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讲桌,没有座位,但这堂党课却上了整整两个小时,让所有人员热血澎湃充满激情!
3月30日下午,洛宁县底张乡党委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一一中高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乡党委书记贺海波立足于底张老区丰厚的革命史实,结合布展的史料为全体机关人员上党课,学党史,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激励他们砥砺奋进。

在红色沃土形象厅,大义凛然的先烈塑像栩栩如生,一首首富有激情的战斗诗篇使人热血沸腾。贺书记简要介绍了基地提升改造的意义,进而指出:1907年出生在中高村的李翔梧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文武双全,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战斗诗篇,结集成册,取名《翔集》,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与其良好的家风素养密不可分,其父李书显,晚清秀才,重视教育,曾创办“三余小学”,免费教授贫困子弟读书认字,父亲给了他启蒙教育,母亲雷葱,意志坚定,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富有正义,幼年时就对万恶的阶级剥削深恶痛绝,在惊闻邻居崔木匠死于贫困,悲愤之际写下悼亡诗“雕龙刻风夺天工,金屋藏娇富家翁。天理良心今何在?饥寒折杀巧木工”……

跟随着贺书记,大家来到红色印记熠熠生辉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刻《共产党宣言》和李翔梧的影像,贺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起,进而介绍李翔梧在家乡传播《共产党宣言》,特别讲到1925年李翔梧奉命留苏前夕,将《共产党宣言》带到家乡中高村,交给族侄李宗白等,鼓励他们建立组织干革命…离家时,母亲曾劝他晚几天等过了他父亲三周年纪念日再走,可李翔梧缓缓说到:为了千千万劳苦大众的利益他必须走,等革命胜利后再为父亲举行五周年十周年纪念…就这样,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踏上征途,和伍修权等人赴苏留学,可谁能想到这竟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回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他和邓小平、蒋经国、乌兰夫等为同期留学生。在李翔梧影响下,李宗白1930年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党,返乡后,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点燃了洛宁革命的烈焰最终取得了胜利…

加入苏共、月下老人曹靖华夫妇、苏生出生、服务中共六大、学习军事、奉命回国、留守苏区、献身疆场以及家乡的革命历程、组织建设等,结合具体史实,贺书记娓娓道来,时而语气舒缓令人深思,时而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特别是为了布尔什维克,你们前进吧!的临终遗言深深地感染着每一颗心灵…


一个单元,一段历史,一个板块,一个主题,一块展板,一个化石,由众多板块展出的史实真实还原了底张老区及底张儿女的奋斗历程,底张之所以称为革命老区 红色沃土,这是老一辈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以坚守信念、坚持真理、勇于斗争、敢于牺牲为核心的翔梧精神己成为老区底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用远激励着老区人民前进!

深受教育的机关工作人员无不为底张浓厚的红色史实所震撼!纷纷表示要牢记贺书记教诲,立足岗位,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为底张老区建设谋新篇开新局,李静洋、柴金娜、熊常松、杨佳磊、杨惠茹五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热血青年还当众谈了感悟,后在党委副书记张利东的领誓下,所有学习人员进行了集体宣誓。

据介绍,出生于1907年的李翔梧是底张乡中高村人,他是中华著名英烈、和杨靖宇、吉鸿昌等并称河南十大烈士,是洛宁籍的第一位共产党员。2016年,底张乡党委在其家乡建设了洛宁县底张革命老区纪念馆,开馆后即受到广泛关注,到此参观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2017年9月,中高村被洛阳市委党史办命名为首批“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春,原洛阳市副市长张松涛两次进馆参观指导,称这是洛阳市43家红色场馆中唯一一家建在乡村的纪念馆。2020年,乡党委、政府为了更好地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在洛宁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按照“五红两馆一故居”的总体规划,突出红色老区复兴、红色文化振兴和红色血脉相承的思路,对教育基地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纪念馆主体由形象厅、红色印记熠熠生辉、翔梧志士勇赴国难和崇尚英雄贤才辈出三个单元组成,目前已开馆运营。(底张乡/刘丰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