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天上午朦胧间梦见了奶奶和父亲,大概清明节快到了,仙逝的奶奶想念我,专门来给我托梦。
我早就该写一篇关于奶奶的文章,最少是在10年前甚至是在20年前就该完成,因为我对奶奶是那么的感情深,对她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脑海里泛起,但是截止到目前,我没有完整的写完关于奶奶的
。动笔写了很多次,但是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我找不到我该写的重心到底在哪里? 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好些时候写了一些很不满意又只好放弃。
奶奶是我最亲的亲人,一般人对母亲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对奶奶就是什么感觉。母亲脑子特别好,高中毕业被保送上了医科大专班,毕业后去了中条山里当大夫。母亲生下我一个月,工作很忙,没办法亲自照看我,只好在邻村给我找了个奶妈。奶妈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孩子,所以她有奶水可以哺育我。我的小名叫刚刚,就是因为奶妈的孩子叫志刚,所以把我的乳名就叫成刚刚。至今我的家人都用刚刚称呼我。
我10个月大的时候,奶奶去奶妈家看我,发现我坐在自己的尿里瑟瑟发抖。其实在孩子多的家庭里头,这样的景象偶尔都可以看得见,属于农村院落里常见的现象。但是心疼我的奶奶毫不犹豫的抱起我,离开了奶妈家,气得给奶妈都不打招呼。就这样奶奶从10个月把我抚养到上初中,这样久的岁月累积了我和奶奶之间的似海一般的深情。
为了把我健康养大,奶奶和爷爷专门买了一头奶羊,用羊乳作为养我的乳液。因为岁数太小,三两岁前面的事情我记不得。模模糊糊的印象中,总是觉得冬天没有太阳,地上积的一地的白雪。其实奶奶把我养育的并不是太好,所以后来我营养缺乏,严重的鸡胸。当医生的母亲还曾经因为这个给我补过钙和维生素d。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因为大人的农活太多,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细心照顾一个孩子。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奶奶还要做家务,去生产队里劳动,收拾家,养猪养牛养羊,清扫院落,种花养草,做饭,纺线织布等等,太忙了,事情也太多了。但是在我心目中,从来没有觉得奶奶在营养方面亏欠过我,她尽自己所能粗粮细作,做出好多好多的花样来,尽量能让我们吃饱吃好吃的舒服。所以到现在一回忆起美食来,都是奶奶做的各种各样的朴素而又绝佳的美味。
我所处的家乡属于古代河东大地。这个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过张仪,柳宗元,关羽,王通,王勃,司马光,关汉卿等著名人物。我的老家万荣县古称汾阴之地,汉武帝去汾阴祭祀后土,并写下了<秋风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还出了一个人物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保护了珍贵的古城,想必大家都知道。
万荣的地形结构和陈忠实写的<白鹿原>有点相象,是台地形的结构,比较干旱,完全靠天吃饭,存不住水。但是即便这样,这块干旱的旱原上也有各种各样神奇的动植物的存在。我小时候就是在这方水土吃着这地方出产的各种美味食品慢慢长大。
春天的时候,白蒿一人高的草杆子底下窜出了绿茸茸的嫩芽,我们一群小孩子就提上小筐子,把长在田间地头或者是土崖上的这样的白蒿嫩芽揪下来,揪满一小筐,回到家里。奶奶就会把这些掺杂着尘土和干枝的白蒿择净,洗干净,然后做成香喷喷的拌菜,浇上调制好的蒜辣椒,吃起来再香不过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叫阴沉,可以治疗糖尿病。当我岁数大了以后,老家善良的本家奶奶还专门到地里去采阴沉,托人捎给在太原工作的我,帮我治疗我的糖尿病。
