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徽宗时,有伶人(戏剧演员)编演滑稽戏,讥讽宋朝的福利政策,导致“百姓一般受无量苦”;
徽宗听了,“为恻然长思,弗以为罪”。(长叹思考,并没有怪罪)
一个戏子,不释放正能量,居然妄议国家大政,这赵家皇帝,下班娱乐下,还让人给添堵,居然也不生气?
当代,我们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有了最适合针砭时事讽刺现实的相声小品等文艺门类,报纸电视网络老发达啦,涌现了众多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
;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有一次,宋真宗好奇地问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启,为什么你没有?”李沆说:“臣有公事则公言之,何用什么密奏?搞密奏者非谗即佞,我深为厌恶,岂可效尤?”让你给领导单独打小报告,不是领导看得起吗?你还给脸不要脸?现实中,单独找领导“汇报”工作、匿名举报,我们都不陌生,....北宋仁宗年间,四川有个读书人,写了一首很过分的诗,自己私下发发牢骚就算了,竟然还直接献给当时的成都市长:“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是公然鼓动四川割据独立啊!这样大逆不道、反政府分裂国家的言论,成都知府那敢怠慢,赶忙上报到朝廷,请示处理。案子递到了仁宗手里,宋仁宗却轻风淡雨地批示:“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没被追究严惩,还得到了公务员编制!1000年来,多少王朝多少政府,还能宽容如此?所有的法律都保证你言论自由的后来,哪个书生意气的文人,还幻想有此狗屎运?宋朝的仁宗皇帝处理政务,一般不主动表达意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朝堂上群臣公议,大家商议出一个结果来再施行。不贪权、不独断,拱手放权力,安心作象征。虚君而治,怎么恍惚有一种英国女皇和议会的现代治理感!?有谁说:集权专制就是传统?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为朋党正名,提出君子结党之说,开北宋政党政治雏形之理论先河,让宋仁宗“终为感悟”。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看来不比人落后啊!后来,拉帮结派可一直是贬义词!按照对中国文字的理解,你觉得近代西方的party,翻译成政党、朋党、帮派...谁更贴切?今天的你,自认为属于哪党哪派哪帮?夏竦去世,宋仁宗赐其谥号“文正”。大臣刘原父却不干了,上疏质问仁宗皇帝:“谥者,有司之事,陛下奈何侵之乎?”皇帝真可怜,今天看来不过无伤大雅的小事嘛,居然这点主也做不了啊!法制教育下的你,敢对上司违背规定制度的举动说不吗?权力大还是程序大,宋朝皇帝就给出了答案,法制社会网络时代的你,能做到了吗?宰相制度在宋朝处于变革调整期,为了削弱宰相权力,防止一人独揽大权,采取了“群相制”,即多位宰相(包括副宰相)共同处理政事的方式。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免五代政治缺陷,从地位上也弱化宰相。于是,从取消宰相“坐而论道”特权入手。《涑水纪闻》记录,一次朝堂议事时,宋太祖趁范质、王溥不注意,撤去了宰相的座椅,宰相自此同百官一样站着议事。这一细节虽小,却使宰相从此失去凌驾于百官的礼仪待遇。群相分权,有没有领导班子常委制的感觉?权力中心的常w制、集体领导的概念,原来也是宋代的政治创造呢。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史上宰相废立皇帝的案例不胜枚举。对宰相地位进行调整,这么大的事,触动既得利益,没有博弈、没有勾斗,改革,原来,宋人的政治智慧,也可以如此不动声色,举重若轻。杯酒可以释兵权,撤椅可以减相权。宋神宗一次与程颢讨论时,谈到缺乏人才,神宗感叹能为国分忧的人才:“朕未之见也。”程颢立即质问神宗:“陛下奈何轻天下士?”皇帝抱怨一下人才难得,都马上怼得道歉!经常被老板、上司骂蠢猪、无能的你,习惯了吗!?仁宗朝时,张知白担任台谏官,“言事无所避”。一天,仁宗皇帝找他谈话,提醒他注意工作方法,大概是说他“孤寒”(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的方寸之类。张知白一听,却居然回敬了皇帝一句:“臣非孤寒,陛下才孤寒。”仁宗问道:“何也?”张知白说:“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何来孤寒?陛下只有宫女相伴,岂非孤寒?”说得仁宗神情黯淡,回到后宫,与皇后说起这事,忍不住伤心流泪。为什么?原来仁宗年事渐高,而他所生育的儿子都夭折了,膝下确实孤单,那个时代,没有后代是一个人最大的痛处,何况还是皇帝呢。张知白那番话,戳中了皇帝内心最痛苦的地方。在现代我们的眼中,龙颜大怒,性命不保,是咎由自取;贬官流放、家破人亡,算是宽大处理了!但是,受到极大心灵伤害的宋仁宗,却并未因此怪罪张知白,张知白还是继续当他的台谏官。什么样的官场环境,可以包容如此低下情商的奇葩官员?让他能升上去活下来。对于上司,你敢这样说话?就算你敢,你能混到上级身边做事?假如你手下有这样的人,你会让他有好日子过?经筵制度,其实就是大臣给皇帝上课,搞培训讲座,宋代经筵,可以说,就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元代蒙古人皇帝头脑里想的是狂饮滥淫,没功夫听你瞎扯淡,到了清代,经筵制度倒是捡起来,但居然倒过来,变成了由皇帝训导士大夫。领d的指示、上级的指导,xxx教导。。。。这些,原来在宋代中国是没有的!那时,权力还不等于知识、职位不等于道理,即使皇帝,还知道谦逊与短耻。987年,宋太宗主动派遣使者,带着敕书金帛,分为四路前往海外各国,招徕蕃商来华贸易;南宋时,北至淮南,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南至广州、琼州,整个宋境的海岸线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不提后来明、清数百年的闭关禁海了!人类登上月球后,进入太空时代的1978年,对世界开放,还被多少人骂为修正主义、洋洋媚外、辱国丧权...要知道,宋朝同时代的地球,大多数地方还是吃人肉尊酋长的蛮荒地,即使是欧洲,也还是政教合一、装神弄鬼的中世纪蒙昧呢!可惜,800多年来,中国人四千年积淀的、厚重高贵的文明,却被蒙元、满清、蛮熊的铁蹄践踏入黄土;数百年间,来自蛮暴的浊流,一次又一次席卷华夏。社会生活中,礼仪与粗野、毁灭与创造、理性与本能、拳头与道义、谦让与争斗、书卷与刀枪、协商与杀戮....,这些力量的对比逆转了,文明、理性、人道,往往让位遮蔽于蛮狠、蒙昧、兽性......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何时,能再上文明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