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无尽追思
清明诗会投稿选登(二)
追忆公安英烈于振边
作者:任淑霞
在北京西南的深山里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英雄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当历史的时针拨回83年前
一个23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崇山峻岭间
新婚燕尔却匆匆离走
没有子孙延续血脉
没有至亲宗族传承
甚至没有一张供后人缅怀的照片……
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是新政权的首批公安员
他是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
他的名字叫于振边
难忘记
少年时代那个清明节
老师带着我们
沿着一条山沟走了很远
拄着拐杖的杨怀清爷爷
早已等候在一块大青石的旁边
这位曾经的游击队政委和建国前的公安局长
眼含热泪讲述了发生在大青石上的故事
为了掩护战友突围
于振边只身引开敌人
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掩藏好心爱的手枪
吞食了身上的秘密文件
从容面对团团围住的七把刺刀——
这就是闻名京西的中山惨案
少年时代的于振边是儿童团长
站岗 放哨 传消息 送信件
18岁当上了公安员
侦察敌情 巡逻检查 护卫百姓平安
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告别新娘义无反顾上前线
设伏兵 活捉叛徒张明太
入虎穴 除掉张清海这个大汉奸
宋德福等1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走狗被处斩
他发动群众如鱼得水
分化瓦解的统战工作做进敌人据点
鬼子岗楼飞上了天
战斗英雄锄奸模范神威震敌胆
鬼子汉奸又怕又恨心不甘
威逼利诱于老父亲把儿子劝
不投降就要灭掉全家
保性命就得求饶服软
于振边双目喷火怒掏枪表心愿——
此生跟定共产党
不当亡国奴 更不会当汉奸
敌人诱降不成急了眼
悬赏万元捉拿于振边
英雄无惧色 正气凛然
打击首恶 争取胁从 感化无知 团结群众
他的身后有党和人民做靠山
无言的大青石啊
我仿佛看到你的身上血迹斑斑
你已化作一座纪念碑
高高地耸立在人民的心间
历史将永远记住1944年3月8日这个日子
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也将万古流传
英雄的于振边你不会孤单
还有战友与你朝夕相伴
那座纪念碑上镌刻着与你共同赴死的战友的名字
他们也是昌宛房联合县公安科手枪队员——
李万怀 王占勤 许小东 杨国臣 赵金山
我们将接过你们肩上的红旗和手中的枪杆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公平正义
确保祖国长治久安
清明·清话
作者:端点
清明是一记印文
印记了一个奉献的季节
岩石上的字迹显示了
年龄、性别、民族、肤色
观点、信仰、才情、性格
或凿或刻,或嵌或镶
喜谈亦又乐道
清明是一抔黄土
感召着一个思念的季节
泥土下的棺椁里陪葬了
三言、两拍、五腑、六脏
七嘴、八舌、九思、十想
或平或仄,或抑或扬
顿挫亦又阴阳
清明是一念随笔
洋溢了一个怀旧的季节
心里面记载着
人生、生命、艺术、科学
金戈、铁马、五经、四书
或左或右,或长或短
经验亦又经典
清明是一朵苦菜小花
乍暖还寒的风里
最难将息的
暖阳、嫩芽、绿水、雏鸭
自由,幸福、荣誉、远见
寻寻觅觅,清清闲闲
时事亦又时代
清明是一杯醅酒
半山坡上的那爿荒草
不服命运的摆布
忍饥、挨饿、受气、挨办
迷雾、口号、抓纲、上线
烈焰燃尽,南柯梦断
每桩亦又每件
清明是一把戒尺
三尺讲台上的身影
六艺、九章、勾股、经纬
两雅、清风、格物、致知
激昂慷慨,阔论高谈
蜡烛亦又春蚕
七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感怀
作者:果志京
追忆峥嵘岁月稠,硝烟战地写春秋。
征途岭险雄关远,踏雪山高骏马愁。
敢为昆仑流铁血,拼将赤胆护金瓯。
弄潮再向潮头立,圆梦中华作壮游。
魂兮归来
作者:孟祥阳
《余则成已经牺牲》一文,叙革命烈士朱枫、吴石事迹,读之令人感动。
其一
此去音书两渺茫,
海峡难断水流长。
一腔热血忠魂色,
埋骨青山也堪伤。
其二
一衣带水水接天,
生死抉择转瞬间。
毅魄归来情未断,
长歌唱罢泪潸然。
其三
飘香红叶已秋声,
海外孤悬赤子情。
两岸山花开遍日,
英魂含笑九州同。
北京茨尾河诗会编委会:于久东
都市头条编辑: 金成子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