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部《论语》下的开国
文/朱双顶
公元960年,中国历史又走到了一个十字口。因为一个人的黄袍加身,而迎来了大宋的开国;更因为一个人所倡导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天下大乱局面,中国最后一次大分裂因此而画上休止符。
这俩人除了君臣关系外,用现时的话语说就是铁哥们。他们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宋初宰相赵普,俩人都姓赵却并非同宗。因为有恩于赵家,赵普被赵匡胤之父认作同宗,之母视为亲人。在陈桥兵变中,赵普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关键人物,时为其心腹谋士,一切谋划皆出自他手。所以,赵匡胤建宋后论功行赏,授于赵普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直至宰相之职。俩人相交甚久,赵匡胤视赵普为智囊和军师,事无巨细都要与他商量,再作最后决定。赵普更不把自己当作外人,对赵匡胤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为其治国出谋划策。君臣二人演绎出一部辉煌的大宋开国史,引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淡。
一天,君臣二人闲谈之时,赵普说道:“我有一本《论语》,用半部佐助您平定天下,用半部佐助您治理天下。”由此“半部《论语》治天下”流传开来。这句话有可信度吗?没有详细资料佐证,但从其二人的君臣关系,以及宋朝开国的立国之策来看,应该是可信的。不妨来看一看。
《论语》中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思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
宋太祖建国时,正是由“天下无道”的五代十国而来,根本原因是唐“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藩镇割据”所造成,才有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的先后出现。而宋太祖本人也是在部属鼓动下通过兵变而夺取后周政权的。所以,从一建立起宋王朝起,国家就面临着必须要解决好唐末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政局不稳的局面,解决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无道局面。针对陈桥兵变后论功行赏造成的新的节度使等将领拥兵自重问题,赵普多次警示宋太祖都未引起重视,但宋太祖反而说:“他们都像我的亲兄弟一样,是靠得住的,不会背叛我。你可能多虑了。”对此,赵普深思后劝说:“现在他们一定不会反,但是有朝一日,他们被手下有野心的人也黄袍加身,到时他们也就身不由己了。当年周后主待您是恩重如山,而您在部属的鼓动下,不是身不由己地夺取了后周的江山吗?”一席话说得宋太祖如梦初醒,惊出一身汗。
清醒后的宋太祖,要下决心解决这一危在旦夕的隐患,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就主动找到赵普,说:“从唐末以来,几十年间,出了8姓12位君王,僭称皇帝和篡位者的事比比皆是,战乱不断。我想要结束天下的战争,开创长治久安的局面,应该用什么办法呢?”赵普深思熟虑地说:“陛下考虑到这个问题,是天地神人的福气。我看,关键是节度使权力太大,造成了尾大不掉的结果,剥夺他们的兵权,那些节度使便就不敢有什么想法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大戏就这样开演了。
《论语》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了兵不血刃地解决掉军阀们拥兵自重的问题,宋太祖与赵普密谋商量,决定借喝酒之名,谋算解决掉自己最亲信的老朋友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一天晚朝之后,宋太祖将石守信等节度使将领留下来喝酒叙旧。宋太祖趁酒酣耳热之际,命身边的太监退出。他端起一杯酒,请大家喝干后动情地说:“我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也不会有今天这个样子,但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多难心事,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你们说,自成当了皇帝,我就没有睡过一晚安稳觉。”
说得石守信一班人大吃一惊,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宋太祖说:“这不是明摆着吗?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石守信等人听宋太祖这样一样,都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这样说呢?现在已经太平无事了,谁还敢对陛下不忠呢?”
宋太祖略显沉重地摆摆手说:“你们几位我是信得过的,只怕你们的部下当中,有人贪图富贵,往你们身上披黄袍,你们想不干,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人听此一说,顿感大祸临头,连连磕头,流着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想得不周到,请陛下给我们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见时机成熟,就趁热打铁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给朝廷,去地方做个闲官,置些田产房屋什么的,给子孙留点家业,平平安安地度过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于是石守信等大臣,第二天一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准许,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每人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闲职。
宋太祖就是这样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石守信等重臣元老的军权,又用加强禁军的办法,使其成为巩固统治最重要的力量,以对抗实力强大的各地方节度使。同时,一反五代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重用文人,让文官取得了武官的许多权力,大力压缩武官的权力。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就这样在宋王朝开国后不久得以建立,从根本上断绝了自唐中期以来的军阀割据问题,为长治久安的大宋扫清了障碍。崇文拟武基本国策自此得以确立,一个文治、开明、繁华的大宋,由此拉开序幕而走上历史的舞台,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盛况,便有了士大夫以国家栋梁自居的群星璀璨而耀眼星空的盛况。
二〇二一年三月七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二百余篇。

【热评精选】
拜读学习朱老师大作! 朱老师好文采,确是通透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史,破译了中国古代封建皇帝制下的权力结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是史上一段佳话,至少较之于明太祖朱元璋“狡兔死,良狗烹”,确是保护了跟随他拥戴他的一帮兄弟的性命,但也只是保全性命而已。赵普帮助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在当时确实是稳定了大宋的中央集权统治,和大宋内部社会的稳定,从而有力的发展经济和民生,为大宋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开创。但是,有他的局限性,只因他不了解世界到底有多大,更不了解世界丛林的法则。一个制度的形成,因此而造成了大宋文盛武衰的局面,当外部强敌入侵,甚至没有武将可用,后来,才有了杨门女将,才有了佘太君挂帅,当然可能杨门女将的故事不一定真实,但通过这样的故事,就可以说明大宋制度最大的弊病。“杯酒释兵权”表现了其时代局限性,说明了宋氏江山的腐败与边防衰弱的根源,让大宋江山成为外族入侵的牺牲品。(点评:宏飙)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朱双顶老师集其功力,著述了《半部论语下的开国》从大宋开国说起,史料详实。半部论语治天下,其核心就是,这半部论语所言是否针对了当时的社会乱象的症结。举凡一个朝代从废墟上建立起来,势必百废待兴。大宋王朝的首位功臣赵普如此举例分析:大宋是从“天下无道”的五代十国而来,之所以乱,那是“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藩镇割据”所造成。如此地基不稳的政权,怎么使其加固。赵普引用了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意思是说天下政治清明,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诸侯下达。如此理顺了关系,明确了君臣的职责使命口,一个好的开端无疑使得大宋王朝延续数百年的辉煌。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开明的政权,一个兼听不同声音的政权一定是充满蓬勃朝气的。读朱老师该文受益颇多。张老师辛苦!为你点赞。(点评:波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