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所城里始建于明代。它具有典型的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特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也是烟台的根源、文脉,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以来,烟台市先后斥巨资对其中的居民进行搬迁。然后,将其修缮、改造为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居住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近日,作者兴致勃勃前去游览时发现:在一片古朴、典雅、靓丽的民居中,却夹杂着一处残垣断壁和一个破败的小院落,很令人扫兴。
问院落主人未搬迁的原因,他振振有词地说:自家门外甬道的面积政府不给补偿。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了如下情况:有的地方修建公路时,为绕开“钉子户”,只好花巨资改变路线;有的地方进行旧城改造,因为“钉子户”不配合,只好一再延期;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开发海岛,因为一小部分“钉子户”阻挠,工程无法按时推进,导致前期投入的几个亿资金迟迟产生不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矛盾时时有,处处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比如,在处理矿难事故、抗洪、抗震救灾和在防控、抗击各种疫情时,我们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了人民的生命,即是为了一个人的生命,我们也应该不惜一切经济和物质代价。
然而,在治理社会时,我们则应该坚持以民为本思想。民,是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坚持以民为本,就是坚持以群众为本,就是坚持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比如前面列举的“钉子户”,就应该服从全局、全市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如果他们不服从,政府部门有理由、有义务在依法依理前提下,坚决予以处理!
其实,以民为本的社会治理理念,我国古已有之。西汉《尚书.五子之歌》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思想。让我们大胆继承和发扬我国这一古老、但依然具有科学价值的社会治理思想吧!
王京楠写于2021年3月23日



作者:王京楠,1961年出生,山东海阳人。1981年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参加中央党校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函授班学习。曾先后在农村、乡镇、城市的学校、党政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现任某省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地市级分公司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爱好读书、思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