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铿锵节奏,让世界听见
——我理解的西安永寿商会会歌《筑梦永寿人》
文/耿 翔

永寿的乡党,大家下午好!
我想今天每一个与会的永寿人,都会被一个想让世界听见的旋律,深深地触动着。因为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乡音,有一种共同的乡愁,更有一种共同的乡愿,就像商会会歌中唱的——槐乡人一条心闯一片天,铿锵节奏让世界听见。这是质朴、诚信、正义,善良者,才敢坦荡地唱出的心声。这样的心声,一旦被动听地唱出来,就是要让世界听见。因此,我建议在商会的大事记中,要庄重地为西安永寿商会会歌《筑梦槐乡人》的诞生,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此向策划赵杰先生,词曲作家祝云英先生,歌唱家周君先生致敬,也是向我们自己致敬。

《筑梦槐乡人》,应该是一首写得很成功的会歌。因为写作者抓住了永寿人心中一个共同美好的意象,那就是让我们得以自豪的槐花。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人民日报以《喜看永寿山花烂漫》为题,报道过永寿的乡村文化。那时记者只能在永寿的大地上,找到一种野生,甚至贫贱的山花,形容他要报道的事情。今天大不一样了,永寿不只山花烂漫,四十万亩的人工槐花,这是永寿形象,这是世界奇迹,因为在地球上,再也找不到这么庞大的洋槐林。这是永寿人的自豪,是永寿人走到哪里,都可以畅想的家乡。会歌和着我们的心声,写出了集体的喜悦,也给了我们一个共同的身份——槐乡人。

这也是一个值得拥有的身份。在座的永寿人,都是背着这个身份,从家乡走出来,都是亮着这个身份,在他乡去打拼。而为了爱护这个身份,始终懂得尊重外面的世界。就像会长赵杰,在永寿我们隔着一条沟,在西安我们曾是一个大院里的同事。为了打拼,他走到一个更大的天地里,干得风生水起。就像常务副会长穆潇,我们中学的同班同学,他在事业的鼎盛期,什么职务都不要了,就要一个永寿人的身份,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对得住天地的人,都是让故乡有了尊严的人。我们的一切,都被高度形象地,高度概括地,浓缩在会歌《筑梦槐乡人》里了。大家唱着会歌,就是唱着自己。这样被锤炼过的歌词,一定会让大家在歌唱它的过程中,有心去还原自己一个生动的人生。因此,我对这首会歌最大的感觉,就是它是我们自己的歌。他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会和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天然共鸣。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它被什么流行歌曲、经典歌曲,都会感动我们。因为再流行、再经典的歌曲,它只会触动我们情感的某一部分,多数与我们无关。而会歌《筑梦槐乡人》,就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它会触动我们情感的每一处,抒发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
好声音是天生的,好声音是有基因的,好声音是觉醒精神的,好声音更是凝神聚力的。我以为,周君的声音,是永寿这块地理合力赐予的,他今天把它原生态地还给了故乡。会歌《筑梦槐乡人》,被周君用独有的声腔和音域,唱出了歌词的意蕴,唱出了旋律的优美,歌词、音乐和声音,互相演绎着,虽不是天衣无缝,也还是美不胜收。听周君的歌声,我想起在广州的年会上的一个细节。他的一曲《父亲》,让成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打拼了半生的何建良先生,在那一刻里,像放下了身上的所有光环,只身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属于父亲的故乡。我记着他脸上的表情,真诚地像一个回家的孩子一样,听着歌声,他在追思他的父亲。从那天起,我以为周君的歌声,是可以让我们从槐乡走出来的人,托付一腔思乡之情的。他不仅是传播永寿的一张形象名片,也是我们寄托精神的一张心理名片。
我也想,从今天起,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是谁,只要听到《筑梦槐乡人》的旋律响起,我们将不再有孤单感,都会走到一起,都会拉住对方,为了我们共同的乡音、乡愁、乡愿,还有身份,在远离故乡地地方,相扶相帮,共谋发展。

但愿从今天起,在有永寿人的地方,就有会歌响起。我们唱出的铿锵节奏,就是要让世界听见。
谢谢大家!
2021年3月26日 西安
陕西永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原咸阳师专)中文系。历任永寿县中学教师,咸阳市文联干部,陕西日报社《星期天》编辑部编辑。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会议,同年9月,参加诗刊社第九届“青春诗会”,2001年,在北京出席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现任陕西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