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荣:诗意聊斋入画来
魏廷宝 陶安黎

四月淄博,风和日丽。4月1日,淄博市图书馆尼山书院群贤毕至。由淄博市图书馆、淄川区博物馆主办的“王春荣聊斋诗意画集首发式暨作品展览座谈会”举行。在此展出的60幅聊斋诗意画诗意盎然,意境优美,笔墨精妙,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一致称赞“这是传播聊斋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成果”。

山水画家王春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淄川人,多年来,他用自己的画笔抒发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深深眷恋,描绘着对故土人文风情的浓浓情怀。几十年来,他心无旁骛,游艺于传统与现实之间,在认真学习钻研传统、汲取历代山水画优秀技艺与精华的同时,走向自然,通过写生触发灵感,注入时代信念与情感。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秀川皆收笔底,给人以震撼。从巨幅到小品,尽展其浑厚苍茫,自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王春荣为何创作聊斋诗意画?这源于七年前的一次个展。2014年在淄川博物馆协助下,王春荣先生在淄博市博物馆举办“务本•守常•达变”王春荣山水画展,其展出的300余幅山水画作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有几幅聊斋诗意画虽然篇幅不大,但画面清新,独树一帜。画展之后,淄川博物馆馆长蔺开庆便萌生了让王春荣先生专门创作聊斋诗意画的想法,也有此意的王春荣满口应允。

一个创意,开启一次艺术之旅。历时近4年,王春荣终于完成100幅聊斋诗意画作品创作。“对王春荣来说,这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从聊斋诗内容选定、查资料、选角度,到考察写生,耗费了他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他创作的聊斋诗意画是对传播聊斋文化的一大贡献。”蔺开庆说。
王春荣对记者介绍,《聊斋志异》早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而聊斋之诗,人们还比较陌生,他作聊斋诗意之画,意在向人们开启一扇了解其诗词意韵的窗口,从而窥见聊斋文化的精华。为此,应蒲松龄纪念馆之邀,2004年、2010年,他两次在蒲松龄纪念馆举办“聊斋诗意画展”。2014年,开始创作百幅聊斋诗意画作。画作采用较传统的笔墨形式,以呼应蒲松龄的际遇和时代背景,更有利于表达其诗境。画作结集出版,倾注了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淄川博物馆负责同志和编辑人员的心血,领导亲自审阅作品,编辑人员几易其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王春荣最初接触到蒲松龄先生的诗词,是上世纪80年代在书店买到一本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名为《聊斋诗词选》的小册子,书中选编了蒲松龄游历山水名胜,地方风土的诗词,读后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诗情画意充盈胸间。王春荣本就喜画山水,于是尝试着画了一些聊斋诗意画,表达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绘画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蒲松龄先生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进一步促使自己更好地学习古典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由于王春荣久居蒲松龄故里蒲家庄,其夫人是蒲松龄第十一世孙女,对聊斋文化颇感兴趣。后来从友人手中得到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编著的《蒲松龄文集》一书,从中了解到蒲松龄的诗作有一千余首。得此一书,王春荣如获珍宝,对他来说,这又是一次机遇,更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和创作。1991年,他与画友杨桦、王幼学、董维耀举办了“聊斋诗意画展”,颇受好评。
蒲松龄一生生活、交往在淄川一带,也曾南到扬州宝应,东到即墨崂山,西到泉城济南,其活动范围在中国大地上并不广远,但是每到一处,都用他睿智的目光和博学的文采,写下借景抒发情怀、富含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诗篇。蒲松龄才华横溢,诗风多样,内容丰富,个性突出,有其鲜明的文学特点,但其艺术之光被更加灿烂的《聊斋志异》掩遮了。王春荣努力用笔墨丹青,让蒲翁的诗意光彩再度呈现。




座谈会上,王春荣的聊斋诗意画引发广泛赞誉。我市著名文化学者郑峰认为,王春荣这一组作品题材广泛,书画同辉,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展现了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山水情怀,为传承弘扬聊斋文化,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阎先公称赞王春荣聊斋诗意画,无论构图变化、山势刻画、房舍特色均笔墨精到,手法简洁明快,是一组宣传聊斋文化的精品佳作。淄川区政协副主席李洁说,王春荣诗书画艺俱佳,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淄川区博物馆积极挖掘聊斋文化,举办这次聊斋诗意画展,是对宣传聊斋文化的极大促进。市蒲松龄纪念馆馆长焦伟也赞誉这组聊斋诗意画作在弘扬聊斋文化上是一个创新和突破。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是人们观展后的普遍感受。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诗中所咏之处,王春荣都要亲赴实地,奇境妙地,山村民居,观察写生,搜趣探幽,为创作聊斋诗意画积累了大量素材,拓展了自己的笔墨,更好地表达了诗中的意境。“这是一次山水画与聊斋诗意的碰撞,有技巧,有意境,有章法,十分精彩,这些画把我们引进了蒲松龄先生曾经去过的地方,如临其境,给我们带来启发和美的享受。”我市著名画家于受万评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说,看了画展,深有感触。王春荣从画大山大水转为小品诗意画,画风灵动,非常成功,将传统画法发挥到极致,同时又有创新,别有新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称赞王春荣将手中之笔与诗情相携,将山水秀美与乡土之情相融,为传播聊斋文化再添新彩。蒲松龄纪念馆原馆长刘统爱也对王春荣这种艺术探索和创新表示赞赏。
“云水欲穷千里目,时时风雨一登楼。”诗意聊斋,书画同辉。一次文化之旅,让王春荣的笔墨得到拓展,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山水情怀得到充分展现,更为传承弘扬聊斋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