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里,被人称作虫还真是不太光彩,例如:鼻涕虫、瞌睡虫、懒虫、蛀虫……
一说到虫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比较弱小的动物,比如勤劳的小蜜蜂、团结的小蚂蚁、会吐丝的蚕宝宝……没错,蜜蜂、蚂蚁、蚕都是虫子,但是,虫子家族并不都是这么弱小。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有个人物叫顾大嫂(豪爽、性急),她的绰号就是“母大虫”,大虫在古代不是大大的虫子,是老虎的意思。所以,母大虫就是母老虎。

说完大虫,再来说说长虫。古人说的长虫是什么呢?就是蛇。蛇的字形,左边是虫子,右边是“它”字,“它”字上面的宝盖头像蛇的头,宝盖头上面的一点像蛇吐的信子,下半部分的弯钩就是蛇的尾巴。没错,它字就是蛇的象形字。
在中国古代,南方蛇特别多,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写过一篇文章叫《捕蛇者说》。里面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中国的汉字里,与南方相关的字,很多都带虫字,比如“南蛮”的“蛮”,“巴蜀”的“蜀”,还有“闽南”的“闽”,蛇都进门了,可见蛇在南方家中经常见到。那时南方人打招呼不问“吃了吗?” 而是问:“兄台,家中有无它乎?”你们家是不是又窜进来蛇了?
和虫字旁有关的不一定是弱小动物。比如,古代有五毒之说,五毒分别是:毒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这些有毒的虫子大都有虫子旁。不仅如此,在古代,人也被称为虫,古人典籍里称人为倮(luǒ)虫,意思就是不长毛的虫子,很多厉害的人物,名字里都带虫字,比如蚩尤,“蚩”字的下半部分也有个虫字,蚩尤可是向黄帝发动了充满神话色彩的涿(zhuō)鹿之战的杰出的民族领袖;再比如治水英雄大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禹字中也带一个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