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集电视连续剧
《人民万岁》
镜头本
编剧:郑国需
第一集
人物:
父 亲:毛顺生
母 亲:文七妹
外 公:
外 婆:
八舅父:毛泽东启蒙老师
邹春培:私塾教师
毛宇居:井湾里老师
毛麓钟:东茅私塾老
毛四阿婆:
毛润之:少年毛泽东
邹普勋:邹春培儿子
毛洋连:堂弟
皮 蛋: 毛润之童年伙伴
毛泽民:毛润之二弟
毛泽澤:毛润之三弟
1、冬夜的韶山冲
一片寂静而又安祥
子夜时分,韶峰上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电闪雷鸣,狂风怒号,暴雨倾盆。
雷声振耳欲聋。
2、镜头拉近:
毛顺生家,几间土巴茅屋,透出微弱的油灯光亮。
堂屋内,毛顺生背着手走来走去。
他拿起桌上的水烟袋,想抽烟,但又放下。
表情复杂。
侧房内,有两个亲房的妇女照顾正在生产的文七妹。
妇女甲:嫂子,莫怕,用力。
妇女乙正在往高脚盆倒开水。
文七妹在床上疼痛难忍,不断喊痛。
突然一声炸雷,文七妹吓得大叫一声,她生下了一个男婴。
婴儿洪荒的啼哭响起。
妇女甲:生了生了。
妇女乙快步走过去看了一下。她跑到堂屋,对正在着急的毛顺生说:顺生哥,嫂子生了,是个男孩。
毛顺生一听就高了起来。
字幕:
公元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
3、妇女甲从内屋出来
毛顺生迎了上去
“生了吧?”
妇女甲:“生了,生了,生一个大胖儿子”
毛顺生:“好事好事太好了。天亮了请村里人来吃糯米。”
毛顺生打开米桶,将白花花的糯米倒到木盆里,他将木盆端厨房,用锅里的热水将糯米浸泡。
4、镜头垃到屋外
暴雨停止了。天空露出了蔚蓝色,繁星拥月。
韶山冲又恢复了平静。
5、白天 韶山冲
几个农户,散居于此,房屋均是依山而建,土巴茅屋。
毛家对面是邹春培家。
不远处是毛氏宗堂
门上挂一个牌偏,上书:南岸书院
6、毛家
毛顺生从屋里出来,拿了一挂鞭炮,挂在墙上,然后点燃了,
鞭炮将整个山村震醒了。
人们陆续从家里走来,看热闹。
7、邹家
邹春培第一个从家里走出来,老远就跟毛顺生打招呼:
“顺生老弟,恭喜恭喜”
毛顺生:邹先生,同喜同喜。
邹春培来到毛家,“弟媳妇生孩子了,添人进口,是大喜事,是男孩女孩?”
毛顺生:是男孩。
邹春培:好好好!
毛顺生:快进屋喝茶。
邹春培进得屋来。
门外又来了几个村
“恭喜恭喜”
“恭喜顺生哥”
毛顺生赶紧出来迎接,
“感谢大伙,快快请进屋喝茶,吃糯米。
此时,太阳从东山口升起来了,将整个韶山冲映得霞光满天。
村里人都聚拢过来。
男女老少都来了。
毛家里内都是乡亲们。
邹春培说:你们知道吗?这个地方曾经是舜帝住过的地方,他命乐师们就在这里演奏过韶乐。他住在顺生家一个多月。他将此地命各为韶山。
村民:我们都是大老粗,哪里懂得这此历史。
邹春培:到了明朝,武宗正德皇帝也来过我们韶山,还在顺生家的房子住了一个晚上,县志上有记载的。
村民:您老记得清楚。
邹春培:是呀,我们是韶山人,要记住韶山的历史。
到了清朝,有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叫乾隆皇帝,他南巡时,也到过韶山冲,他还喝了一瓢顺生家水井里的水,连走时还往井里丢了一个随身戴的宝物。
村民们边吃糯米,边听邹先生讲韶山冲过去的故事。
村民们高兴起来了。
邹春培:小声点。这个消息我们要保住,同时还要保住顺生的儿子。
毛顺生在傍边忙,他说:感谢乡亲们!今天中午就在我家吃饭。
我去杀鸡。邹先生,你跟大伙讲故事吧,我忙去了。
邹春培:你忙去了,要人帮忙随时开口。
9、邹家门外
毛顺生手里提一个礼包,径直走向邹家。
他敲了几下门。
里面邹春培问:谁呀?
