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特约通讯员 陈功 发自湖北武穴

“将军故里”门楼
编者按:随着《花桥镇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台,新时期的花桥镇乡村发展有了新的蓝图。方案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今天推出的这篇文章,展示了花桥镇蓝杰村作为花桥镇重点打造的党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标杆这一鲜活典型,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推进党的工作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展示了其在创新党的基层建设、破解困扰“三农”难题、挖掘红色基因和党建引领等工作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为实现花桥镇"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指明了前进方向。

副市长李果(左二)来“红廉馆”参观、指导
驱车来到地处武穴东部的花桥镇蓝杰村,这片红色热土上到处散发着清新的油菜花香气息。宽阔平整的马路直挺将军故里,外观精美的楼房鳞次栉比,油菜花浪将环绕在花海中的蓝杰村装扮的分外美丽。勤劳勇敢的蓝杰人把日子过成了有滋有味的故事,村庄美丽的蜕变让村民幸福感满满。花桥镇“乡村振兴升级版”正恰于今日之春风拂面,一幅清新怡人的乡村画卷正在记者眼里徐徐展开----

蓝杰大垸美丽乡村一角(鸳鸯湖)
“在几十年前俺住土坯屋时,怎么也冒想到如今能住上大楼房,现在路灯、垃圾桶、花坛、大马路、广场啥都有,村里干净得像大城市,俺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路遇蓝杰村老党员兰松和,他快人快语,言语中掩饰不住喜悦。
不只是追求表象吸睛,蓝杰村更有内核动人。为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花桥镇在基层党建上打造升级版,主动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向基层治理网格全覆盖,不断探索党建促乡村振兴载体,为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花桥镇党政办主任陈功(左)、蓝杰村党支部书记兰汉刚(右)
他们让 “红色能量”辐射到农村最基层,精心培育“红色头雁”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价值引领、宣传动员、联动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蓝杰大垸构建起“村党总支—大垸党支部—红色网格分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将“支部建在连队上”,培育成了武穴市第一个组级党组织基层细胞,蓝杰大垸这个武穴市第一面 “垸场”党支部旗帜,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猎猎飞扬。

大垸支部书记兰亚国(中)
支部成立以来,大垸支部书记兰亚国带领党员干部一心为村级党支部分担责任。他说:“基层工作千累万累,为民造福就不觉累;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心有群众就不觉难。”基层党员也要“俯下去做群众的牛,站起来做群众的伞。”他作为“主心骨”,带领党员队伍任“排头兵”, 垸里能人做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挖掘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面貌再展新颜上做足了文章。
红色浸润下的蓝杰村,在花桥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发扬红色传统,助推乡村振兴”为工作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积极传承和激活红色基因,大力弘扬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自力更生精神,把红色文化、廉政文化融入本地的古建筑、古树及山水景观中,打造开发出“蓝杰八景”,通过五个红色,强化“红色引擎”,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蓝杰大垸美丽乡村一角
蓝杰大垸则是蓝杰村成功的基层治理体系中一个代表。在传承和建设红色文化中,蓝杰大垸党支部一班人通过挖掘大垸自己的红色历史故事,强化“红色引领”,唤醒“红色记忆”, 建设“红色基地”,与花桥镇党委政府一起,对蓝侨故居进行重新保护修缮和利用,整合资源推出了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的“红廉馆”,将其进一步打造成花桥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花桥镇廉政教育基地,以新的手段、新的视角重温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前来参观的副市长李果等领导赞叹不已。花桥镇党政办主任陈功、蓝杰村党支部书记兰汉刚(右)表示,许多慕名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从蕴意深刻的蓝杰红色文化中汲取了奋斗的动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党建阵地朝前移,党员干部带头冲。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蓝杰大垸的党员们,将党组织办公阵地直接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老百姓家中,无职党员主动参与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造性成立了蓝杰大垸组级党支部。垸里兰汝茂、兰国荣和兰许贵等“无职党员”虽无一官半职,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给村民讲解政策,为村民跑腿办理事情,为村民排忧解困调解关系,直接当起了群众的贴心“保姆”
聚焦农村最基层干部狠抓落实能力,做好改革创新的“领头雁”;聚焦处理民间各种矛盾能力,用好依法办事的“金钥匙”;聚焦带领群众奔小康能力,当好体察民情、振兴乡村的“指挥棒”,一直是花桥镇领导关心的话题。
“乡村振兴是农村组织方式、发展质量、治理效能的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想要乡村振兴,必须压实党建责任,在组织建设上提高质量;发挥头雁效应,在产业革命上取得突破;加强村组基层党建,在治理效能上实现提升。”花桥镇党委书记董炜有这样的感悟。
建好“红廉馆”,还要利用好。蓝杰村党支部书记兰汉刚对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故事耳熟能详。“当时我们兰杰村有15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赤卫队、游击队,配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黄麻暴动,在战斗中兰杰村有30多人牺牲,红色精神不能忘……”面对走进“红廉馆”教育基地的参观者,他都能熟练地讲解革命故事,让听众感受蓝杰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先进事迹。
“花桥镇’共和国将军’2位,开国将军6位。光我们兰杰村就有15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赤卫队、游击队,配合秋收起义、南昌起义、黄麻暴动,在战斗中兰杰村有30多人牺牲,红色精神不能忘啊……”蓝杰大垸村民兰荣华(83岁),刘谷花(73岁)在“红廉馆”里,看着自己家乡里走出的将军,感慨万千。
党建引领聚民心,网格管理促和谐。蓝杰大垸党支部按照“尊重习俗、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重新细化完善了大垸的网格体系,将大垸220多户划分12个网格,做到全垸范围内无缝隙全覆盖;挑选责任心强、敢于担当、身体强健、能力素质强、熟悉村务的党员、乡贤、户主代表组成各网格分队成员。由于激活了“红色细胞”,为党建融合中心工作增添了无穷的“红色动力”,垸子里建立起了一支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网格员队伍。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解”。

