,汇集拼凑出芮国风貌的各个侧影。重叠辉映出一段盛极一时的芮国华章。这批丰富多彩的考古发现,不仅种类齐全,涵盖着社会生活、军事、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意义重大,不少首次发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的珍贵价值。或光彩夺目,或残破难辨,因为有了这些材美工巧的芮国遗珍,这段历史,虽已尘封千年,却依旧鲜活而带有温热。这方古国,虽已揭开面纱仍然神秘而悠远。

考古人员在清理M27椁室东北部时发现一件大型漆器,后确认为一面漆木建鼓。漆鼓的发现对了解两周的音乐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在M 28椁室西北角的编钟右侧发现了一件笙形器,根据迹象推断,该笙可能是由皮革制成的皮囊生。笛管似为竹管做成,没有发现音窗和吹嘴痕迹,应是专作的随葬品,而非实用器。

乐悬是指必须悬挂起来才能进行演奏的钟磐类大型编悬乐器。周代乐悬的棑列方式可分为四种:周天王为宫悬,棑列四面;诸侯为轩悬,棑列除南面之外的三面;卿、大夫为判悬,分列东西两面;士为特悬,棑列于东面或阶间。这种严格等级化的乐悬制度与列鼎制度一样,也是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典章文物勾画出芮国风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戌”。芮国墓葬中出土的以龙纹鉞、三角形有銎戈为代表的青铜器,铸造精良,展示出不凡的青铜兵器制造工艺。身处金贵之世,君王秉旄仗鉞,军权在握,将士执锐披肩,一往无前。透过锈迹斑驳的矛、戈、箭、鉞,依稀能见到一支整装待发的芮国军队。

随着梁带村芮国墓地遗址的发现,尘封在零星故纸间的芮国往事再次被激活。金文作证,地书作传。丰富的两周考古发现为我们补写出历史缺失的片断。一段久远的先秦古国史渐渐清晰,为研究黄河流域周代诸侯国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增添了丰富而翔实的历史新资料,填补了两周时期历史的考证空白,由此梁带村芮国遗址荣膺2005年度全国考古新发现。
韩城市新城办河渎村四组: 丁继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