毛顺生:邹先生,是我,顺生。
邹春培打开家门:
顺生老弟来了,快快进屋。
毛顺生进屋。
10、邹家屋内
毛顺生将礼品纸包放桌上。
邹春培:老弟,我们住在一起有几代人了,还客气什么。
毛顺生:先生,你听我说,今天是来烦恼你的,我想来请先生给我家孩子取个名字。
邹春培满脸堆笑:这是好事,我当然不让。不过,你家孩子不能随便取名,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是一件大事,等我翻一翻《康熙字典》。明天再给你。
毛顺生说:好的,有劳先生了,我先回去。家里还有事。
毛顺生从邹家退出。
11、夜晚 邹家
邹春培在油灯下认真地翻阅《康熙字典》。
时儿用毛笔在纸上写上几个字,
时儿又在思考中。桌上的纸上,写了泽东、润之。
12、中午
邹春培手里拿一张红纸,从家里出来,去毛家。
13、毛家
邹春培:顺生老弟。
屋里毛顺生听到喊他,连忙答应:“来了邹先生”
毛顺生出门迎接。
“快请快请,进屋烤火,喝茶”
邹春培,进屋
“顺生老弟,我给你家孩子取了一个最响亮的名字,毛泽东,字,润之。”
毛顺生:好好,好的您取的名字肯定好。
邹春培:我在《康熙字典》中查了又查,最后就用泽东为名,润之为字,两者加起来是:用东海之水,泽润四方。又可以理解为,仁义布予四海,泽润东方。”
毛顺生接过邹春培手中军着儿子名字的红纸,手有点微微发抖。
“辛苦先生了”
邹春培:冇得事。你家孩子从今往后就叫毛泽东,我们韶山冲出了个毛泽东”。
侧房,文七妹听到邹先生在堂屋里讲的话,心里高兴不矣,大声跟邹先生打召呼:感谢邹先生,给我家孩子取了一个好大气,又好听的名字,请在家里吃饭。
毛顺生:是的,饭熟了,请坐下来,我去端饭菜出来。我将名字拿给家眷看”。
内屋,文七妹高兴地接过丈夫递过来的红纸。
认真地看,轻拍怀里吸奶的儿子,“儿子,你有名字了,大名叫毛泽东,小名叫润之。希望你快快长大,仁义布予四海,泽润东方古国”
堂屋里,邹春培毛顺生正在喝酒,“顺生老弟,你娶了一个好妻子,知书达礼,贤良淑德。”
毛顺生:谢谢先生夸奖”。
邹春培:我这不是夸奖,是事实呀。我们韶山冲有哪个娶的婆娘读过书的?没有吧,你家弟妹是文家市的大户人家闺女,又见过世面,将来对你孩子的培养起作用大哩。
毛顺生:是的是的。
春节 毛家
门两边贴着红春联:
屋少金银不算贫
家有贤妻出贵子
一会儿,毛顺生手拿鞭出来,在院里燃放。
15、邹家
门上春联:
门对千棵竹
家有万贯书
邹春培出得门来,与毛顺生相互拜年。
“恭喜恭喜,祝先生身体安康”
“同喜同喜,愿老弟招财进宝,人丁兴旺”
16、年初二 毛家门口
一木制花轿,四周围着红布。
毛顺生从屋里扶出妻子,妻子怀抱儿子毛泽东。
几个村民来相送。
毛顺生手里提一个竹蓝。
邹春培出门相送,“毛老弟,今天贵子出方,去拜外公外婆吧”
毛顺生:是的,先生。
文七妹在轿上,撩起门帘说:谢谢各位族老乡亲!文氏在此有礼了。
毛顺生又燃放一挂鞭炮,他对轿夫说:起轿了。
乡亲们站在禾场,目送文七妹母子。
不远的山路上,花轿悠扬而去,毛顺生在轿子后面跟随。
远去了。
17、文家市
一顶花轿到了文七妹娘家,门口早已等着很多人了。
花轿落地,鞭炮齐鸣。
娘家人将文七妹迎进屋里。
有佣人端来两碗热茶给轿夫。
两轿夫接过碗喝茶。
毛顺生将轿夫钱递给轿夫,吩咐道:早点回去吧。
两轿夫,抬起轿子,离去。
18、文家 屋内