春天,所有的植物返青以后,地里面各种各样的野菜蓬勃生长:荠荠菜,野小蒜,苦苣,刀刀菜,苜蓿。当时生产队养殖大量的耕牛,为了给牛提供饲料,大片地大片地的种植苜蓿。苜蓿嫩叶做出来的拌菜是最好吃的,听说当年傅作义将军回到老家,热情的乡亲们都想做一些好吃的慰劳他,问他最想吃什么,他说最想吃拌苜蓿。我的爱好和将军一模一样,也最喜欢吃奶奶做的那看起来绿翠欲滴的拌苜蓿,鲜红的蒜辣椒一浇,那种清香的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小时候,我们那儿做饭还用的是大锅灶,一口大铁锅里头可以烧开水,熬稀饭,蒸馒头,热馒头,做汤面,做炒菜,也可以烙饼子,做煎饼,还可以做凉粉,熬搅团,几乎可以做所有的东西。在大锅的后面有一个小锅,那个小锅里头经常盛的是水,在大锅做饭的时候,小锅里头的水热了以后可以洗脸洗脚,也算是废物利用吧,非常节能环保。大锅底下的灶火可以用一个大概碗口大的铁炒勺炒菜。这个炒勺有一根长长的木杆连着,用手抓着木柄,把炒勺伸进去提出来,可以炒点简单的菜:炒鸡蛋,炒韭菜,炒菠菜,炒白菜,炒西葫芦,炒南瓜丝,炒白萝卜,炒胡萝卜,炒西红柿鸡蛋,非常简单的菜,因为它的体积实在是太小了,炒出来的菜也只有一点点。所以在河东大地没有出现真正成体系的菜肴,因为不具备炒菜的条件,只能出现一些特色小吃作为河东大地的特色饮食。在太原现在有一家颐祥阁,是河东菜最正宗的代表性饭店。那里头真正称得上是菜的东西确实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特色食品。最有代表性的是凉拌三丝,拌莲菜,凉粉儿,芥末饸烙,香酥鸡,羊肉汤泡麻花。数十万在太原的河东游子思念起家味,就会去那里大快朵颐。
奶奶的手很巧,普通的食材经她手一鼓捣做出来的味道特别的好。我们这些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各种各样的美食。最喜欢的有这么几样:凉粉,搅团,蒸辣椒水,蒸热菜,烙饼,汤面,炒饭,凉面,煎饼。后来考上大学离开那片热土,每逢回家看奶奶,不用我说话,奶奶自己就开始动手做这几样我喜欢吃的美食。我出去拜访发小朋友,奶奶做好以后大街小巷到处喊我回家吃饭。
天气热的时候,奶奶会熬一大盆绿豆汤摆在窟同(有屋顶的过道,比较适合四合院的结构,因为总得有过道进四合院,那个过道就叫窟同)里的桌子上,人人都可以在渴的时候去好好的饮一阵冰凉可口的绿豆汤,又解渴又消暑。
我们那里招待客人最常吃的是猪肉拌芹菜,还有什锦火锅,饺子,炒饭,凉面,饸烙面,烙饼,煎饼,随着日子的不同,分别选取不同的美食。奶奶能做的美食数不胜数,所以我以后能成为一个美食家和奶奶有很大的关系。手特别巧的奶奶做的花馍全村有名,每当别人家有红白事儿的时候,都请奶奶过去给他们蒸花馍,奶奶蒸的花馍真是漂亮,用食用颜料做成各种各样的色彩,然后做出花馍的形状,有老虎,狮子,狗,牛,燕子,羊等等,还有的花馍上面有很多艳丽的花朵,看起来五彩缤纷,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奶奶还会剪纸,村里过红白事的时候,主家都会请奶奶剪各种各样图案漂亮的纸,然后贴在院子里。到处都是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剪纸图案,光彩照人,美轮美奂。每逢过年过节,奶奶都会剪出大量的剪纸作品送给自己的儿女们,孙子辈,送给左邻右舍,送给村里的乡亲,送给亲戚们,奶奶的巧手是方圆十里有了名的。
奶奶是一个特别勤快的女人,她一边侍弄着一大家子的生活,打理着繁重的日常,另一方面还积极的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奶奶干活又利索而且活干得好,所以受到了大家深深的尊敬。我看见家里的墙上贴着很多奶奶的奖状,什么模范社员呀,劳动能手啊等等,总有10多张奖状。奶奶就是这样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照顾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她还养的一些猪狗鸡羊,还在家里种了很多的花,有西番莲,美人蕉,指甲花,地雷花,麦穗花,婆花等,把个朴素的院子打理得五彩缤纷,色彩宜人。
