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十年代初始,练字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各种书法培训如雨后春笋。如今很多人以书法为业,天天练字,而中国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号称“书法家”(据统计,中书协会员目前已达万人)。那么,书法是怎样练出来的?天天练字就可以成为书法家吗?
相信王羲之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在宰相来选驸马的时候,王羲之做了什么?袒腹东床!结果留下了东床驸马的成语。说明王羲之本人是很率真的一个人。
技巧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半天可以讲完,但练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书法既要讲技巧,又不是光讲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会走向歪门邪道。字要写得好,离不开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等多方面的结合。
网络时代,人心浮躁。现在很多人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胸无点墨,离古人越来越远,自然写出来的字就很小气。胸怀世界和就琢磨着赚两个小钱,在笔下流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形同天壤。技巧已经够了,需要的是熔古出新,就是要把传统的东西重新熔化,然后融化到自己的性情当中,在字里行间自然流出。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是意识形之于态。颜真卿人怎么样,我们不了解,但看他的字,就能知道他的性格。李白怎么样,我们也不了解,但看他豪放的诗,没有胸怀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当代的书法创作形式繁多,特别是一些展览,一味追求形式至上,搞得人有些眼花缭乱。但是哪种风格才是好的呢?书法审美有一个统一标准吗?
我认为,书法当随时代,是需要正大气象的。因为书法是精神的外化,一气呵成,你摆技弄巧不行。诚然,任何艺术没有技巧阶段不行,但技巧太多了,又不能成为更高的艺术。齐白石说过一句话,艺术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无艺,不似欺人。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前几年,书评家陈传席提出过一个观点,也是书法审美的评判标准,叫做“正大气象”。好的书法作品要有正大书风。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作品看什么?就是看品味、格调。这个既玄也不玄,品位、格调、气息,懂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书法的品位高低最终就是格调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书法家胸怀的问题。到最后,除技法之外,书法写的就是字外功,是阅历!
书法是写字之法,在古代是一种基本工具,人人必须学会和掌握的,没有专业一说。书法不可能成为一种专业,但它是“非专业职业”。就是说它是在做一门学问,但又不是职业,不是什么都不干,天天写字就可以把字写好了。历史上,王羲之是右将军、国之栋梁,颜真卿是平原太守,苏东坡也是政府要员,他们都是一生在忙,哪里是天天专门就写字?在历史上哪里有专业的书法家?
书法批评是引领当代书法发展、廓清发展思维脉络的必要方面,但当代书法批评却陷入失语状态,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中国传统最尚气节,可今天没有了。

有观点说,现在没有真正的书法批评家,都成了“表扬家”了,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想当年,鲁迅骂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骂得多厉害,结果梁实秋没到法院告鲁迅,也没变成狗,后来过得很好,也没怎么样。今天的批评界,批评的人没有鲁迅的胆量,被批评的人没有梁实秋的胸怀,急了还会告你一下。作为媒体,对于直言的批评也不敢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大批评家。讲真话成了笑话,中国传统中最为崇尚的就是气节,这却是今天文人所缺乏的。
刘墉是清代书法大家,但现在他的字,价钱还卖不过一个书协主席的字。这种价位的差异只能说明“今非昔比″!今人懂包装,会说话,但古人不能,也从侧面体现出当今社会的浮躁与势利眼,真的与书法无关了。
其实,字写好就对了,成书法家就错了。为什么现在书法这么繁荣?就是很多人觉得书法就是会写字就可以卖钱,就转行写字了,搞文学的如贾平凹、莫言,还有一些本来搞经济、医学、哲学的都改行写字了,觉得写几个字钱来得更舒服、痛快。这种“繁荣"我觉得是坏事。因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需要很多的文学、医学与哲学工作者,书法家也需要,但是,有那么几个就够了。
在汉代写过《非草书》的赵壹,就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书法写好了对国家没什么好处,与治理地方也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必要花很大功夫。其实任何人都应该把字写好,可一旦全变成书法家,对于整个时代就是个悲剧了。现在,国家倡导恢复传统文化,写字从小学抓起,这是完全正确的。

当年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有识之士像郑振铎等曾经强烈反对过,理由是书法是每个人都应该会的,没有必要成立一个协会。现在不仅成立了中国书协,而且与美协并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果油画、国画都独立了,美协还有什么用?从发挥的实际作用看,也不理想。
对于当代书法能否产生大师这个问题,陈传席认为, 现在书法的传统没有断,只是在文化积淀阶段。等经济发展了,一些人有了空闲,工作之余练练字,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卖字,浮躁之风被去掉了,出于兴趣,加上文化积淀,自然造化把天地灵气赋到某些人身上,就会有大的书法家出来。这可能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之后才会有,现在是低潮时期、虚假繁荣。现在就是有灵气赋在谁身上,也会被市场泯灭。我相信我们的后来人会鄙薄我们,大部分人会看不起我们这一代,可也正是我们的积淀奠定了基础,留下了书法延续的种子。
(阿牛哥 整理)
图文/书法:李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