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通讯员 田小慷 李文泰 发自湖北武穴
编者按: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昨日,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祥云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华文领学《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事。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事件为线索,为广大党员普及党史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强化党史百年学习教育激情。让我们一起聆听祥云之声,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领学内容全文如下: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给人以深刻启迪。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点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各地代表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代表们到齐以后,就首先在住处召开了预备会议。
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大会。马林首先致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加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又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并对中共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尼克尔斯基介绍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况,要求中共把工作进程及时报告远东局。接着,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一致确定先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工作,再讨论并通过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最后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主要议程为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经验体会。25日、26日休会,大会委托张国焘、李达、董必武等人起草供会议讨论的文件。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他们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的初稿。
7月27日到29日共三天,分别举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在这三天的会议中,代表们认真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已见,互相商讨。既有统一的认识,又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争论,会议决定暂时不作结论,留待下次会议上解决。
7月30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侵扰。为了安全起见,会议中止,大部分代表迅速转移。会议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会议。
南湖会议继续着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是一份包括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纲领还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这个纲领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当时党的力量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并要求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保持独立政策,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最后,代表们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众人齐呼“第三国际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为已任。正是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的繁荣富强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征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