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忆父亲】
江观锦书法艺术,四会人文化记忆
文/江志坚
我的父亲(江观锦),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委会沙美村,2016年3月因病去世。父亲生前系地地道道的农民“书法家”,2009年4月,书法作品收录《四会市“玉文化”楹联书法精品集》,并入选书法精品展。
江观锦照片
回忆父亲,童年在罗源镇沙美村读私塾,每日修习毛笔课业,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受祖宗家风文化熏陶,跟随祖父在沙美志昌堂开药材店,不但懂得药理开处方为人治病,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吟诗作对,当地人都称他为“秀才”。
江观锦书法作品
花甲之年,父亲自谓髦髦老朽,清心寡欲,豁达乐观,不尚名利。每逢春节在罗源墟设滩为群众写对联,舞文弄墨,交友论文,自得其乐,楹联书法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由于受江氏家族的影响,父亲的书法起到潜移墨化的作用。我们几兄妹读书时,也喜爱上书法艺术,老师布置毛笔作业,由于无字贴无仿书法,难以完成作业。首先,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学会写字基本功,再到墟镇文具店购买毛笔字贴,使我们学习上有了“书法范本”。后来,还当上了我们的“家庭教师”。从此,我们书法学习进步很快,记得在学生年代,我参加四会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并获奖。这是同父亲的书法教学分不开的,充分体现出严父的“言传身教”的良好家风。
江志坚书法作品
1990年初期,父亲根据自已撰写楹联的书法特长,在四会市内高观西路设滩开办“江伯对联档“,因创作撰写喜庆对联,书法刚劲有力,生意红火,赢得四会街坊市民的称赞。2016年3月,父亲虽然年老得病而寿终,享年90岁,但撰写的楹联书法作品仍收藏家中(见附图)。

近年来,父亲的“江伯对联档”,已由女儿丽娟“女承父业“经营,并改名为“江姐喜庆楹联店”。从此,父亲的书法得到了进一步传承,每年农历八月至春节期间,前来写喜联的市民街坊滔滔不绝,至今仍生意兴隆,客似云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有深厚文化底蕴,刻苦钻研,我们几兄妹的书法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弟弟江少文原在四会市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曾任四会市书法家协会会长;妹妹江丽娟在四会市高观西路设滩开办喜庆楹联书写店,以此为职业谋生;我本人在罗源镇文化站工作,曾任镇文化站站长。我们一家被人们称为“书香世家”。印象中父亲的楹联书法,今天已成为四会人的文化记忆……
江丽娟书法作品
清明时节,阴冷天气,风凄凄,情切切,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往事,伤心落泪,感叹万千!
现撰写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以告慰已逝去的爹娘。如果有来生,我仍愿意做孝子照顾陪伴你们一生一世。愿父母双亲在天堂里一切安好!
《清明感叹》
清明时节阴冷天,拜祭宗亲在坟前。
年年追忆功德满,岁岁常怀祖先贤。
严父家风光百世,慈母恩情记心间。
莫怪生前难尽孝,愿寄心香代代传。
2021年4月4日清明节
江少文书法作品
【作者简介】
江志坚,笔名/笔生花,籍贯/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肇庆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四会市楹联学会理事,四会市罗源镇文化站原站长。所在单位四会市罗源镇文化站,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30年来,致力于弘扬中国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每年坚持组织罗源籍(四会)书法家,举办罗源镇书法家义务写春联活动,使之成为当地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多年来,先后参加四会市“文宝杯”玉文化楹联书法精品展、清风墨韵--四会市反腐倡廉书法精品展、翰墨丹青-情浓四会--当代四会人书画作品展暨入选《作品集》,在四会市举办首届法治书画比赛中,书法作品获奖并荣获“最具人气奖”,其书法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
近年来,亲自主编出版《罗源美丽乡村诗书画影集》、《罗源风采*诗联书画作品集》。同时,撰写的10多篇文学作品,在都市头条《翰苑清音》平台发表。其中,散文《沙环于外•美在其中》被《时代作家》杂志采用并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