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天清晨,当阳光还隐没在薄雾里,山林一片静谧时,我们一行五人,走进位于兰州市以南160公里的冶力关森林公园,一个占地10万公顷的原始森林。
远处,轻雾缭绕,林木清幽,一股山泉穿过层层岩田,汩汩而下,盈动这个清晨最灵动的韵仄。空气中,漂浮着一些粒状的水分子,肉眼都看得分明,一粒粒从眼前飘过。空气的透明,超乎了我的想象。远处,不时传来啾啾的鸟鸣,越发显得空灵。

拾级而上,潮润的步道,悠长而又深邃。整个山林一片寂静,只有我们清晰的脚步,一声声的叩响。
松树一棵棵立得笔挺,几乎每一棵都有十多米高,直直的戳向天穹,只有仰视才能看见树梢。似乎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印证我们的渺小。
这时,天未下雨,空气却湿漉漉的,湿漉漉的台阶,湿漉漉的绿叶,湿漉漉挂着一颗又一颗露水。天然的氧吧,吸一口空气,都能品出水分子的甘冽。

此刻,大山是寂寞的,似乎还沉睡未醒。密林里,除了啾啾的鸟鸣声,远处姊妹们触景生情发出的惊呼声,接下来,便是长久的沉默。树叶不动,晨露不动,似乎都竖着耳朵,聆听久违了的人气。
长长的寂寞,才是原始森林的本色。

走进森林,走进湿漉漉的诗意里,最是女人的喜爱,伴着湿漉漉的松林,伴着孤寂的古亭,留下一张张湿漉漉的晨影,这个清晨便是一生中值得记忆的美好。

我刻意不走平缓的石阶、木道,就想走一走这松软的腐殖土地。
这里,没有裸露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覆盖着翠绿的青草,厚厚的腐殖土,每一寸土地都被富于了使命,或生长着生命,或被落败的生命覆盖,重新孕育生命。
踩在松软的腐殖土上,就像踩在千年的历史沉积上,每一片落叶都告诉你,它们曾经的青春。就这样,我迈开柔美的步履,一步步向上迈进,迈进大自然的往夕里。

走进大自然,走进香树沟,与天南地北的游客际会,没有请柬,没有预约,都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从都市,从边疆,从高楼,从机房,从海边,从天边出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是要呼吸这里清冽冽的空气,看一眼这里原始态的树木,花草,土地。这,天然的氧吧,原生态的纯美,你不亲自体验,就不体会什么叫难以言述的美!

在这原始的生态里,我觉得无处不美,无处不诗,一路走着,一路写着,一路拍摄着,记下稍从即逝的灵感,就像当年坐在公交车写散文随笔似的,进入了不可自拔的沉迷状态。以致我时不时落在队伍的后面,前面的人早已走远,看不见踪影,我还在后面盘桓,猛省时,不得不大声呼找,寻呼亲朋,寻呼迷失。
大山没有回应,森林没有应允,只要我孤寂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并不响亮的回应着。因为空气是湿漉漉的,小草是湿漉漉的,土地是是湿漉漉的,所有的噪音都会在她潮湿温润的怀抱里,化作柔波细语,不能嚣张,就像拳头打在棉絮里被化解得风轻云淡似的,失去了它本来的威力。
其实,在这原生态里,我并不想追赶队伍,我只是不想成为集体的累赘,按照我个人的兴趣,真想在这里长久的逗留,长久的体验,守护久违了的安详。


不管我如何的依恋,我来或不来,它都这么美丽,这么安详,这么迷人。
放眼细看,一棵奇异的红桦树,闯入了眼帘。铁铜色的树干,格外的耀眼,在一片浓绿的陪衬下,就像一面旗帜,亭亭的立在浓绿的背景下,更令我惊奇的是:树上剥落的树皮,一层层的掀开着,就像一本本打开的书页,每一页又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风情,经年累月裸露着,却没有风干,在微微的风里徐徐而动,似乎永远没法风干,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里的空气特别湿润,常年弥漫着一种源源不断的水分子,所有的生命都保持着不老的供源。
笔直的红桦树,带着被岁月剥落的凄美,一棵又一棵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受到了千百年不被人惊扰的原始,长长久久的历史积淀,永远沉默的凄美。你来或不来,我照样灿烂,你走或不走,我照样风轻云淡。
你好,红桦树,甘南深处一面火红的旗帜。

似乎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温柔和妩媚,刚才还晴好一片的天气,忽然飘来些许的雨丝,一丝一丝,一缕一缕,渐渐多了起来,滴进我的嘴角,竟是那么的甘洌,清纯,细细品之,竟有些松子的淡香,这让我这位久居都市里烟尘污染觉的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一草一木无不本色,无不清纯,无不的凄美的大美意境,着实拨动了迷醉了。
于是,我就这么一个人独自行走在细细的雨中,独自行走在湿漉漉的栈道上,行走在苔藓牵引的温润里,这种意境,你不亲临是感受不到的。


爬上2950米的海拔,站在高颠之上,我却没有“一览群山小”的高傲。所有的沟壑都填满了参天的大树,这些树木从山底一直生长到与峰顶比肩,浓密相拥的绿色,直戳蓝天的霸气,由不住让你心生敬畏。
这些不顾一切的生长,竞相追逐的超越,无边无际的生命绽放,春浓似海的宏大,震撼着我的视觉。

雨,有一搭没一搭的下着,稀稀疏疏的随意而来,随意而去,恰到好处,就像一首随意的散文诗,一路陪伴着我们。不大不小,不紧不慢,若有若无,总让你有一种舒心的感觉,也让这委婉的栈道,悬空的崖石,崖边的亭廊,富有湿漉漉、油亮亮的诗意。

就着美美的森林,美美的苔藓,静谧的空谷,哗哗的山泉,我就想这么静静地坐着,不想说话,也不用说话,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解读静谧中的美。坐它个日升月落,地老天荒,灵魂出窍。


到香树沟,一阵悦耳流水声撞入耳鼓,转睛瞧去:一股山泉从山坡上的哗哗落下,从青枝绿叶间,从卧牛石的缝隙间委婉而下,带着生命的活力,亘古如歌的清韵,落入一片清幽里,楚楚盈动,又分离成少女千丝万缕的长发,瀑布般地抛洒下来,如落盘的矶珠,浅吟低唱,声声入耳,拨动着你的心弦。


毕竟我们是红尘里的人,不能脱俗,不能随意,最终回到轨道里生活。当天,6月18日晚,我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兰州,这座黄河唯一穿过的省会城市,这座我少年读书,青年插队离开,故我双亲的城市,这座至今依然生活着我的姐姐,哥嫂故土难舍的城市,这座让我感慨万千,心酸与甜蜜揉杂在一起的城市。
次日傍晚,当我将镜头对准鲜花铺就,落日余晖,高楼披着晚霞,日益变得陌生,日益变得美丽,日益变得流光溢彩,华丽得让我炫目的城市,我知道:这座城市离我越来越远,又越来越让我喜欢了。
当我坐在黄河边,嘴爵着这趟冶力关之行,一路的寻访,一路的见闻,一路的心路起伏,美不胜收的原生态,我知道:有些画面将是我一生最温馨,最珍贵的回忆,只要忆起,就能触动我心灵最柔软的东西。
而一些朋友的巧遇,又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所有的一切都因了冶力关之行。
冶力关,不能忘记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