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头条ll中诗网校园文学诗精选(第二十五期)
编辑:秦志良 水一空 杲子 耕海渔童 周建好朝 依然 鸿文
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
文/燕淑清
那出了彩的棉团
我知道那是生产队的工分
禁不住在月圆时偷偷和同学
小芳猫在纵枝双叶下
头顶雪白花絮
掐了并蒂莲
顿把一股清香
插进溜腰大辫子
那是生产队长从新疆探亲背回
棉籽十年大丰收
那是当地棉农弹压棉子纯种漂泊
那是我家压箱底一套棉衣牛腻
新疆山水味
自评:儿时棉花地一直是我的
挖野菜地, 游赏风景把棉农写
进诗 ,也让我知道了新疆.今
天我想为新疆棉农加油,有祖
国为你出彩,棉花白如雪, 棉
骨挺脊梁,我愿把诗人大爱情
怀写进儿时妈妈絮的棉袄里。
罗森读评:
美丽温暖的新疆棉花,在儿时
的记忆中饱含温暖,队长长途
泼涉驮回的棉种并不仅仅是美
丽的种子,它更是一方人民赖
以生存,赢得丰收的快乐!诗
写末尾"那是我家压箱底一套棉
衣牛腻/新疆山水味"则是与新
疆融为一体的国土情!诗人表
达爱国情怀,用最美最纯的心
去感受,去书写!一种有典型
意义,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心声,
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黄又青读评:
从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联想
到当前成为世界焦点的新疆那
些顽固不化的反华势力,污蔑,
攻击新疆人权,乱我新疆企阁,
都是不能得逞的,棉花出彩是
新疆的金名片,棉花洁白,棉
花温暖世人,棉花坚挺有骨。
作者把诗写进儿时妈妈絮的棉
袄里。是对岁月饱满答谢,棉
袄棉衣牛腻散发出新疆味,是
不散的爱国恋乡的中华赤子的
浓浓情怀。全诗入题自然,细
节精致,读来亲切有味。
杲子点读:
《老家门前那片棉花地》,诗人
忆当年集体生产时代,与玩伴们
在棉花地里嬉戏的场景,充满童
趣;继而写到棉籽源于新疆,压
箱底的棉衣还散发出新疆的山水
味,富于感情的诗写,关联近来
国外对新疆棉花无端制裁的时事,
不难看出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
赤子之心。
这明媚的校园
文/蔺宗海
1 校园,又迎来一个春天 绽放
的第一朵花 不是迎春,是孩子的
笑脸
2 春风里,一股甜甜的味道 那不
是鸟鸣 而是,孩子的书声琅琅
3 脚步轻轻,每一颗心都静下来
春天 适宜绽放,不需要喝彩
4 校园的甬道上,撒满了阳光
比阳光更明媚的 是孩子,放飞
的希望
5 悄悄捡起一张纸,洁净了一方
世界 同时洁净的 还有,一屋
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情怀
6 你在看花,我在看你 你是
比花更美的花 庆幸的是,我没
把你放在阳台
7 你的每一个动静,都是春天的
一部分 比如穿上新衣 比如许
下人人皆知的愿景
8 想起身世,你就会去看看
那株孤独的小草 昨夜,一场
细细的雨 已让他返青,复活
诗写各句独立,又互为整体。
按微诗读,一些句子意味深
长,富哲思,诗味隽永!如
"你在看花,我在看你 你是
比花更美的花 庆幸的是,
我没把你放在阳台 ” "你的
每一个动静,都是春天的一
部分 比如穿上新衣 比如
许下人人皆知的愿景 ”。
如按一首全诗读,则如一
篇亲切的笔记,笔尖洋溢
着一个教师对校园中自然,
人,点滴事物的热爱与欣赏,
尤其是对孩子发自本心的爱
心和期望给人留下了积极的
心理能量!
鸿文读评:
校园应是明媚的,没有阴影
笼罩,没有乱纸纷飞,四处
是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紫燕
嬉戏,蜻蜓上下滑翔,成为
校园附丽。让心中染满年轻
色彩,在迷人的书香中,尽
情吸吮人生养份,文本虽是
零星短句却笔足墨饱,哲思
折人
《这明媚的校园》,八个碎
片式的描写,层层递进,
形散神聚,由物及人,由点
及面,由表及里,由实及虚,
表达出对校园和孩子的喜爱、
对教育的思索以及对未来的
期许和愿望。
又是一个清明节
文/马建利
今天,从夜开始 狂风大作,
呜咽恐怖吐绿的柳树
摇来晃去,在这个春天
无法站稳
清明,
让人伤感的日子
思念和悲切
头颅摁下去
腰身弯成九十度
按照惯例,
狂风之后就是暴雨
不用摁, 人民就会低眉顺眼
让我跪下, 总有让我跪下的理由
去墓地的路上,
梨花带雨这雨苦木,
花倒是怒放
和一排排冰冷的墓碑
形成对比
草木动容,
我头拱黄土春草,
顺着坟头仰天长笑
笑这个春天仍有媚俗
刮骨的痛
清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祭祖
扫墓,"慎终追远"则有"民德归
厚"之义。诗写无疑表现着另一
种气氛,如果面对封建陈腐的一
种生存状态,当以反封建反官僚
视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曾经盛行。今天相对于"改革
"和"陈腐"仅可作聊备一格看吧。
文字与人息息相交,字由心生
清明节也是情绪的注释,作者
借当时特定的情境,以浇心中块
垒,无论是何种不如意。都应
向前看,幸好,春和景明。书
写传神入微,充分调动了读者
的感受力。
《又是一个清明节》,风俗是
一种传统,相沿而成习惯,习
惯而成自然,国家也顺乎民意,
将它作为一个节假日,无论
“一滴何曾到九泉”,当哭泣时
洒几滴,当醉笑时更举杯,
生死本如此而已,趁亲人尚且
活着,多尽些孝道吧。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