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贵林 诵:静月晴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刻,唐朝杜牧这首无与伦比的诗句,就会在我的脑海里不停的飘荡、飘荡
……。
我们姑且不去计较今年的清明时节有无“雨纷纷”的现状,也大可不必去求真儿路上行人是否有“欲断魂”的模样,我们的确都能体会到路上所有扫墓人真诚怀念、沉痛哀思的心境!也就能知晓杜牧这首诗情景与意境多么相通、画面与心态多么契合,就懂得了这首诗为什么经久不衰、千古传唱!
清明时节,扫墓人踏着晨光,怀揣着杜牧这首不朽的诗句,奔赴亲人安息的地方。在山清水秀、青松环抱之地,献上鲜花,摆上祭品,点一枝蜡烛,燃一柱心香,以最虔诚的方式悼念自己的亲人,倾诉心中的怀想……
清明时节,站在肃穆的碑前墓旁,往事如同电影一样,头脑中会依稀闪现逝者亲切的笑容、和蔼的面庞,缅怀逝者的功德,寄托悼者的哀思。于是,我们在这一刻传承了中华民族礼仪、孝悌、文化,感悟了生命的真谛,生活的美好,生存的力量。
生生不息,代代传扬,源远流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了却了心愿,放松了思想。即便是天空中“雨纷纷”,心里也已经转为晴朗。顺路寻一处酒家稍作休息,温一壶老酒,品一杯茶香。整理一下思绪,畅想一下希望。
从古至今,人们祭祀亲人,秉承孝先,同时并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唐•孟浩然)清明时节正是人们赏春踏青的大好时光。迎春花、樱花、玉兰花、桃花、梨花竞相开放。春风荡漾,小草吐绿,柳枝鹅黄。“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捂了一冬的人们走出家门,相约出城去拥抱大自然。听听鸟唱,闻闻花香,呼吸春天的气息,沐浴温暖的阳光,在春天的怀抱里徜徉。亦或放放风筝,荡荡秋千,陶冶了情操,洗涤了心房……
清明,在中国的历史上,香火与文明并存,传承了两千多年。思念的情与驿动的心、扫墓祭祖与踏青陶情并行,形成了一种原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不断的进步、发展、向上;助力着我们祖国成为世界中心,不断的繁荣富强、走向辉煌!

作者:黄贵林,1955年出生,中国辽宁沈阳人,电大文科(自考)毕业于辽宁大学。爱好文学,尤其对古诗词、散文诗情有独钟。小有作品见诸报端、获得省、市作家协会奖励,现仍在继续学习阶段。本人惟愿广交诗友,以求赐教、进步、提高,则荣幸之至,不胜感激。

朗诵:晴美,在日文化艺术类主持人,日本中西舞文化艺术团成员,日中文化联合会编辑兼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