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没有停,它只顾及自己的情绪分裂着春的节奏。虚心是没有用的,花草抓住任何可以炫耀一把的时机,迎风绽放。众多的花主宰了春天的色彩,也主宰了人们盲从的脚步。步履匆匆,这让我不竟想起朱自清经典的《背影》,想想了他笔下的春天,尖锐而清醒的指向人世种种变换。他眼里的父亲,他那中国式父辈的感情在背影里尽显沧桑,两代人,两代人情感上人性反衬出的光辉。人性的柔美与慈善在简短的言语和目光中展现无疑。
的确,朱先生的背影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双亲,联想到他们四处奔波的岁月。想到母亲未离世前,每次送我依依不舍伫立的身影,我们被时空分成两个模糊的点,长长的却又异常清晰的占据着我遥望远方的视线。那是时空赠予我的悲悯,亦是母亲留给我的惦念。
此去经年,在相似的节点里,四月的雨在向我靠近,向我倾诉你曾经的遇见。幸与不幸是宿命还是时光的病变。我想象你从油菜花里的走来的样子,想象你对我怒目而视嗔怪的样子,也想象你病弱的样子。几十年儿女长大成人,却换来一场撒手人寰的离别。或许这就是人间沧桑,或许这便是人世的历练。
转身而去,烟雨的天空并没有多少改变,改变的不过是人的脸庞。岁月是平等的,它会以同一条路让你去体会人生,会让相同的经历让你感受世事无常。母亲去年十几年,爷爷前几年去世,身边一些熟悉的人相继去世。我在想,有些人谢幕会是一场喧哗,而有些人注定悄无生息。母亲虽英年早逝,有我们为她注目送行,而我们?在看似睛好的岁月里,会不会唯有孤帆远影凭波漂流.......
不去寄望后事了,锣鼓喧天倒不如乐活一场。街道上红红绿绿的幡花,占据了四月的大片视野,这是为了争春还是为填补人世间的落寞?不知这背后还有多少憾事,还有多少辛酸?
特别是疫情时期那些倒下的人们,他们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他们为了更多人平安而牺牲。疫情猛于虎,比疫情更加坚韧的是平凡之路上那些无畏的普通人。没有什么比深夜里传来高唱国歌振奋人心,没有什么比在空旷里彼此鼓舞更触动于心,中国人乐观不屈的意志,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依然如故。
如今国内疫情日趋平稳,疫苗接种在广泛流行,国际局势也日趋改善。回望过去一年那些悲凄惨剧,被深锁于屋宅的恐慌,以及精神压抑的隐痛,被疫情夺去生命的人们,没得来及悼别便归于一捧尘土。他们是父母、儿女、兄妹、他们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他们同将交付疫情的勇士们一起,永远被后人缅怀。这是场无声的战疫,有着多少欲哭无泪的送行,白花飘飞,冷雨凄风,刺痛了多少行人泪。
清而明,春雨携一路泥泞而来,带着满山花香的追忆,倾洒于人间万千。话说清明,便是雨过天晴,阳光节节攀升,那些雨也该有了最终的归宿。正值四月,杜鹃花也该开了,红火火的花,无拘无束的奔大地而来,它们安静的燃烧生命之火,执着的回报大地以深情。
想到家乡又会是火红一片,儿时每逢清明都会采一大把静置家里的花瓶。“杜鹃花”俗称“映山红”,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温暖了几代人的记忆,直到现在都经久不衰。山里的映山红如此可亲,我们与它天然般的亲近,是一方水土带来的怜惜,这是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是山谷传来遥远的呼声,那是多少浴血奋战才换来的美好清新。
又是一场雨,声声不息的雨,它们是在布道又在渲染风骨的记忆。一场软声细雨跌落的慈悲,它贯穿着长空,滋养春的灵性,滋养着万物初生。一别春秋几载,我不敢再去深挖有关于母亲的记忆,那是一道门,生怕会惊醒她沉睡于故土的长长春意。
当然,我更想还给大地一片安宁,正如这四月清雨,它与我们并行,与我们隔风而立,它们与大地;与时光交融,它们参透出天地的佛性,虚怀若古,自由来去。若说人世的离别归属于宿命,那么,宿命所追溯的深意,不外乎珍惜,不论是春雨贵如油,还是光阴一朝一昔,或是草木根系皆来自天地的赠予。珍惜当下,珍惜雨里密密织成的足迹,我们曾来过,我们曾留下清晰的烙印,这里我们一同哭泣过, 一同穿过四月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