由于养了各种各样的牲畜,所以奶奶经常带我到地里面割草。那个时候的野草也特别的多啊,尤其是那种轮休的地里面,野草茫茫,覆盖一地,那就跟割庄稼一样。我还小,经常在割草的时候望着蓝蓝的天,天上飘着洁白的云朵,我就会躺在地上欣赏那美丽的景致。奶奶也不催我,她自己在那儿默默的割草,等到该回家的时候,然后把沉在幻想里的我叫起来,一起回家。割草的时候奶奶经常就会弄一些野菜回来做给大家吃。更神奇的是,奶奶有时候会去沟里面割草,碰上鸟窝,掏一窝鸟蛋回家煮给我们吃。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我们基本上吃不上鸡蛋,鸡蛋是要拿到代销点换成钱过日子的。鸟蛋和鸡蛋不一样,鸟蛋的皮上有黑黑的斑点,虽然吃起来味道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总是感觉到特别的神奇。
到了秋天的时候,奶奶割草回来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带回来一些野石榴啊,枣啊,苹果呀,酸枣啊等果实让我们好好享受一番。
河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看起来土地贫瘠干涸,但是出产的物品一点都不少,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物种丰富,滋养了我们的身体。
河东也是一片文化浓郁的大地,由于靠近西安,受古时候科举的影响,读书的种子深深的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一直到现在,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各家各户呼儿唤女上学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小时候也不例外,奶奶早早的把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叫醒,然后让我背着书包上学。那个时候是多么的不愿意起来呀,睡眼惺忪,被窝暖和舒服,奶奶一边叫我一边又悄悄的给我把被子蒙好,过上一会又来叫我,每天我记得都要叫我五六次,然后才会把迷迷糊糊的我叫起来,穿好衣服,用热毛巾给我擦上一把脸,背着书包稀里糊涂的去上学。
晚上的时候奶奶一般都要纺线,或者是织布。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一盏朦胧的煤油灯下,奶奶一边织布或者纺线一边给我讲古代人好学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给我吟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因为奶奶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读书在我看来是特别的神圣的事情,也播下了我酷爱读书的种子,我觉得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做一个好的读书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奶奶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她从小被缠住足变成了小脚。我以前一直以为女人到了老的时候脚就会变成我奶奶那个样子,后来才知道那是由于缠足造成的。奶奶洗脚的时候特别的麻烦,因为她脚上的裹脚布特别的长,她得把那长长的裹脚布一层一层的去揭开,接下来泡脚洗脚,由于缠的脚趾都变了形,看起来特别怪异。奶奶在修脚的时候特别的麻烦,由于是小脚,奶奶走路特别的不方便。即便就是那样,奶奶癫着她的小脚做这做那照顾了一个大的家庭,帮我父亲伯伯姑姑他们各自养活了一个孙子。奶奶帮大伯父养大了我的大堂哥,帮二伯父养大了我的堂姐,帮我父亲养大了我,帮我姑姑养大了几乎所有的孩子。由于在奶奶身边长大,所以我和那些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们都很惯熟,和他们也都很亲。
