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聚雅阁文学 关注精彩

聚雅阁文学投稿邮箱:
553952083@qq.com
清明时节说清明
唐元龙/文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其交节时间为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一天被称为清明节。今年的交节时间为4月4日21:34:58,这是今年清明节气的起始时刻,所以今年的4月4日为清明节;但清明节气则是指的一段时间,它的算法是指每年从冬至后的第105天到谷雨之间,即从清明节当天算起向后15天即为清明节气。简而言之,清明节只有一天,而清明节气则有15天。
清明,正是春暖花开、天气清朗、四野明净之时,自然界处处充满勃勃生机,正是古人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最好时节,故用清明二字命名这一节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清明节有两大主题,其一为扫墓祭祖,缅怀先人。其二是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乐趣。
让我们先看看第一个主题,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它的起源,还应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据史载,春秋时东晋太子重耳在一次逃难中身处异国荒郊野外,由于饥饿已晕死过去,是他的随从介子推割大腿肉烧熟喂之,才让重耳活了下来。19年后重耳登上王座,是为晋文公。他为感谢介子推的救命之恩,欲封其显官,但介却带看母亲隐居于绵山深处,并托邻居呈送晋文公一封书信,信上题了一首血书,其中有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为“割肉奉君是我的职责,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时的苦痛,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个圣明的国君”。

看了此信,晋文公愈加敬重介子推,更加紧了寻找。在搜寻无果后,逐采取三面放火,想逼使介从南面通道出来,却不料介子推宁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出来做官。当得知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一颗大柳树下时,晋文公悲痛万分,亲率文武百官前往吊念,除将母子俩分别厚葬于大柳树下外,还建庙修祠。墓成之日,晋文公亲手摘下柳条,插于介公坟前(这就是后人扫墓时插柳枝的来历)。为了永久的纪念,晋文公宣布将绵山改为介山,并规定每年介子推的忌日,全国不许生火煮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古代寒食节的由来。以后因寒食节恰在清明节的头一天,人们容易混淆,渐渐地将二节合一,统称清明节了。
从此,晋文公每日上朝均将介子推的血诗带在身上,时时警醒自已,励精图志,奋发为民,终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后人杜撰的,非也!此故事在古代许多书籍中均有记载,虽然两千多年来,在各种资料的记叙中,情节有所出入,但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是有史可查的。正因为如此,在山西黄河边的介山(绵此)至今仍为介子推的纪念地,并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加上山下有著名的黄河风陵渡,此地位于山西、河南、陕西的交界处,真还是半夜鸡鸣,三省相闻。又传说,黄帝曾在此与炎帝(蚩尤)大战,所以格外热闹。30多年前,我曾路过此地,并留下一首《过风陵渡》的绝句:
遥忆炎黄临古渡,如闻子夜犬声声。
推君故地今安在?望断介山万里横。

以上便是我国清明节祭祀活动的开始,后来朝廷大员们也仿效着在这一天祭奠自己的祖上,慢慢地又传到百姓中,最终形成了全国性的清明节扫墓祭祖习俗,并流传至今。
最先的扫墓只是培土、插柳,后人们往往痛哭一场,表示思亲之恸,以致坟场哭声一片。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其真实写照。后来随着纸张的发明和运用,又增加了挂青、烧纸钱等内容。现在政府提倡环保祭祀,以鲜花代替纸钱,还可采取网上祭奠,这是可取的,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究竟什么时间扫墓为宜呢?如果都集中在清明节一天,势必过于拥挤,也增加了交通部门的负担。其实整个清明节气都适宜扫墓,如果选择清明节前十天或后十天都是理想的祭扫时间。
下面说说清明节的第二个主题――踏青。
有人问,清明节可不可以发微信祝朋友清明节快乐?对此,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解读嘉宾蒙蔓的回答是肯定的,她说,清明是混和了多种元素的节日,既可以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也可以踏青游春,尽享春光。

因此,清明节除扫墓之外的首选是踏青。青者,郊外的绿色世界,踏者,走出去也。成群结队也好,独自一人也好,去观看家门外的好山好水,抖落冬天的苦愁和忧闷,收获一个好心情。也可以放风筝,让高高的纸鸢把我们的心带到诗与远方。昨天,《重庆晚报》还专门刊登了记者报道的中心城区最宜合放风筝的一些地方,这也为风筝爱好者提供了方便。
有人还问,清明节喝酒,是不是对先人不敬。当然不是。请看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诗中的描述,他在前两句写极度悲伤的话题后,忽然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就是非常明确的解释。
古人饮酒作诗的事是经常出现的。相传,书圣王羲之曾在清明节邀约同好游春,一行人在兰亭下欣赏青山绿水,围坐在弯弯曲曲的兰溪河畔,将酒注入觞(即酒杯)中,然后让其顺水飘流,酒杯飘到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做不出诗的罚酒三杯,以此为娱乐,并将这一活动赋予了一个美丽高雅的名字,叫“曲水流觞”。我想,这应是当代“击鼓传说”的前身吧,只不过前者是靠自然流水的传送,更具趣味性。

据说,著名的《兰亭序》就是专门记述那次曲水流觞活动的,经王羲之书写,成了书法界的顶级之作。这也算是清明节对中华父化的贡献吧。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仅以此文作为献给清明的礼物吧。
最后祝读者朋友们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二O二一年四月二日
写于南坪菊香书屋


【作者简介】:唐元龙,笔名荒田,男,汉族,1941年生,中共党员,原重庆市龙门浩职业高中常务副校长,现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市诗词学会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