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作者:莫迦
【我家门前有座山】
上午上了家门口的一座山,海拔200多米,不高,但也是山,还是舜帝耕耘过的山,所以叫舜耕山。据说《辞海》里还有这个词条,说明有源头、很正宗,不是道听途说就随便一叫的。

山,东西绵延数十公里,主峰山上有个亭,四周树木环绕,但树发叶子的很少,地上野草也没有返青,可能还是因为山上风大气温低,不够暖和吧。山下还有个亭,四周同样树木环绕,但青枝绿叶甚是好看,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舜耕山也不是从来就是这么美的,它也有过至暗时刻。改革开放之初,八、九十年代,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基建大干快上,石料成了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再加上2004年之前这座山北属淮南,南属合肥,两边都疏于管理,无证开采比比皆是,山体破坏严重,用满目疮痍、体无完肤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而且险象丛生,有次正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路上行走,一块鹅卵石大小的石块落在了脚尖前,当时真得吓傻了,要是落在头上,不砸个洞,也得鼓个包。之后每每上山一股浓烟、一声炮响之后我们就会躲在树后一会,等噼里啪啦的石块落定之后才行。由于乱开滥采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也是毋庸置疑的,别说长久以来自然生长的松木杂树几近荡然无存,就是五十年代还曾经出现过的野狼和狗獾亦已绝迹,就连山鸡、野兔、斑鸠、喜鹊也跑得无影无踪,只能偶尔看到黄鼠狼极速的一晃而过。

我曾经写过文章“救救舜耕山”,我的同事们也多有呼吁,但基本激不起一点涟漪。不能像余秋雨一篇关于淮南八公山生态堪忧的文章,就能让建在八公山里的一家水泥厂关门。
2004年全省区域调整,山南多个乡镇划归淮南管辖之后,舜耕山才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05年时任市委书记,平坟、修路、种树,把修复舜耕山提上议事日程。三年舜耕山上的坟茔被迁平一尽,花了80万(2005年的市值)种了许多名贵成树。2015年后任市委书记接着修了池湖、长廊、亭阁、环山公路,建了梅园、植物园、文化园,舜耕山这个时候算是以它不菲的名头靓丽出场,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个湖波荡漾、绿树成荫、斑鸠咕咕、喜鹊欢飞、各种不同种类的花卉次第绽放,远近知名的休闲胜地。待到天清气朗的时候,不管春夏秋冬游人如织,闹如街市。
过去上这座小山如履平地,哪个山头都溜达过,过去三年我也经历了我的至暗时刻,我在上班时一个跟头摔成了致命的骨折。所以三年来今天是头一回上,还是为给母亲上坟才来,因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总之,感觉这座小山更亲了、更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