奶奶没有上过几天学,大概总共的教育就是在私塾里面读了几天书,然后被她的爸爸拉回去,不让她读书,在家里开的杂货铺里卖东西。所以奶奶对读书人特别的尊敬和羡慕,她知道文化的魅力,渴望文化的美好,羡慕文化的神奇,所以她对我们一直灌输着学文化是最重要的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奶奶的情商特别高,她在村里这么多年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奶奶在去世之前病的时候,我请假40来天回村里照顾奶奶,村里看望奶奶的人络绎不绝,各家各户都来人,大部分家庭都是倾巢出动,他们都说奶奶是个大好人。奶奶也自豪的告诉我,她这一辈子最大的可以夸耀的事情,就是没有得罪过任何人。奶奶特别自信,她说如果自己要有很高的文化,当个国务院总理都没有问题。对奶奶这话,我非常相信。
奶奶又是苦命的,虽然生了三儿一女,但是没有享过什么福。我二伯父对奶奶还算孝顺,但是远在陕西的他能够照顾奶奶的时日毕竟有限。嫁在邻村的姑姑和奶奶比较亲,隔三差五的来看看奶奶,帮奶奶做点家务活。大伯父由于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的拮据狼狈,所以根本无法照顾我奶奶。而我爸由于受我母亲的影响,根本不敢好好的对待我奶奶。我妈特别的恨我奶奶,所以她这一辈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奶奶的虐待和不公平。我母亲的娘家特别穷,她上大学的时候,她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供她,所以就提前把她嫁给我父亲,然后我奶奶他们供我母亲把大学读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的母亲特别自卑,老觉得我奶奶看不起她娘家人,心里特别的委屈,日久天长,这份委屈就变成了一种对奶奶的恨,挥之不去。
奶奶替父母把我带大,不但没有落下功劳,反而成了奶奶的罪过。我母亲由于讨厌奶奶,甚至连我都讨厌。我是在上初中的时候才回到母亲身边,从此我的苦难岁月开始了。我母亲是学医的,可能带有洁癖,而我小时候的身体比较弱,每天晚上都尿床,回到母亲身边也不例外。有洁癖的母亲只要发现我尿床,就要狠狠的揍我一顿,所以我在家里每天都要挨揍,以至于那段时间我回到家门口就感觉到天一下子黑一大截。我深刻的领会了黑暗的旧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母亲恨我奶奶,看见我就好像看见了奶奶,所以对我百般的打压和虐待,让我早早的就和他们关系冷若冰霜。但是我浑然不知这样极不正常,以为人人的命都是如此,直到50多岁后的今天,我才知道我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奇葩:我自己最亲的父母,把我折腾得半死不活!以至于他们现在虽然都不在人世好些年了,我一直原谅不了他们。
由于对奶奶的恨,所以在奶奶90岁以后,母亲提出由父亲弟兄三个轮养奶奶,每家两个月。我父亲弟兄三个并不在一个地方居住,二伯父在西安,大伯父在农村,我父亲在县城,可怜的奶奶就这样每两个月就奔波一次,从农村到西安,从西安到太原。轮到我父亲轮养的时候,我奶奶并不愿意在我父母家里待,不远千里奔波到太原,由我来代替父母养着我奶奶。三地的轮流辗转颠簸对老人来讲就是残酷的精神折磨。奶奶大概因为这个状况彻底丧失了活下去的乐趣和信心,经常自悲自怜,感觉自己被自己的孩子们抛弃了。我奶奶那个时候经常给我说唠叨,觉得自己成了没有坟的鬼一样到处漂泊。而我个人的处境也一直不太好,对奶奶这样无助的处境无能为力,只能尽我所能对奶奶好一点。这也是我以后想起来聊以自慰的地方。
奶奶很平凡的活了一辈子,她为照顾这个大家庭尽心竭力。在她手里,这个家庭在村里算是一个名门望族,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她把这个家打理的很好,虽然奶奶去世有着很多的不甘和怨恨,但是我知道她老人家心里是自豪的,她对得起这个“人”字,她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勤劳善良大度,做了她作为人该做的事情,撑起了一个大家庭,所以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内心是坦荡无憾的。
奶奶现在安葬在我们家的祖坟里,必将享受后世千秋万代的祭祀和尊敬。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在我有生之年重修奶奶的坟墓,我要让奶奶地下有知有所安慰,无憾地安稳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