外公外婆乐得合不拢嘴,一家人争着看外甥。
二舅公看了看襁褓中的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外甥长得真好,耳大脸宽,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必是朝中文武”。
一个接一个争着看外甥。
文七妹说:让外公外婆看看。
她将孩子送到父母面前,让他们观看自己儿子。
19、文家
两桌人吃饭,热闹非凡
文家大哥站起来说话:
我们文家等着妹妹一家来拜年,吃团圆饭,终于如愿了。大家吃好喝好。
一家人推杯换盏,一派热闹景象。
毛顺生坐在妻子傍边。
文七妹怀里抱着儿子。
20、春天来了
文家门口,桃花柳绿。
文七妹就住在娘家,毛顺生两头跑。
21、韶山冲
毛顺生在耕田
乡亲们都在忙春耕。
22、文家市
文七妹抱着孩子,在家门口玩。
文七妹跟儿子说话:伢子,你快点长,再过几天,我们就回韶山冲,去看你爸爸。
23、清朝节前 文家
一顶花轿放在问口,
文七妹抱着儿子,
从娘家出来。后来跟着外公外婆等人
外婆说:七妹,早去早回,娘想你们。
外公:毛家的人是应该回到毛家。农活不忙,你跟顺生一起回来玩。
字幕:二年之后
23、唐家坨
文七妹带着毛润之,去一寺拜菩萨。
文七妹非常虔诚地跟菩萨叩头。
文七妹:来,伢子,快跟菩萨叩头。
毛润之顺从地,跟菩萨叩头。
一个和尚走过来,看着母子。
和尚说话了:施主,您很虔诚。
文七妹:站起来,双手合十,“和尚师傅您好”
和尚看了看毛伢子,又摸了一下他的大脑袋,“施主,你的公子将来必是大富大贵之人”。
文七妹:托师傅吉言。
和尚:你家公子,要结一门亲戚才好。
文七妹:怎么个结一个亲戚?
和尚:就拜这石头菩萨为干娘吧。
文七妹:怎么叫石头菩萨为干娘?
和尚:天机不可泄露。
文七妹拉毛润之重新跪下来,向石头菩萨叩了三个头。
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然后转身而去。
文七妹:跟儿子说:伢子,从今往后,你的小名就叫石三伢子吧。
24、回家路上
文七妹牢着毛泽东的手
边走边说话:儿子,你以后有干娘了。
毛润之刚学会说话:
娘,石头能当娘吗?
文七妹:能,那个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她会保佑你的。
毛润之:娘,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文七妹:观世音菩萨是专门做好事的神仙。专门对老百姓好的神仙。
毛润之:娘,我长大后也要当观世音菩萨,专门做好事,做对老百姓的神仙。
文七妹:伢子,莫乱说。以后你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干儿子了。
25、唐家坨 文家
文七妹背着毛润之回家了。
外婆:伢崽,回来了?
毛润之:外婆,我有一个干娘了。
外婆:什么干娘?哪里来的干娘?
毛润之:那个石头人
外婆:什么石头人?
文七妹:娘,是这样的,算命的是润之命硬,要结拜一个干娘。今天去庙拜菩萨,那个和尚也是这么说的。
我就让润之拜观世音菩萨为干娘了。
外婆:哦,我的外婆有干娘了。
毛润之:我娘说干娘是好人,我长大了也做好人。
外婆:好人,的外甥做个好人,大好人。
外婆:娘说我以后叫石三伢子。
外婆:什么石三伢子?
