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歌周刊》桑恒昌•我的故乡我的爹娘(组诗)(11)||【总第983期】

我的故乡我的爹娘(组诗)
文/桑恒昌
再致母亲
总想到您坟上去
总算有了机会
莫非
您的坟也去世了
母亲,葬您的时候
您才三十多岁
青春染过的头发
飘在枕上
我已满头“霜降”近“小雪”
只要想起您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在儿子的心上
您依然增长着年寿
母亲,走近一些呵
让儿子数数您的白发
母亲,葬您的时候
您的坟是圆的
像初升的太阳
一半在地上
一半在地下
您的坟是圆的
地球也是圆的
一半在白天
一半在黑夜
您睡在地球的怀里
地球就是您的坟墓呀
母亲!
不论我在哪里呼喊
您都会听到我的声音
为了离别时的那行脚印
您夜夜失眠到如今

致父亲
在生长齐国和鲁国的地方
在生长汉朝和唐朝的地方
在生长始皇帝和大总统的地方
生长了您——我的父亲
额上的风雨装订成册
阳光迷得您老泪纵横
双手把犁杖磨成拐杖
鼾声长满老人斑
这就是您吗?
父亲!
您的眼睛
曾是令我恐惧的双筒猎枪
一次又一次
击中我的翅膀
如今多么希望它再爆响一次呵
父亲!
您说过
您的记性是不生锈的
现在连这句话
也不记得了
从岁月深处掘出的陶片
再也无法复原
然而有一句话
您的嘴上四季常青
“只要有一粒种粮
就种遍祖宗的土地
少一垄
也妄称庄稼人”
儿孙们咀嚼您的家训
津津有味
却难以下咽
父亲,儿子愿以心为锁
锁住您的生命之门

我年迈的父亲(一)
什么样的毒蚕
终要食尽这枚桑叶?
北归的春燕
不忍再将
两翅子江南云
纺成您的白发
额上一寸一寸
都是您走过的大山大水
滚滚滔滔的青春
积淀成大片的新生地
袅袅炊烟
是从您心上浮起的乡路
无数次踏响地平线的双脚
痴痴地立在门前
将最后的脚印
站成深井
双眼无眠
夜夜将天空击一个弹洞
让托着双腮的地球
呼作太阳

我年迈的父亲(之三)
桑恒昌
我出生时的笑
是用哭表达的
没娘的孩子
一手扶着父亲的目光
一手扶着父亲的叹息
五月,午时
太阳长一身麦芒
父亲捶捶腰眼儿
阳光落地霎时变成寒霜
额上储存那么多岁月
却不支付一分一秒的寒暑
街灯是老父弱视的眼睛
一盏一盏喊我到村外
然后举起满天星盏
啜饮越走越远
倏又越走越近的阳光
不曾晕过车船
如今晕了地球
剩下的半壁血肉
不知何处没有炎症
这才像炎黄子孙呀!
父亲,使劲活
我陪着”

除夕之忆
每当写到母亲
我的笔
总是
跪着行走
如果母亲是鱼
她会剥下
所有带血的鳞片
为儿女
做衣裳
母亲用五更灯火
纺了一根脐带
我把它走成
一万里
尽是滔滔的江河
今夜母亲又会在
年头和岁尾的
路口等我
再一次
将儿子
连根拔起

致父母
正当我需要母亲的时候
母亲离开了我
正当我需要父亲的时候
我又离开了父亲
父亲,分手吧
汽笛在喊我的名字
“过去都是路领着你走
以后你要领着路走了
心不能小
可是要小心”
我分不清
是父亲的叮咛
还是母亲的声音
父亲的眼
和油灯一样昏花了
依然伴着油灯
不惑之年怎好让老人分心
可是我挣不脱父亲的视线
也挣不脱母亲的视线
父亲和母亲
用心上的肉捏成了我
我又用心上的肉
捏了一大堆诗句

心葬
女儿出生的那一夜
是我一生中最长的一夜
母亲谢世的那一夜
是我一生最短的一夜
母亲就这样
匆匆匆匆地去了
将母亲土葬
土太龌龊
将母亲火葬
火太无情
将母亲水葬
水太漂泊
只有将母亲心葬了
肋骨是墓地坚固的栅栏
安葬父亲
春,来犹未来
冬,将尽未尽
挖开的坟土
有大地的体温
也有母亲的体温
双膝伏地
泪水滔滔
满把满把地攥着
娘,你开门哪
俺爸来了

上坟
哭母亲的泪还没干
又用来哭父亲
哭父亲的泪还热着
又用来哭继母
里面睡着
三位亲人
外面跪着一个
六十八岁的孤儿
卧成一座大山
青藏高原
冷月边关
我听到自己
送别母亲时的哭喊
“娘呀娘,
上西南……”
纷纷的泪雨
纷纷的纸钱
年少不懂事
问奶奶
“西南有多远?”
寻找母亲的去处
一路寻到唐古拉山
母亲为啥不走了
路太颠,风太寒?
是牵挂儿子
是断了盘缠?
有钱舍不得用
凝成不化的雪峰冰川
母亲终不肯再挪动一步
静静地卧成一座大山

