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我们党的根本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政课办得更好,是党交给思政课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觉承担起这个时代的重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完成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守好大学意识形态“责任田”的艰巨任务。
一、让思政课成为魅力课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具有思想魅力的思政课,才能够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浸润人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魅力课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以思想的方式谈政治,做到讲政治与讲学术理性相统一,引导学生用政治的眼光看问题,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一是,坚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站位、增强党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站位的思想是每个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政治品质。思政课教师要一贯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信念的坚定,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个人自学等途径,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提升具体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树立坚定的信念。思政课教师要大量阅读原著,在此基础上学懂弄通做实,加强党性修养。不但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面对新媒体、新课程,勇于实践、接受挑战,而且要坚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的道路、方向和立场。再次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要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统一起来,抛弃只看薪酬等物质化观念、只重自我实现等个人利己主义行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二、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政课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为教书而教书,更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从细微处入手,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作出表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一项时代性、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用实际行动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一是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5G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成果,注重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运用专题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线上线下结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理念。课堂授课善于适时转换角色,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把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授课声音讲究抑扬顿挫,语言要幽默风趣、多运用鼓励性语言,表扬方式多样化,让思政课更符合青年人思维特点和新时代的需要。还要善于用青年话语,讲述青年故事,而不是用一个理论解释另外一个理论。儒家、佛家、道家的一些经典作品,最大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故事,用故事来影响人。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启迪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实现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高度耦合。三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现状,使自己的“那一桶水”成为源源不断、持续更新的活水,才能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
四、用人格魅力凝聚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作为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在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是思政课教师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扶危济贫,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要有正气和胆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工作和学习的点滴中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二要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夏铸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想像磁场一样把学生聚集在身边,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三要做到内外兼修。一个教师的魅力之美是外在的形象气质和内在的学识涵养的综合体。学生认识一个老师时,首先看到的是他(她)的行为举止和形象气质,这会给教师的人格魅力值带来增添或者减少,所以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加强审美的修养,做到内外兼修。
五、用实践教学锤炼学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事物的本质才能得以探清。思政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或通识课,它的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更多地表现为思想启迪、价值引导和道德培育。因而,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谋划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理论、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计划。形成包含实践教学总体计划,课前、课中、课后实践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制度体系。其次,引入特色化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将竞赛化的机制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创业文化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利用学校、社会、企业等一切相关资源来开设实践教学项目。再次,打造实践教学品牌。教师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教学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长期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项目,形成本地区特有的品牌吸引效应。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三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坚定信念、牢记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思政课教师要饮水思源,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忧党,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与河南贯彻实践研究”(2020ZT13)阶段性成果
来源:《党的生活》
(作者系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