文七妹说:娘,润之拜了观世音菩萨为干娘,那菩萨是石头雕着的,所以我就给润之取了一个新名字:石三伢子。
祖孙三代都笑了起来。
26、三艺堂教室
文运昌带着毛润之坐在教室后面的门坎上,听八舅父在教书。
毛润之很奇怪的眼睛盯着八舅父在讲课。
文正莹教学童在学习《三字经》
文正莹教学童读《三字经》
毛润之也跟着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7、文家 晚饭桌上
文正莹:润之,你今,读得很好。
毛润之:八舅父,我明天还要去读。
文七妹:石三伢子,你不要去给八舅父打乱。
毛润之:我没有打乱,我在读书。
文正莹:是的,他读得很认真。润之,你记得下午学习的内容吗?
毛润之:八舅父,我记得。我读给你听: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文正莹:润之,你真聪明,是个神童。我那些学生都背不下来,你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七妹,明天你给润之搬条板凳去教室,我要着重培养我这聪明的外甥了。
28、三艺堂教室
毛润之坐在第一排。
文正莹:同学们昨天的课文都背朗了吗?
下面有几个人回答:背朗了。
文先生点名:文运昌,你来背朗一下。
文运昌站起来背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性相远
文正莹连忙喊:停。
性相近,后面是什么?
文运昌脸红了。
文先生:毛润之,你来读。
毛润之学着哥哥们的样子,站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文先生:好!非常好。
毛润之今天正式成为我们班的学生了。
29、文正莹书房
文正莹说:润之,以后你随时可以到我这书房来,舅父教你描红。
毛润之:舅父您真好。
30、冬天 下大雪
一个学生只穿一件衣服来上学,冻得打哆嗦。
毛润之问他:哥哥你家没衣服了吗?
那学生点点头。
毛润之跑出去了。
不一会儿,毛润之回了,他手里提着一个火笼,走到那个学生身边,将火笼推给他,给你,我外婆的火笼。
几个学生看到小小的毛润之这个举动,大伙都为他感动。
31、春节了
文正莹在写春联。
毛润之跑过看
“舅父,你在写门联吗”
文正莹:这是春:联。
一个认真地写,
一个认真地看。
32、大年三十中午
文家在举行年饭
一大家在吃年饭。
毛顺生文七妹毛润之都在吃年饭。
热闹非凡。
33、大年三十下午
毛顺生背着毛润之走在回韶山冲路上。
文七妹在后面跟着。
毛顺生:润之,听说你读了很多书了,背诵给父亲听听。
毛润之就在父亲的背上,开始背诵学到的《三字经》《百家姓》内容。
34、韶山冲
毛顺生家
毛顺生放下毛润之,打开门进屋。
一家三口回来过年。
毛顺生忙来忙去
毛润之在堂屋里用木棍子,在地上军写字。
一会儿,文七妹拿出二哥写的春联,让毛顺生去贴在门上。
毛润之跟着去看。
毛顺生用糯米粉煮成浆糊贴春联。
毛润之帮助。
35、大年初一
毛顺生牵着毛润之,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36、晚上毛家
毛润之在翻那本八舅父送给他的《康熙字典》。
文七妹:石三伢子:明天你就要到邹先生的书馆读书了,要听先生的话。
毛润之:知道了,娘,你放心。
37、邹春培家
毛顺生带着毛润之来到邹春培门口。
毛顺生:邹先生,我带石三伢子来上学了。
邹春培:好事好事。你家石三聪明好学,是棵读书的苗子。
毛顺生:让你老费心了。
邹春培:应该的,应该的。
邹春培喜形于色。
毛顺生:石三伢子,跪下向邹先生叩头。
毛润之单腿跪下:邹先生好!
毛顺生:这孩子,要双腿下跪。
毛润之就是不下跪。
邹春培:好了,好了,我们两家世代相连,不讲这个礼数。
毛顺生:那可不行,礼数还是要的。
邹春培拉起毛润之:
你现在是学堂的学生了,不能再叫小名了,以后你要用毛泽东这个名字了。
毛泽东:好的,邹先生。
邹春培叫毛泽东给孔夫子叩头。
毛泽东单腿下跪,拜了孔夫子。
邹春培让他坐在前排第一位子上。
几个同年伙伴,小声叫他石三伢子。
邹先生纠正道:以后要叫毛泽东。记住了吗?
