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文/王靖
清明节,一个寄托哀思、让生者无限感慨的节日。举国放假三天,以便让人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祭奠亡故的亲人,牢记和传承他们的精神。
每年到了清明节,也是我国南北雨水最为丰沛的时候,此时江南烟雨蒙蒙,北方莺飞草长,杜牧早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许正是应了故人的话吧!每年的清明节几乎都是在阴雨霏霏中度过。

昨天接到友人电话,说他父亲已处弥留之际,他低沉的语音传达着他的黯然神伤,他说:"清明是个节坎,心里很乱,总觉父亲熬不过这几天。"
友人的父亲已至九十四岁高龄,绝对算做高寿。我对他说生老是自然规律,不必过度忧心忡忡。

早上再见他,他眼睛红肿,脸色凝重阴沉,不难猜出,他的父亲已溘然长逝。他啜泣着告诉我他父亲今晨离世的消息,告诉我他得立即动身回老家料理老人后事,估计最少得七天。其实从我们关中道的风俗习惯来讲,把高寿老人去世是称作做喜丧,就是不在太过悲痛之列。
清明节这天要寻根问祖,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炎帝与黄帝陵墓都在我们陕西,每年清明节这天,陕西省人民政府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公祭黄帝仪式,宝鸡市政府也要去常羊山上祭奠炎帝,纪念先祖功德,传承先祖精神祈祝五谷丰登,丰调雨顺。

清明节是一个怀念的节日。在这个沉重的日子,人们一般会以麻纸、冥币祭奠逝者,且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感念先人的辛苦和奋斗,汇报家中大事,祈祷先人在天之灵保佑家人平安等等。
每到清明,我便想起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他都是在二十年前相继去世的,而且都寿逾八十。
每当母亲说起奶奶,说奶奶心灵手巧,做活麻利,锅灶极好,眼里总是满怀祟敬之意。我对奶奶也很是佩服,她当年的那股勇气,她那母性的气魄,让她那娇小的身躯拖儿带女辗转几千里,路上不知受过多少罪,吃过多少苦!她果断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博大的胸襟是一些七尺男儿都无法相比的。每到清明倍思亲,总是想起我的奶奶、爷爷、姥姥、姥爷,祈祝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再有忧愁、不再有苦难! 他们中命运最为凄惨的是奶奶。1938年6月蒋介石炸开花园口大坝后,奶奶领着姑姑和伯父。挑担逃难,走洲过县,从河南许昌长葛县(今长葛市)沿陇海铁路一路逃难到陕西扶风,被家境贫穷娶不下媳妇的爷爷收留,后和爷爷一起生活近五十年,于1987年仙世,离开了她眷恋着的一大家人。记得有一年开春,奶奶由父亲领着和我(那年我六岁)回过一趟奶奶的老家,河南的亲人硬是没有让奶奶和河南的爷爷再见一面。后来听大人们说河南爷爷生性懦弱,当年不愿出门去逃难,奶奶劝不动他。奶奶不愿看着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被活活饿死,就撇下河南大伯和河南爷爷毅然决然挑着担子一手拉着姑一手拽着我大伯一路从河南来到了陕西。
人生之中,来的尽管来着,去的尽管去了。后人们总在先人的满怀期望中来到这世上,一代一代,让这个世界不断走向更美的前方。
又是一年清明节,无限哀思寄长情!
总记起先辈们经受的苦难,总记起他们的奋斗与坚韧,总敬仰他们的精神,总牢记着他们的教诲!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