蓝杰大垸美丽乡村一角
蓝杰大垸还以鸳鸯湖为党建中心,在美丽的鸳鸯湖畔设有蓝杰大垸党群活动中心、党建长廊、星火广场、阳光议事广场,为促进党建活动、便民服务、宣传教育、休闲娱乐提供阵地基础,整个垸场将构建成多元化党建阵地,着力打造红色基层党支部。由于这些“红色阵地”的设立,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夯实了可见的“红色根基”,繁荣了“红色文化”,为广大群众百姓生活提升“红色内涵”。

蓝杰村是一个红色的村。红,是她历史中涌动着红色的浪,是蓝杰儿女处处爱国爱党炽热的心。“创新党建是动力引擎,红色引领是旗帜方向,绿色崛起是发展路径,担当实干是保障支撑,兴业富民是奋斗目标。”花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志刚这样畅谈着基层党建工作的初衷。
历史的画卷,应是在时不我待的砥砺中铺展;精彩的华章,当是在只争朝夕的实干中书写。“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新时代赋予蓝杰这块红色土壤的新使命。蓝杰村人民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动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守护花桥绿水青山,扛起生态文明大旗,这也是花桥镇近年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蓝杰村发展蓝图
近年来,武穴市花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加速度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稳定、乡村振兴和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的良好态势。3月17日,武穴市委书记李新桥深入该镇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强化“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主抓手,顺势而为,围绕“规划、产业、环境、文化、组织”年又一年接着干,夯实底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据花桥镇党委书记董炜介绍,蓝杰村的发展是蝶变中的花桥镇一个典型代表。花桥镇广大党员干部,将牢牢把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增强群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形象为切入点,以助推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引领为突破口,分层次、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如今的花桥镇,万余建设者奋战在工厂车间,让未来高铁小镇拔节生长;农民兄弟稻花香里说丰年,以质朴勤劳书写乡村振兴。花桥人民如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一样勤勉奋进,绘就了今日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花桥”,生机盎然的“新农村”。
记者观察:“春来武穴看花桥,红色蓝杰欢迎你”。站在“鄂东乡贤文化第一村——蓝杰村”村牌下,花桥镇蓝杰村党支部书记兰汉刚,目光如炬、信心满满——依托“红色文化”、“将军文化”,打造鄂东南最具特色的集参观、学习、休闲为一体的“红廉”教育基地。蓝图已绘就,实干则兴邦,大力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最后,他诚挚邀请各地游客来“蓝杰”参观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