学童回答:记住了,毛——泽——东。
38、邹春培在给学生上课
毛润之坐在前排,他认真听老师讲课。
邹春培:我们已经读了《三字经》但要背诵全文,哪个同学能背诵一下?
毛泽东:邹先生,我来背诵: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39、毛家 夜晚
毛润之在练毛笔字
桌上的纸上写着:
“人民”二字。
文七妹在傍做针线货。
.
40、放学路上
几个同年伙伴在田畈上捉蝗虫。
皮蛋:润之哥,你放学啦。我给你吃烤蝗虫。
毛泽东说:在哪里?
皮蛋带毛润之到山边,那里有三个小孩在烤蝗虫。
他们将烤熟的蝗虫推给毛润之。
毛润之:好,香。蝗虫这家伙是坏蛋,它吃我们的稻谷,我们吃它。
毛润之一口吃掉了一只蝗虫。
他问:你们几个怎么不去上学,跑这里烤蝗虫?
皮蛋说:我们几个家里穷,交不起先生的学费。
毛泽东想了想,你们想上学了?
几个伙伴都说:想。
41、夜深了 毛家
毛泽东在油灯下读书
文七妹在傍边做针线活
毛泽东对文七妹说:娘,今天我看到皮蛋几个在烤蝗虫,他们还给我吃了。
文七妹:你要安心读书,不能总是跟他们去玩。
毛泽东:娘,我们能不能借点钱给皮蛋他们,让他们跟我一起去上学?
文七妹:我们家是你父亲做主。他不会同意的。
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42、白天 南岸学馆
毛泽东坐在位子上,在想问题。
他站起来走出教室。
43、邹春培家
毛泽东敲门:先生,我是毛泽东。
邹春培正在批改学生作业。
邹春培:你进来。
毛泽东推门进屋,站在先生面前
“先生,皮蛋他们没有钱上学,您能不能帮他们一下?让他们先上学”
邹春培:你是他们上学来求我。
毛泽东:是的。
邹春培:你让我怎么帮忙?
毛泽东说:能不能让他几个给你家砍柴,你不收他们的学费。
邹先生大叫:好,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你去通知他们。
44、山坡上
皮蛋等几个小伙伴在玩耍,毛泽东一路小跑过来。
毛泽东:皮蛋,你们几个跟我回去。
邹先生同意你们上学了。
皮蛋不相信。
毛泽东垃着他们往南岸书院跑。
.
45、清晨 南岸私塾
毛泽东与同龄伙伴陆续来到学堂。
毛泽东提着一个竹筒,他看到皮蛋了,就喊:皮蛋,你吃早饭没有?
皮蛋说:没有。
毛泽东站在位子上,打开竹筒,将里面装的红薯,分给皮蛋等几个人吃。
46、南岸私塾
邹先生来了,他让学生自己自学,他去看朋友。
47、邹老师走后,教室里几个调皮学生,挤眉弄眼,从后门窜出教室。
毛泽东在位子上练毛笔字,忚没有出去。
48、山边,有几棵果树,结满了李子,那几个溜出来的学童,悄悄地爬上树摘果子。
三个小孩像猴子一样在树上摇动树枝,李子纷纷落下,树下几个小一点的,在捡李子。
49、次曰 南岸私垫
邹老师手拿竹板,在训话:昨天下午是谁带的头,跑到别人家偷李子的?
教室里静悄悄,大伙都不敢抬头看老师。
邹老师:敢做不敢当了?
此时,毛泽东站了起来,
“先生,昨日是我带的头,你罚我吧。”
邹老师说:润之呀,你怎么能带头去摘别人的李子呢?
