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希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双辽解放74周年。
在我心中,敬仰和学习英雄模范事迹的劲头还像年轻时一样,丝毫不减;对革命先烈缅怀之思,至今犹存。尤其被那么多为双辽的解放,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所教育和鼓舞。在认真了解、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过程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感,提升了精神境界。
就是在这段激情满怀、思绪万千的日子里,还有一个人,还有一群人,令我景仰敬佩、不能忘怀。于是,我从双辽市区搭车,奔赴60公里之外的曾在那里成长和工作20年的茂林镇,到我既熟悉又牵挂的革命烈士陵园,拜谒长眠在青山翠林中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伟大胜利而血洒疆场、英勇献身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辽吉前线部队保二旅五团副团长何光与他的战友们。
上午,我登上茂林镇东山坡绿化地,走进革命烈士陵园。正遇到一位年轻教师领着十几名少先队员到陵园过队日。看他们争先恐后登高望远,在杨柳林旁奔跑雀跃,在歌声中享受快活,非常羡慕。而我心潮起伏,思绪的骏马在已往的岁月跑道上,带我去寻觅革命烈士的足迹。
此时陵园风和日丽,树梢静静。“万古流芳”四个金色大字书在门楣上,让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通道北侧青松掩映的是革命烈士遗物陈列室。这里存放着郭玉亭等烈士用过的许多遗物,还有一位躺在担架上的战士临终前交给党组织的身上仅有的一枚银元。此刻,那些活泼的小学生走了过来,也和我一样心中升起一种绵绵的沉思。岁月悠悠,历史没有忘记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茂林人民将永远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这保存下来的遗物让人感到了革命烈士那种浩气风骨,闪烁着革命烈士崇高的人格光辉。
我看到那位教师拉着不停问这问那的少先队员的手,走到矗立在陵园正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诵那碑文。我这颗年老的心激动不已,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向孩子们回忆革命战争史上那峥嵘岁月,讲述解放茂林战斗中人民子弟兵可歌可泣的故事:那是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开始战略反攻,在解放茂林的战斗中打响了解放双辽的第一枪。3月15日夜,民主联军西满辽吉前线部队保二旅五团向茂林火车站驻守的蒋六十军一八四师五五一团进行了包围,16日拂晓,我军战士英勇冲杀,敌军凭优势装备抵抗,经过激战,敌垒土崩瓦解,我军于8时半收复了茂林。击毙击伤敌人百余名,缴获轻重机枪24挺、六O炮2门、冲锋枪13支、长短枪390支。在战斗中,共产党员何光团长身先士卒,在街头挥枪指挥,勇敢地带领战士冲向负隅顽抗的守敌,不幸被躲在暗处的国民党残兵击中胸部,壮烈牺牲,年仅31岁。保二旅五团战士化悲痛为力量,对逃窜的敌人进行追击,于5月20日将困守在县城郑家屯的敌军消灭在八面城以西。收复郑家屯后,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于6月14日投入了全国闻名的四平攻坚战。少先队员听得那样入神,那么激动。
垂柳依依,青草萌发。革命烈士的墓冢静沐在太阳的光辉之中。我和学生们伫立在烈士墓前,心灵得到净化。他们默默地将亲手制作的雪白花朵放在墓前,肃立致敬,把一片纯真的爱献给静卧在这里的英灵。
在这群活力四射的少先队员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希望,在我的思绪中一种锐利的责任感撞击着我不能等闲视之的心房。是啊,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正在成长的不少青少年,对先烈当年为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这段历史了解并不多。时代召唤我们应该把英雄的光辉事迹和党的奋斗历史不断讲下去、传下去,用英烈事迹启迪思想,用革命故事激发精神。使下一代人不但要懂得今天,还要懂得昨天。
先烈业绩,千秋彪炳,世代传扬;英模精神,跨越时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