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唐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古绝——《江雪》。其造境之悠远、独特,无以复加!
那么,何谓“诗之境”呢?
从字典中看,“境”就有“状况”的基本字义。“诗之境”从特性上来分,实者叫“环境”;虚者叫“心境”。不过,它们在理论中较少见,而“意境”、“境界”便常见了。
“意境”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
那么“意境”该如何营造呢?意境的营造是诗词创作的核心。我们在创作时,首先要立意,寻找亮点,有了亮点,构思便有了创新!为了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亮点,须从题材中选择、提炼“象”,有了“象”,就可以用自己很顺手的体裁,正式动笔写诗了。
如果要写成好诗,除了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外,才情越好,意境才能营造的越好!才情是天赋,但才情更需要后天诗人自己在生命的进程中不断培养与提高,而唐诗宋词精品是培养才情的好帮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起炉灶才是明智之举!
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开阔的胸襟、纯洁的心地、高雅的情趣、丰富无边的想象力和全面、牢固而灵活的诗词创作的基本功!
有了这些积累,营造意境,便如囊中探物,即轻松又能有许多意外惊喜!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借景抒情是营造意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手断!
那么什么样的意境才算是高档次的意境呢?自然“境界”越高,“意境”也就越高了。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诗词一理也!
有时人们把境界直接当意境看,不过虽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的高度,即是正义的高度。境界高才能拥有真、善、美,诗歌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王诗一、二句所描写的境,可谓高远、平原和深远并重,而雄浑、大气、苍茫的盛唐气象——“意”暗含于景中,需仔细体味。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何须”“不度”把盛唐的豪迈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盛唐精神,诗会有如此令人震撼的意境吗?
所以打磨思想境界是何等的重要呀!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文学、书画与古典建筑中;也可以从当今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中;也可从登泰山、游大海等亲近大自然中,获得重要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这是基础,是修养,是“诗之境”赋予时代的启示!重视吧!诗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