毛泽东:先生,我们错了,我中午就去赔他家李子。
邹先生说:有你这个态度很好,中午去跟人家赔礼。
50、中午
毛泽东带着几个同学,提着一小竹蓝李子,到了昨天那几棵树下,将李子放在树下的草坪长,将一张写了字的纸放在李子上。
皮蛋有点难过,他说润之哥,让你替我们受过了
51、南岸私塾
邹老师在讲话:同学们,这学期将要结束了,其中毛泽东成绩最好,我教你的你都学会了,下学期,你就去别的老师那里学习更深的知识吧。
毛泽东站起来:邹先生,我喜欢当您的学生。
邹春培:傻孩子,你长大了,是要离开父母的,我这个老师也不能跟你一辈子呀,我能有你这个学生,我今生无憾了。
说话时,邹老师动容了,眼睛有些湿润了。
毛泽东有些难过……
52、毛家
一家人在吃饭。
毛泽东対母父母亲说:
娘,娘老子,邹先生让我下学期去别的私塾读书了。
毛顺生:是不是你不听话,惹邹先生生气了。
毛泽东:没有,您可以去问邹先生。
53、邹春培家
毛顺生来到邹春培家门口,他朝里喊:
邹先生在家吗?
里面传来:在家里,请进广屋坐。
毛顺生走进来。
“邹先生好!"
“毛老弟快请坐。"!二人落座后,毛顺生开口说话:“邹先生,是不是我家石三伢子不听您的话?"
邹先生忙说:“没有没有“
“那您怎么不让他在您学堂上学了"?
邹先生:“顺生呀,我要恭喜你,你家毛泽东聪明过人,智慧超群,将来必用大作为。我很喜欢他,但孩子长大了,不能总在我这小庙里呆下去。你将他送到你本家毛麓钟老先生家去读几年,对孩子有好处。
毛顺生:“多谢您的用心教导"。
邹春培:“这是应该的"
54、春天
毛顺生带着毛泽东到毛麓钟家
毛顺生在门外就喊:泽启在家吗?
毛泽启(字宇居)出门迎接。
‘顺生叔来了,快请屋里坐"。
毛顺生:泽启,我将你弟弟泽东带来交给你,帮我好好教他。"
毛泽启看了看毛泽东,他说:听邹先生说过,泽东是韶山冲第一聪明的孩子,我怕才疏学浅教不了他呀"。
毛顺生:怎么教不了,跟我严格的教"。
毛泽启:泽东,邹老师教的书都读好了吗?"
毛泽东:邹先生教的书本,我都记得"。
毛泽启:那很好。你明天就来上学吧"
毛顺生、毛泽东离开毛泽启家。
55、毛家 晚上
毛泽东在油灯下看书。
母亲走进来。
“娘,您早点休息吧"。
文七妹:“ 石三伢子,明天他就要去泽启家读书了,听说他対学生要求很严,你要听话"。
毛泽东:“ 娘,您放心。我会认真学的"。
文七妹:“我就知道我家伢子不会落后别人的"。
56、井湾里 毛宇居私塾
毛泽东坐在正中间的位置上。
毛泽启老师在讲唐诗:
静夜思
[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毛泽东认真地听。
57、放学路上
毛泽东看到池塘边很多青蛙在呱呱地叫,他蹲在那里,认真地观看。
皮蛋从远处跑过来了,由于跑得过猛,一下子滑到了池塘里。
皮蛋衣服全泡在池塘里。
毛泽东一下子跳下池塘,抓住皮蛋往边岸拽。
两个人全身湿透了。
毛泽东:快去我家。
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往毛泽东家跑去。
毛泽东:娘,娘,快出来。
文七妹从厨房出来,看到两个小孩全身湿透,赶紧说:怎么搞成这样,快到房间去,将湿衣服脱下来,换身干净的”。
两个小孩进屋去了
文七妹拿着湿衣服去门口禾场上凉晒。
58、井湾里私塾
毛宇居:上午教的静夜思,记得吗?
教室里没有人回答。
毛泽东站起来:毛老师,我记住了,背诵给你听: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毛老师:好,坐下。其他同学也要背诵来。
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学生看黑板,毛老师敎学生认字。
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
59、毛家 夜晚
毛泽东在用毛笔写《春望》
60、夏天中午
天气突然变化,乌云密布,暴雨如注。
韶山冲各家都跑出来抢禾场上晒的稻谷。
毛顺生大喊:家里人快出来抢谷子!
毛泽东跑出来后,径直往上屋场跑。
毛顺生:你不帮忙抢谷子,跑哪里去?