我的家园
眯起 被青藏高原的雪
盲过多次的眼睛
凝视这片,掘地三尺
埋下去又泛上来的白
风把碱粉
抹进嘴里
我痛痛地咀嚼
那血的滋味
你的碱你的白
在皮肤之上
我的血我的红
在皮肤之下
我和母亲
隔的是
一条剪断了的脐带
我和家园
隔的是
一层切了又切的皮肤
于是我想起我们的父亲
耕地之前
把骨骼先铆成犁杖
于是我想起我们的母亲
收割之时
把腰身先弯成镰刀
啊,家园
无论多大也要走出去
无论多远也要走回来
人不出去心出去
身不归来魂归来的
家园啊
我这辈子很少在你的上面
总会有一天,我将
永远在你的下面
夕阳,跪下了
南去的太阳
每年回归一次
西去的母亲
为何,几十年
不曾归来
思母之情
一如加俐略
从比萨斜塔上
抛下的重球
接近地面
达到疯狂的速度
左一脚沧海
右一脚桑田
我向母亲跪行而来
血泡累累的膝盖
血泡累累的心
连连叩问:
何时再睡进母亲的怀抱?
让带着体温的乳汁
痛痛快快地
将我淹没
无数次苍白成白幡
引灵柩西行的夕阳
望一眼殡于地下的母亲
跪一一下一一了
苦苦喊了六十多年
孩童的我
睡在母亲身边
突然被一种怪声惊醒
母亲又犯了癫痫
我学着父亲的样子
掐住母亲的“人中”
惊恐地
又哭又喊
母亲犯过多少次病
我已记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每次都是
我把母亲喊回来的
母亲的黑发
一根根一缕缕
在我的头上变白
母亲的泪水
一行行一滴滴
从我的眼里流干
这回怎么了
从山东到山西
从河北到河南
从东海到南海
从平原到高原
从亚洲到欧洲
从地上到天上
从醒着到睡着
从有声到无声
我苦苦喊了四十多年!
娘呵
我喊您 ,就是想
把您给我的体温脉搏
还给您

长 夜 无 眠
——母亲43忌辰偶得
这双眼,是
无论如何
也淘不出甜水的
老井
眼中泪
曾使枕头
长满年轮
母亲呵
儿子的思念
一如头上
染黑了再变回来
剪掉了再长出来
一千年也洗不去
一万年也朽不了的
萧萧
白发
当我寻找归宿的时候
母亲,您的墓
就是我的家
一脚踩到天边
我会抱住那轮落日
去找您
祭奠父亲一炷香
回光返照
是你最精彩的谢幕
为了这一刻
你准备了一生
之后只剩下
冷寂复冷寂的舞台
我的手
摧枯拉朽地热过去
你的手
排山倒海地凉过来
两颗心
同时结冰
总想给你百岁之寿
足足欠了你八年
儿子只能将戴罪之身
在你面前
用热血点燃成
一
炷
高
香
对不起了
父亲
祭奠父亲两炷香
“立志立意私淑杜子美,
作人作文追踪周树人”
父亲曾为我写下座右铭。
有一口气
七手八脚没扶住
跌倒了
再也没有爬起来
星星刚刚
打捞出太阳
你啃完最后一块
时间的骨头
转身追去了黑夜
最后的表情
是挂在嘴角的笑意
父亲,你看到了什么
是三魂
是七魄
肉体
只是它们的影子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
是你
最喜爱的诗句

祭奠父亲三炷香
又一场大雪
下在阴历的四月
下在四月的第二天
下在寒星凋零的四点二十分
从脚踝到头顶
从头顶到四肢
下满六十八岁的我
下满一个雪人的心
母亲的那场雪
下在五十六年前
下在五月的二十八日
正午的阳光
半身麦芒
半身寒霜
如果轮回是无穷无尽的
圆周率
或是除不尽的
无限循环
总有一天我们会一同
站在脚下的飞来峰上
但是,我现在必须说
我不是孤儿
我有亲娘一样的继母
我有亲娘一样的妻子
我有亲娘一样的女儿

【顾问:桑恒昌】
桑恒昌,男,山东武城人,1941年出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技术职称:编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
出版诗集十三部,其代表性著作有:《低垂的太阳》《桑恒昌抒情诗选》《爱之痛》《桑恒昌怀亲诗集》《灵魂的酒与辉煌的泪》《年轮 . 月轮 . 日轮》《听听岁月》以及《来自黄河的诗》(中德对照)。诗作入编200多种选集和选本;120多首诗作被翻译成英、法、德、韩、越文发表,并在国外结集出版。评论其作品的文章计178篇,另有两部专著《桑恒昌论》和《桑恒昌诗歌欣赏》。
曾应邀以诗人的身份出访德国、越南等国家。
桑恒昌在德州有个人文学馆,是如今著名的中国诗人,现在还继续写诗,担任《中国诗歌周刊》顾问!

【金牌主播】
姜元增——京鸽(曾用名:咏青、雪松A、诗恋等)一个甘愿让余生痴情于用情感塑造声音的探行者……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陈传燕
美术、书法顾问:
柯林胶 许广纪 一现飞鸿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羽君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江南
梁兵 高凉之子
美术总监: 曾志强(诗刊封面设计)
钟沛任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大江 苏凌 娇君
景谦 黄山 阿郎
葛烨
宣传部长:强弓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曹钧 京鸽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远方的家 徒步 岁月如歌
蓝调 宝泉 刘静 思雨
问道 阿郎恋曲
宽厚的微笑 光沐
一、古诗词选稿中心
二、现代诗选稿中心
三、精品系列创作中心
(国风雅韵、新诗美韵)
四、专题创作中心
五、诗评工作室
六、“华之韵”朗诵团
七、审稿中心
八、音像工作坊
九、编辑工作室
十、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