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蔡光庆
一组泥陶儿童作品,把我带进了孩童的游戏世界。俏皮可爱的一群玩球小男孩,扎着小辫跳皮筋的几位小姑娘,瓜棚架下的三五老人悠闲的喝着茶,瓜藤上飞着的蜜蜂和蝴蝶,好一派惬意的景象,这是出自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蔡光庆先生的作品。

出生于1970年的蔡光庆老师,从小就爱好美术喜欢画画,喜欢玩泥巴捏泥人。他说:“在农村家里穷,没有什么玩具, 因为玩泥巴既廉价又方便,地里有取之不尽的土,挖来过过筛,倒上水搅和搅和,再揉搓揉搓,垛在石头板上盖严实,静置那么二三天。他用泥巴做过,捏捏转子、泥板凳、茶壶、茶杯、小人、小狗、小猫、小猪、蝴蝶、小花等等,只要能想到的他都捏过,有一次还做了一个泥碗,阴干了几天后,趁父母不在家,偷偷的把玉米粥盛进去,结果可想而知,捏泥的孩子时期也成了他的童年艺术启蒙。

那时,他画画用的笔,就是把旧电池打碎,用里面的碳棒,在家里的墙面上到处画,自己家的墙画满了,就去画邻居家的,为此人家没少找他父母,父亲也曾满巷子里追着打,虽然那时邻居们不待见这个乱画的“皮孩子”,后来却让他他走上陶艺艺术的道路。
初中毕业后的蔡光庆去了潍坊师范学习,在恩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了素描、水粉、图案设计。为了更好的深入学习,后来转入潍坊艺术学校,系统的学习了油画和国画。1993年至1997年就读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临朐县卧龙镇盘阳中学,任美术老师和母校的同学们一块学习了七年。

为了改变当时生活现状,他辞职去了淄博工艺美术厂,从此踏入工艺美术征程,在此期间也自学了平面设计和丝网印刷。
一次偶然机会,发现陶俑,这些年又从泥土中跃然艺术空间,于是欣然踏入了陶艺界。那时候真做陶艺人物的少之又少,特别是高温陶艺人物还是空白。他加入了由同学们、朋友们组成的团队,一起突击了这块领域。他的陶艺作品《回娘家》在2011年第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宜景宜人杯”奖金奖。
蔡老师在华艺创作的大型群雕《百子闹鸢》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他对工作的要求是严格的,不论多么劳累对作品也不马虎。
在一次制作大型作品时,因劳累过度身体吃不消,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几日后又悄悄的离开家回到工作室,他那练就的一双手,用他自己的话说,闲下来才叫难受。在他的不断进取创新路上,每幅作品都有新的收获,大型群雕《一带一路》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大型群雕《红高粱》荣获中国文化节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一等奖!他在作品中突出了传承民族文化及民俗中的元素为亮点,受到专家们的共同认可。

随着作品在各地展示,又有大批同行的加入了,使他们的陶艺生涯逐渐走向正规化,高温陶艺人物,慢慢绽放了它特有的精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不断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也让自己收获倍增。 蔡光庆的作品多次荣获奖项,陶艺作品《中华古韵》荣获第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齐鲁民间艺术博览交易会金奖。
雕塑《虎娃》在2009年中国艺术铸造第六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在荣誉面前蔡光庆从不骄傲,更是严格要求自求,对作品认真负责。
近几年来,他的作品不断创新,赢得了更多荣誉,加入了山东省雕塑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协会会员,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已走向了更多、更大的市场。在泥陶事业上创造了佳绩。

知蔓: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