毛泽东头也不回:我去帮毛四阿婆收谷子。
毛顺生边抢谷子边骂人了:兔崽子,看我回来不打折你的腿。
61、毛四阿婆禾场
四阿婆一个人在暴雨中抢谷子,雨水将她的l谷子冲到禾场边上了。
毛泽东:“阿婆,我来帮你"。
62、毛家门口
毛泽东站在门口
毛顺生在训他:自家的谷子让雨水淋湿,你跑出帮别人收谷子。
毛泽东冷不丁说:我们家有那么多人抢谷子,四阿婆家一个人收,再说,她的谷子被冲走后,叫她吃什么?我们家的的谷子够吃两年了。"
毛顺生:我怎么养了你这个不懂事的儿子。
毛泽东:“娘老子,做人不能光为我们一家人好,毛四阿婆挺可怜的,她一个人多不容易。“。
毛顺生:你为别人,能到别人家吃饭吗?
文七妹:石三伢子,不要跟你娘老子争了,回房去吧。
63、井湾里私塾
1906年秋天
毛宇居老师说:我今天要外出一下,大家要在屋里背书。
先生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悄悄地爬到屋后山上去了。
他一面背书,一面摘山上的野毛栗子。
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
回到私塾,他给每个同学送上一把,也放先生讲台上一份
毛泽东:同学们听好3,这栗子是孝敬先生的。大伙不要动。
64、下午 井湾里私塾
毛宇居走进教室,看到讲桌的栗子,他抬头看学生,第一个是毛泽东。
毛宇居:毛泽东,这是你的杰作?
毛泽东:是我孝敬先生的。
毛先生责问他:“谁叫你到处乱跑?”
毛泽东答:“闷在屋里头昏脑涨,死背硬读也是空的。”
“放肆!”先生气得涨红了脸,指着天井说:
“我要你做一首赞井的诗”。
毛泽东来到天井,围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开口吟道:
天井四方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诗写得不错,放学后留下来。
毛宇居带毛泽东到书房
指着书架上的书,以后,你可以到我书房来借书去读,所有的书都可以拿去读。
毛泽东听后很兴奋,心里乐开了花。
65、傍晚 毛家后背山
毛泽东一个人坐在草坪上看书。
66、毛家 深夜
毛泽东在油灯下看书。
文七妹:石三伢子,不早了,快去睡觉吧。
不然你父亲又要说你浪费灯油了。
毛泽东:好的娘。
67、白天 后背山上
放学后,毛泽东拿着砍刀,在砍松树枝。那里去年砍树枝时,剩下的很短的一小节。
地上堆了几小堆。
毛泽东用竹篮子装起短树节。
往回走。
68、毛家门口
毛泽东从山边挖了一点黄泥巴,拿到家门口,用水将黃泥巴合稀,在一块石板上不断地甩打,黄泥巴一会儿成了面团一样。
毛泽东回屋里拿了一节竹筒,将黄泥巴放进竹筒里。
弟弟泽民、泽潭围着哥哥转。
69、晚上
毛泽东将砍回来的松树枝,放炉火上去点燃,然后将树枝插入竹筒的黄泥巴里,屋里顿时亮堂起来。
弟弟泽民说:哥哥你的树枝灯比油灯还要亮。
文七妹走进来,看到毛泽东做的松枝灯,很是高兴。
文七妹:我石三伢子真有办法。
毛泽东:娘,这样看书就不用点油灯了,父亲也不会骂我浪费灯油。
屋外,毛顺生探头进来看了看,满意地离开了。
70、井湾里私塾
毛泽东到毛宇居书房还书。
毛宇居:润之呀,这里我这里的功课快念完了,我推荐你去毛麓钟先生那里读。
毛泽东说:毛老师,我还想跟你学习几年。
毛宇居:泽东老弟,你已经学到我完了知识,去麓钟先生那里学更深的知识。
71、上午 井湾里私塾
毛宇居站在讲台上讲:今天每个人写一首五言诗,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
学生都在认真思考,毛泽东在纸上写着:
五言诗〈咏指甲花〉
百花皆竟放,
指甲独静眠。
春季叶始生,
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
种类多且妍。
万草披日出,
惟婢傲火天。
渊明爱逸菊,
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
取其志更坚。
毛泽东一气呵成。
他交到毛宇居手里。
毛宇居认真地看毛泽东的五言诗。
,
72、东茅塘私塾
毛顺生在前面走,毛泽东跟在后面。
毛顺生毛泽东父子走进毛麓钟家
毛顺生:大哥,您好!
