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之光》
文/章建武

挥动时代的金槌
敲响历史的编钟
浑厚而清亮的中国神韵
在九百六十万
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由远而近
由轻而重
升腾起震人发聩的回声
她穿越历史的长河
聚拢民族之魂的英灵
在河之洲
在水之湄
在海之滨
在山之阳
涌动着共和国的命脉
前赴后继
乘风破浪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如旭日东升
朗照着世界东方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如不朽丰碑
闪烁着民族之光

巍巍中华
亘古洪荒
星瀚灿烂
步斗天罡
自炎黄二帝奠基华夏
中国
这片神圣辽阔的土地上
就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这光芒
来自脚下肥沃丰腴的土地
这光芒
来自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
这光芒
来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
这光芒
来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
这撼动人心
熠熠闪烁的民族之光
她在关关雎鸠的
啼鸣声中苏醒
吟诵着百家姓三字经
传递着魏晋风骨的墨香
她在春秋战国的
厮杀声中惊醒
踏着血色黄昏
将一统河山丈量
她在诸子百家的
争锋论辩声中寻求
寻求古代唯物论
和辩证法的温床
她在外夷禽兽的
炮火声中反抗
挺起炎黄子孙
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脊梁

我们追溯这民族之光
在茫茫草原
谛听铁木真
朔漠长空
金戈铁马的嘶鸣
在汨罗江畔
倾听屈原
悲愤交加
敢向天问的绝唱
在风波亭上
聆听岳飞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阕”的长啸
在虎门炮台
凝听林则徐
焚烧鸦片
“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放

我们追溯这民族之光
透过历史的眼眸
寻找中华民族
所向披靡的奋勇与顽强
鲁迅先生向旧世界
宣战的呐喊还未停息
孙中山
“驱除鞑虏,推翻帝制”的
号角已经吹响
辛亥革命的烈火
将腐朽的旧制度焚烧
李大钊挺着消瘦的身躯
点亮北大红楼的灯光
他敲响《新青年》的晨钟
“少年强则中国强”
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
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在浴火重生的土地上
高高飘扬

我们追溯这民族之光
透过滚滚的硝烟
看南湖掀起滔天巨浪
一个伟大的幽灵
在列强的蹂躏下崛起
镰刀和斧头碰撞的力量
夹着春雷
裹着闪电
与黑暗争得光明
从懦弱走向顽强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
于是,我们听到了
南昌城午夜的一声枪响
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黄洋界上隆隆炮声
宣告魔鬼的宫殿正在灭亡
于是,我们看到了
无数革命先烈
在腥风血雨里倒下
在抵制外辱的枪声里倒下
杨靖宇,赵一曼
方志敏,吉鸿昌
于是,我们迎来了
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伟大的共和国的诞生
于是 ,我们听到了一个巨人
那洪亮有力的湖南口音
至今还在辽阔的天宇
久久回荡

我们追溯这民族之光
看扬眉吐气的中国人民
在凤凰涅槃的土地上
用辛勤的汗水
将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
“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辉煌
这里有王铁人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情壮志
这里有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金色希望
这里有:雷 锋、焦裕禄、
孔繁森,史来贺等
为国为民长河大江的风尚
这里有:钱学森、周培源
华罗庚,屠呦呦等
扬我国威拔地参天的能量

我们追溯这民族之光
把重任扛在自己肩上
无数先驱不曾远去的英灵
时时都震颤着我们的心房
曾经的初心和使命
曾经的承诺和理想
曾经的奋斗和自信
曾经的忠诚和担当
我们凭借智慧和勤劳
开辟一个暂新的世界
我们凭借英勇和顽强
屹立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今天
我们聚拢这民族之光
聚拢起一股强大无比的力量
这是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这是追逐中国梦的力量
从此
我们的脚步再不会迟疑
迎着朝阳,迎着风浪
用我们的双手共同谱写
泱泱中华的盛世华章

作者简介
章建武(网名哑巴),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宋读诗团副秘书长,竹林清韵诗会会员。中原大地土生土长的诗人、作家。
章建武自幼爱好文学,刻苦勤奋,笔耕不辍,几年来写过剧本,游记,散文,诗歌等600余篇(首)。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抚慰灵魂。用文字诠释自己的快乐生活。
作者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