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搬进大观园的好日子
作者 吴蕾 朗诵 文嘉 编辑 庐州成
天下的园林,大观园排第二,估计没有哪个园子敢排第一。
据《红楼梦》的记载,二月二十二(阴历)是个好日子,哥儿姐儿好一齐搬进大观园,“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大观园因元妃省亲而建,又因元妃专门下旨,才成为宝黛钗等少男少女青春诗意浪漫的乐园。
这座园子的设计师据说是一位名叫“山子野”的老先生,被誉为“非胸中有大丘壑,焉想及此”。元妃省亲亲笔题诗:“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国,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每一处庭院,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段风波,都如同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它又如此虚幻,似乎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这里,令人只想永远沉醉其中,忘记前尘与后世。
台湾作家蒋勋说,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
的确如此,如同他们搬进大观园是在生机盎然的春天一样,居住在大观园的主人们,贾家三春、宝钗、黛玉、宝玉等均在十来岁上下,最大的李纨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如同初春枝头将要绽放的花苞一般鲜嫩的年纪。正像戚序本脂批总评所说:“诗童才女,添大观之颜色。”

贾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这心” 。园中的逍遥快活被宝玉写在四首季节即事诗中,主题词有:春梦、佳人、饮酒、烹茶,真是一派闲适安逸的流光岁月。
在这座园子里,有宝黛在花下共读西厢;有群芳送花神、开夜宴;有海棠诗社弄笔墨;有芦雪庵吃酒啖肉;有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有湘云醉卧、有宝琴立雪,一切的美好与浪漫都在这座园子里诞生。
如果荣国府和宁国府代表的是儒家文化的条条框框,那么大观园就是跳出儒家束缚的一个休闲去处。蒋勋说,所有的关于爱情的和悠闲的文化,都发生在花园,不会发生在一个家族的正殿。

爱《红楼梦》的人,大概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大观园。
人活着,总是要靠一点精神的,而大观园就是精神世界的寄托。
园林,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再是简单的山水花石的简单叠加,而是中国人的理想栖息地,是家以外的心灵归宿。尤其是文人加入园林构建,山水审美观念、君子比德思想、隐逸思想、儒释道思想相互融合,使得园林这个现实存在更加诗情画意、意蕴深远。
与园林建筑重塑人的精神世界一样,文学作品也在重新解释世界,并建构意义——塞万提斯探索冒险,福楼拜发现日常生活,普鲁斯特想留住逝去的时间,《金瓶梅》洞悉欲望,《红楼梦》要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曹雪芹真是一位集大成者,他满怀柔情缔造了大观园,让我们破天荒第一次看见了爱、美和自由,看见了他们在不可能的世界里,活出了可能。这也许就是我们本来应该拥有的人生啊。
海德格尔说,人类本应该诗意地栖居,却在生存的“狡计”中日渐遗忘了本真,背离了存在,成了沉沦于世的“常人”。
就像地心引力不可抗拒一样,生活的柴米油盐、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学区房成绩单绩效工资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围剿着“大观园”。
但我们应该怎样过一生,是每一个有觉悟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要守住心中的净土。所以,陶渊明说在路与水的尽头,有座桃花源,你要去追求它。
当然,谁也没有让时光倒流的伟力,贾宝玉的青春也不会常驻不衰。而当你到了贾政的年纪,每天周旋于各种迎来送往、礼尚往来的纷繁事务中,却能够在走到潇湘馆,看到千百竿翠竹掩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不禁感叹:“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那么你也还是那个少年。

无数人追问,大观园在哪里啊?这个问题连曹雪芹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当你在逼仄的家里,开辟出一个角落当做书房;当你在阳台上,种上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当你在下雨的夜里能关上电视听听雨声,那么你的大观园也就建成了。
打开心扉即是理想国,关上屋门就是大观园。
你的大观园,还得自己建啊!当你在今天的好天气里,悟到了性情之真、人心之善、自然之美,也就搬进了离宇宙星辰最近的大观园。

朗诵 文嘉,本名白家文。朗诵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曾经的羊倌儿,军官,税官。诗文作品在《解放军报》《税务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有发表。
朗诵定位:‘传承优秀文化,激发向上力量,赞颂幸福生活,芬芳美丽世界。’在多家公众平台发布朗诵作品数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