毛麓钟从书房出来:
“ 顺生来了 "
毛顺生:“ 我将润之送来,请您教育 "。
毛麓钟端着水烟袋,
“好的 。泽连回来给我讲过,润之很用功,也很聪明"。
毛泽东:伯伯,泽连大哥让我来拜您为师 ”。
毛麓钟:“ 百家姓、三字经、幼学、唐诗 、五言诗,都学会了吗?"
毛泽东:都能背诵。
74、东茅私塾门口
毛泽东的两个弟弟来了
站在那里筹哥哥放学出来。
毛泽东、邹普勋、毛泽连一起走出学堂。
毛泽民毛泽潭看到哥哥出来了,高兴地迎上去
“大哥我们来了。”
毛泽东一手拉着泽民,将小弟弟背在背上。很是亲热,他们一起回家去。
毛泽民:大哥,我们学堂的邹先生教我读《锄禾》了。
毛泽东:你能背诵吗?
毛泽民马上背诵给大哥听: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毛泽东:好的。我也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大哥今天学到的。
毛泽东:,这个故事叫《完璧归赵》。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叫赵国,他们国家有一个姓和的人捡到了一块好美玉,国王给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结果被强大的秦国知道了,于是要用15座城市来换这块和氏璧,
毛泽民:秦国要这块玉倣什么?
毛泽东:国王想用这块玉雕刻成皇帝的大印。赵国是小国,他们怕秦国,但他们国家有一个大臣叫蔺相如,他胆大心细,他接受了这个送玉的任务,到秦国去换城,他见到秦王后,将和氏璧推秦王看,秦王只顾欣赏和氏璧,不提换城一事,蔺相如看出了秦国国王不想给城换的意思。
蔺相如就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王看,于是就拿回了宝玉。
他说大王你是六国中的大国,若是不按约划地,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回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这个完璧归赵的故事,告诉后人,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不知不觉他们兄弟三人到家了。
75、毛家 夜晚
毛泽东端坐在家里的书桌上读书,桌子中间放着松明灯。
76、东茅塘私塾 课堂上
毛麓钟:毛泽东,你不看书本能将《完璧归赵》讲述一遍吗?
毛泽东站起来:先生,我能讲出来。
毛泽东开始讲述…
镜头慢慢拉远。
77、夏天 毛麓钟书层
毛泽东敲门:大伯您找我?
毛麓钟开门:进来吧
毛泽东向老师鞠躬。
毛麓钟说:你在我这里读完了课程,回家也不能荒了学习。桌上我给你准备了几本书,你拿回去看。
毛泽东走近桌子
桌子上放着
《纲鉴类纂》、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孙子兵法》、
《贞观政要》
《唐诗三百首》
《宋词元曲》
毛泽东的眼圈有些湿润了。
毛麓钟:这些书对你将来会有用处的。什么时候看完了,再还回来。
毛泽东向毛麓钟深深地鞠一躬。
毛泽东:大伯,毛先拿两本回去,看完了,再还回来换。
毛麓钟:这样也好。
毛泽东拿了三本书就向毛麓钟告辞回家。
78、冬天 韶山冲
下雪了,一片洁白,银装素裹。
毛泽东
毛泽东站在韶山的半山腰中
他站在那皑皑白雪中,像是一尊雕像。
(第一集完)

.
郑国需
爱国诗人
用了26年时间,写成了世界第一长篇史诗《巨人毛泽东》。
全国第四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获奖者。
2019年12月26日,北京举办了“郑国需诗歌专场朗诵会”。
2020年2月9日,北京举办了郑国需“战胜疫情,迎接春天”,诗歌空中朗诵会。
长篇史诗有:
《日出韶山》
《共和国,您从哪里走来》
《井冈烽火》
《遵义会议》
《万里长征》
《抗日救国》
《解放战争》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百废待兴》
《筚路蓝缕》
《火红年代》
电影作品
《我们要回家》
《赴汤蹈火》
电视剧作品
《青铜魂》
《人民万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