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公,每人扬》 作者:王金元
我的祖父---王永祥,一生工作勤恳,为人和气,乐于助人,忠诚老实。
他做过许多让人拥护和称赞的事情。
吃水不忘打井人
在我家的土地(现有地契在家)上有一眼土井,水质甘甜,不仅好喝,而且用这个井水做豆腐,还能多出豆腐。我村东部一带的住户都吃这井水。
一九五二年春季,王永祥决心改变半个村用户吃水条件,他毅然决定把原有的土水井改造成砖砌水井。说干就干,决不含糊,自掏腰包,先买砖、买石料等,把材料备齐之后,找木匠,放一棵自家的大柳树做井水底下的井盘,做好井盘,找瓦匠砌砖,然后找吃水用户的人做帮工。砖砌好了,用料石做井盖和提水石、井台。井打完了,进行洗井水。
打井胜利竣工后放鞭炮庆贺,招集打井的人喝喜酒、报劳苦工高、畅谈能吃上清洁、甘甜井水的喜悦心情。
凡吃水的用户都赞扬王永祥办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政协委员的风采
一九五八年年初,顺义县政府为发展地方工业,决定建一个县级地毯厂,厂长谢广才(王永祥原来工友)知道王永祥在解放前是北京燕京地毯厂的工人,技术精湛、工作踏实恳干,特意聘请他到地毯厂工作。他到地毯厂后,被安排为片剪组长,下管三个车间的工作。他还带两个徒弟---宋兰英、陈淑凤。这俩人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技术一流,经常得到厂领导表扬和重用。
顺义地毯厂后来划归北京地毯总厂领导,顺义地毯厂为北京地毯六厂。片剪地毯是地毯产品最后一道工序,决定着地毯质量。如果地毯织得不合理或织错了,片剪时就要拆了,再把它重新织好、修好,然后把织的花儿、叶儿等用剪刀剪成形,让整个地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王永祥带领本厂片剪骨干组织一个小分队,经常应总厂邀请,到那里帮忙片剪地毯工作,并且每一次都受总厂领导的表扬。
王永祥年年被地毯总厂、地毯六厂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在地毯厂工作期间多次向厂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厂领导很欣赏他的才干和他的工作能力,得到领导的特别好评。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王永祥接受中国共产党顺义县委与政协顺义县委员会第二届第九次常务委员会聘请,成为第三届政协委员。十二月十五日他出席了政协顺义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聘任为政协委员后,王永祥加倍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为生产队培育树苗
王永祥从地毯厂退休后,他申请到村里的生产队劳动。生产队响应绿化祖国、美化家园号召。村里有一块不着地边的地,生产队长让他在这块地里培育小树苗。这块地坑坑洼洼,长着稀疏的杂草,家人劝他:地边长的草连兔子都吃不饱,还能种树?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开春,他一边整地一边找平,平好一点,用铁锨深翻,再平整、打畦、修渠,自己干不过来就动员我们家人去帮忙。终于,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操作,竟然整理出来十多亩地!然后,他先把撺下来树枝剁成整整齐齐的一尺多长的小树棒,然后栽到垅里。上午栽好树棒,下午浇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都栽上了小树棒,浇水成活。小树苗长起来后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管理。等长到一人高后进行剪枝、打杈管理。他爱护树苗像呵护小孩一样精心管理。当小树长到一、两年后,生产队长叫社员挖走树苗,栽到田间路旁或大水渠旁遮荫、绿化。等树苗挖走后,他继续平整土地,打畦、深翻,再栽上小树棒,浇水……直至成活、长成树苗。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管理着树苗,被悉心照顾的小树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当人们走到那里看见一畦畦整齐的树苗,无不赞扬他!
他成功育树苗得到乡林业站、广播站来人采访,并在乡、县广播站报导和表扬。他的事迹还上了当时北京广播电台的“对郊区农村广播”节目。
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王永祥上班时,所发工资留足自己一个月的饭费和理发、看戏、买茶叶等日常后,剩余的工资就交给家里,补充经济开支。退休后,他就把退休金全部交家里使用,让家人的生活比较宽裕。
即使他八十多岁了,也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玻璃、择菜等。
他还经常辅导重孙辈学习、出趣味数学题、打算盘、教他们背《三字经》、《弟子规》,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比如“忠厚传家久”、“遵老爱幼”、“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相”、“路不拾遗”……
正是因为他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人才知书达礼、努力进取、孝老爱亲,经常被评为村里、乡里、县级的五好家庭。他受到我们全家人的拥护和爱戴。
一九九三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王永祥因心脏衰竭,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终年九十岁。
在送葬那天,亲朋好友及全村的村民都成群结队前来悼念,顺义地毯厂还来了两位领导。送葬的人各个赞扬王永祥一生为人为公的事迹和为人做事的好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